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今天是马克思的忌日。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半,恩格斯来看望马克思,见他正在炉旁的安乐椅上打盹。几分钟后,当恩格斯再次走进马克思卧室时,发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已经永远停止了思想。当时的马克思只有65岁。
3天以后的3月17日,马克思下葬,与1881年先他而去的妻子燕妮葬在海格特公墓一个偏僻的角落(后来更换了位置)。当时《泰晤士报》仅仅刊登了一则短短的讣告,参加葬礼的只有11个人。
的确,那时候的马克思与他那本著作《资本论》并不知名,但是在他去世后的这一百多年里,他和《资本论》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世界里的马克思,至今仍然是争议很强的人物。甚至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与种族歧视、专制、杀戮挂上了钩。
于是,在当前英国社会陷入严重分裂之际,一些极端思想者又把泄愤的情绪对准了马克思。今年马克思的忌日,令人们有点心堵。
01
就在一个月前,伦敦海格特公墓中的马克思墓本年内第二次遭到破坏。被列入英国一级保护名录的马克思墓碑,被人抹了红色油漆。
这距离上一次被破坏,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一次是有人明显试图用锤子将马克思的名字从其陵墓的大理石牌上凿去,导致大理石牌遭到损坏。
管理海格特公墓的机构“海格特公墓信托之友”当时称,其担心马克思墓碑永远无法恢复原貌。
很多英国人此次破坏事件表示“相当震惊”,不少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支持者也对这一行为发出指责。
海格特公墓管理方在推特上发文称,“马克思墓地又遭到了破坏,这一次他们使用了红色油漆,大理石碑石也被打碎了,这种行为毫无意义,愚蠢而无知!不管你们怎么看待马克思的精神遗产,这不是表达你们观点的正确方式。”
刀哥的朋友也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前往马克思墓地,看到马克思墓地雕像四周涂写的红油漆已被部分清除掉, 但仍有残迹遗留。
在社交媒体上,英国艺术、文化遗产和旅游事务部长迈克尔·伊利斯再次强调: “不管每个人的政治观点是什么样的, 肆意破坏保护文物都是一种野蛮行为。”
英国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马克思墓地连续被损毁事件,左翼媒体人苏珊娜-摩尔在卫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有的人可以破坏马克思的坟墓,但是他们无法抹去他的主义!”
她说:“这些天,马克思经常被人提起,即使是那些不同意他观点的人也会承认:马克思是一个杰出的研究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学者,而蠢货在他的墓碑上涂写,说他是‘种族灭绝的设计师’。马克思从来没有过任何政治实权,他后世的亲人中有的也许还遭遇到了纳粹大屠杀。”
当然, 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仇恨共产主义而憎恨马克思的人不在少数。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为马克思墓地的两度被毁幸灾乐祸,而更多头脑清醒的英国人,发声表态:这不是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方式。
在海格特墓园的社交媒体网页上,不少网友表达捐款愿望, 希望尽快修复马克思墓。
一名网友发帖表示:“这种破坏行动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持久影响力,他对一些强权势力来说仍旧是威胁,以至于他们的支持者来破坏它的墓地,这证明了马克思仍具有现实意义。”
刀哥的朋友在海格特墓园看到,马克思墓地周边堆满了鲜花,雕塑基座上贴的一张白纸上用红色字体写着: “你们可以破坏马克思的碑石, 但是破坏不了马克思的主义。”落款为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注:该组织在英国是合法政党。)
孔琳琳拍摄于伦敦马克思墓地
前来拜谒马克思墓地的人络绎不绝,刀哥的朋友也巧遇伦敦马克思纪念图书馆的3名志愿者。他们说,该图书馆是马克思墓地所有者,他们的图书馆藏有60万册有关马克思的图书。
最重要的是,他们说,1902年至1903年在伦敦流亡的列宁还曾是那里的志愿馆员。
伦敦马克思纪念图书馆志愿者前来拜谒马克思墓(孔琳琳摄)
刀哥这位朋友说,看到不断有人到马克思墓前拜谒,那一刻春光正好,水仙花、报春花、番红花等早春花卉在墓园里次第开放。马克思墓地在遭遇两度破坏后,恢复了它的安宁。
02
马克思的一生非常坎坷,1818年5月5日在德国出生的他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社会运动者。他虽然出生于德国中产家庭,但由于政治立场不为政府接纳,最后被迫流亡伦敦。
在伦敦的时间里,马克思看到了这个资本主义老牌强国因为这个制度带来的各种问题。当时已经破产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痛恨是有切身体会的。马克思传记作者之一Francis Wheen说,“那时的他,若不是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就是在当铺里。”
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去世后,安葬在海格特公墓。这块墓地是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购买的,在撰写《资本论》等其他著作阶段,马克思的生活主要靠恩格斯的接济。墓旁巨大的头像纪念碑,是由坚信社会主义的英国知名雕塑家布拉德肖雕刻。
