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有点意思,《纽约时报》说 “中国世纪” 已经到来!


2025年05月20日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图片

1)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5月19日,一向喜欢对中国事务指手画脚,甚至唱衰中国的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颇为引人关注的文章,核心观点竟然是宣称 “中国世纪” 已经到来。这一论调,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要知道,长期以来,《纽约时报》在涉华报道中,充斥着偏见与不实。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崩溃论”,再到“中国见顶论”,每一轮外媒唱衰中国的论调中,都少不了《纽约时报》的身影。现在,《纽约时报》竟然抛出了这种“夸赞中国”的说辞,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这篇发表在《纽约时报》评论版的文章,光是题目就非常“抓人眼球”——《未来,中国将取得统治地位,而美国将会变得无关紧要》。虽然,我作为“美国崩溃论”的坚定支持者,过去几年一直在发表跟《纽约时报》这篇文章标题相似的观点,但是,看到《纽约时报》如此看好中国、如此唱衰美国,还是让人觉得很新鲜。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凯尔·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员,他自称是中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专家。不过,我在他的简历当中,看到他同时也在美国军方支持的智库——兰德公司任职。

3)凯尔·陈在文章中承认,中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比如在科技领域,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像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让许多美国人意识到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堪称全球制造业的中流砥柱,钢铁、铝、造船、电池、太阳能、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无人机、5G 设备、消费电子、医药原料和高铁等产业,均引领全球。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的 45%,这一数据足以彰显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与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曾被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笑话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去年在全球销量上成功超越特斯拉,并且在世界各地积极布局建设新工厂。2025年3 月,比亚迪的市值超过了福特、通用和大众的总和。在药物研发上,中国同样突飞猛进,尤其在癌症治疗方面成果显著。在工业机器人领域,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

4)不过,如果仔细看《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就会发现作者并非单纯地只是认可中国的发展成就。它本质上是以中国的发展作为“引子”,将矛头对准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这一点在文章的开头就可以看得非常明显:

“多年来,理论家们一直设想“中国世纪”的到来:在这个世界上,中国最终将利用其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潜力超越美国,并重新调整全球权力格局,使其围绕北京这一中心展开。

那个世纪可能已经到来,当历史学家回顾时,他们很可能会将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的最初几个月确定为中国脱离并甩开美国的分水岭时刻。”

文章指出,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以关税战为核心的短视政策,正在严重削弱美国的创新根基,损害美国的长期竞争力。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危及美国公司进入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的机会。特朗普大幅削减公共研究资金,削弱美国大学,迫使有才华的研究人员考虑前往其他国家。特朗普还希望缩减清洁能源和半导体制造等技术项目,并在全球大片地区削弱美国的软实力。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纽约时报》这篇看似“猛夸”中国的文章,不过是美国内部矛盾在舆论层面的延续,文章的作者和刊发这篇文章的《纽约时报》,不过都是想借“猛夸”中国的发展成就,来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各项政策。

5)而且,《纽约时报》这篇文章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严重误读。它认为,中国是“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单纯依靠国家指令,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政府则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因此,《纽约时报》刊发的这篇文章,简单将中国发展简单归结为“国家主导”,这显然不符合事实。这也是美西方媒体上一种非常常见的有关中国国发展模式的错误解读。

6)多年来,美西方总有一些人喜欢预测中国在达到一定阶段后会陷入衰落,《纽约时报》也不乏此类论调。但是,事实一次次打了他们的脸,中国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在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前,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有的体制优势,并非如美西方一些人所误解的那样是僵化的指令式管理,而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战略韧性,可以灵活调整政策、高效调配资源、坚定不移地聚焦长期国力建设。在面对外部压力,如贸易摩擦、技术封锁时,中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的结合,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7)中国在关键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考量。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在美国威胁对中国“断供”、动辄对中国搞“卡脖子”操作的背景下,中国加大了在该领域的投入,正在推动自主供应链的成型。中国此举并非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国家主导”模式而强行推进,而是因为半导体产业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与科技竞争力。在中国很多产业具体发展过程中,大量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市场竞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政府则在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8)对于《纽约时报》刊文称 “中国世纪” 已经到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被其夸赞冲昏头脑。中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清醒的发展思路与战略定力,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们深知,中国的发展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自身发展质量,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社会公平正义等多方面的进步。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要让14亿多人过上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中国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9)在特朗普政府不断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全球化潮流遭遇到了重大考验。与美国日益走向孤立和封闭不同,今天的中国依然在积极拥抱世界,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而是与世界各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产品与先进的技术,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10)今天的中国,已经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智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有着足够的自信,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时——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我们都能理性看待。中国将继续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民生福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对于《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我们不妨“看看就好”。继续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14亿多中国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以色列目标:消灭哈马斯,控制加沙!奴役巴勒斯坦!
下一篇:奇怪的的静悄悄!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