如果你对20世纪历史略有所了解,肯定会同意一个观点:马克思的思想和革命学说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在过去百年来,全球各地的很多人都到马克思墓参观过,近年来还包括很多中国旅游者。
但是,在19世纪的欧洲,马克思并没有什么知名度,很多人也不认为他的著作就能改变世界。
比如,1867年9月14日,马克思用德文写作的大部头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在德国汉堡出版。没有隆重的发售仪式,也没有作者的现场签名。实际上,鲜有人注意,问津者寥寥。
然而,这本书却终于点燃了思想的火花、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甚至改变了一些国家的历史轨迹、民族的民运。
《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是俄文版,1872年在沙皇俄国发行。当时的沙皇被共产主义吓得杯弓蛇影。但沙俄的新闻检察官认定《资本论》是“纯粹的科学著作”,而且“在俄国不会有几个人有兴趣读,能读懂的就更少”。
历史证明,这个判断是多么的错误。1887年,也就是马克思去世后4年,《资本论》英文版问世。此后它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50多种语言出版。而且,《资本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它的销售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批判,后来被越来越频繁地证明,很多都是正确的和有预见性的。
2008年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引爆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以来,《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和第二故乡英国又出现热销。
1956年,英国的社会主义者将马克思及其夫人的墓,移到海格特公墓内距离原来位置约50米一个更显著的地方,并在新立的墓碑上刻下他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争议,因为当时正值东西方冷战高峰时期。
而如今,欧洲年轻人和美国的年轻人中,再次出现“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欧洲找不到出路,各种右翼势力迭起,这也许就是一些人要拿马克思墓地当 “撒气筒”的真正原因。
03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贯穿全文,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这本小册子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这是马克思的著作,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这让马克思在西方成为最具意识形态争议的人物之一。
虽然我们距离共产主义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但是今天发生的很多事,马克思其实早都预见到了。不如,极少数的超级富豪将主宰世界经济;资本主义体制是动荡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工业化彻底、永远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如今,一些政治学者们将以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汹涌袭来,归咎于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带来的中产阶级收入增长长期停滞不前。而这种周而复始在资本主义国家上演的危机,已经证明了马克思的判断。
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的鸿沟越拉越大,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再忍受。
法国的“黄背心”抗议活动,已经持续的几个月;在美国,当美国参议员沃伦不久前正式宣布参加2020年总统大选时,她还言称要向富人“发起阶级斗争”;美国民主党的一些参议员还提出应该对美国富人征收70%的重税。
这些声音背后,其实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当前贫富差距鸿沟进一步加深表达出的不满。而这个问题,在美国和欧洲都有着相当程度的代表性。据美国方面的统计,占美国全部家庭0.1%的最富家庭,差不多拥有全国20%的财富,这已接近上世纪“咆哮的20年代”。
另外,在我们今天希望把不公正、不平等、剥削扫进历史垃圾堆里时,不要忘记,这些都是马克思当年提倡的。
马克思是思想家,更是革命家。他是个不满的挑战者,是个“不安分”的行动派。他的理想是: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即使是那些对马克思的预言心存怀疑的人,也会在他墓前走走,若有所思:今天的世界是不是那个需要打破的旧世界?
因为,从来没有完美的、一成不变的社会制度。当一种制度陷入困境时人们总会对另一种制度投入更大的兴趣。
有挪威的学者说,“不管你对马克思持何种态度,不了解他就无法真正了解历史。”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当年犹如一支蜡烛的火光,谁能想到日后竟然照亮了全世界。
感谢孔琳琳女士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