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中美贸易摩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咱们有必要重点聊一下!


2019年03月07日  浏览(12433)人
0

原创: 蒋校长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至今,一个让中美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正逐渐成为焦点,这个问题呢,事关重大,很核心,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解读下。今天这篇文章历时半月完成,也算是鸿篇巨著了,有些问题说的算是比较细,篇幅也较长,还请少侠们上上眼。

一·中美结构问题成为新焦点

我们回顾中美贸易摩擦及谈判的过程,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先后经历了关税战、打击定点企业等,如今的焦点已经聚焦在结构性问题上。

今年1月9日,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结束。随后,中国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相继发了公开声明。在声明中,中美结构问题被(首次)提上重点。当时USTR的声明中关于结构问题的要求包括: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入侵等方面。

2月14日开始,中美启动第六轮贸易谈判。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问题和贸易问题,此时结构问题已经上升到中美谈判的焦点,具体涉及领域包括: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

2月21日,第七轮贸易谈判在美国召开。和第六轮相比,第七轮的成果距离落地又近了一步。上一次的“就双边经贸问题谅解备忘录进行了具体磋商”变为“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替代了上一次的“达成原则性共识”。

那么到底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呢?这个还要等更进一步的消息出来,特别是中美官方各自公示的消息,以及可能的中美联合声明。

而关于结构问题方面的结果,目前已知的重要消息有:

据消息称,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特朗普发推特:中美贸易谈判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农业、服务业、货币等重要结构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2月28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美围绕协议文本开展了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双方的说法,现在结构问题已经具体到: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六个方面。

通过回顾最近三轮的谈判我们基本可以看到:中美之间关于结构问题的谈判,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可见美国对于中国的结构改革问题,是非常的重视的。其实早在去年5月份,莱特希泽就提过结构改革的事:

莱特希泽说:除非中国对其经济做出“真正的结构性改变”,否则华盛顿可能仍会诉诸于关税,以及其他工具,包括投资限制和出口规定。

为什么美国这么重视结构性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已经触及一国经济发展的本质了。相信也是中美谈判中,最艰难的课题之一。

其实这不仅是中美谈判的重大课题,更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08年经济危机后,大多数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都在搞结构改革。中国在改,美国自己内部也在改,欧洲日本都在改。有专家干脆把“结构”当成2018年度经济关键词,到了今年热度依然不减,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谈结构改革。文中这样写:结构,结构,还是结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一定要求中国做结构性改革?这么多国家都要搞经济结构改革?到底改什么?为什么要改?这个结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美国对中国的结构性要求,和咱们自己一直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什么关系?是一回事吗?今天犀牛就系统的分析下这些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先做个简单的科普:

二·什么是经济结构

无论是咱们自己的供给侧改革,还是美国要求的“经济结构改革”。这个结构改革已经成为这几年国际经济领域最热的话题。

首先从字面意思解释:结构指的是一个整体(经济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这些部分的组合关系。

小到一家公司:例如一家公司简单的划分,由内勤(财务-行政-人力-法务)+营销(销售-市场-运营)+产品(技术-产品)组成。有的公司重营销,由营销驱动;有的重产品,由产品驱动。这就是这就公司的结构概况了。当然这个结构是高度简化了的。

大到一个国家:国家层面就要复杂多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体系。例如按照地域划分,可以分成地域结构;按技术发达程度,可以分成技术结构等等。

我们今天重点要聊的,是下面这四大结构:

1·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和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是高度相关的。

很多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第一个阶段:农业经济(第一产业)时代

这个阶段的历史是最长的。我们从动力、核心资源、劳动力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下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再加上简单的金属农具),核心资源是土地,劳动力极大的依附于土地,生产率低不说,赚的也少,大家住在耕地附近,所以也没什么大城市。

这个时候一国经济的支柱是农业,因为产业结构很低级,所以GDP非常的低。下面这张图,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这一点:

大家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全世界的GDP始终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运行,一两千年都没什么大增长。那时代,世界上最有钱的是人口和土地大国中国,其次是印度。因为农业经济时代,人口和土地才是财富的基础。

第二阶段:工业经济(第二产业)时代

工业革命爆发后,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时候的动力升级了,变成了机械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成为主流;核心资源也从土地变成了钢铁、煤炭、石油这些金属和化石能源。劳动力从田间向工厂迁移,工人群体不断壮大;而因为工厂和劳动力的聚集,城市化开始出现了。一个个百万级、千万级的城市逐渐出现。

在工业时代,一个个庞大的机器、轰隆隆的工厂、粗犷的车辆才是主流。不仅是经济主流,更衍生出一种美学和文化,例如有种“蒸汽朋克”、“柴油朋克”,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蒸汽朋克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

柴油朋克作品:《疯狂的麦克斯》:

蒸汽、柴油、大机器,这些元素正是工业时代的代表。在工业时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GDP开始飞速发展。人类经济进入了快车道,一个个工业帝国、贸易帝国开始出现,最终催生出了英美交替制霸世界的格局。

第三个阶段:第三产业阶段

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第三产业的兴起。劳动工人们需要餐饮、酒店、理发、医疗等服务;需要社交软件、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消费品;企业需要金融、财会、法务等服务……

这个时候,GDP的支柱变成了第三产业。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千万级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越来越多,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和大城市聚集。一个个工业集群,一个个城市集群开始出现。

像中国,就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衍生出: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2001北京申奥成功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增速,再加上最近的雄安新区,构成了现在的大环渤海城市群;再之后,就是成渝(成都重庆)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沙)。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第三产业成为GDP支柱产业,第二产业的不断下降,但是质量却不断提高,向高端产业、高科技水平和创新水平演进。

例如美国:

1860年——1930年是美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在这之前美国发达的是农业,当美国进入工业时代后,GDP的支柱变成第三产业。这个时期,美国的制造业总产值超了农业总值的3倍多;

但是到了1947年,第三产业已经远远超过第二产业,成为GDP支柱。三大产业的GDP占比是:9.3%;37.7%;53.%;所以说早在1947年之前,美国就已经进入到第三产业时代了。发展到今天,美国三大产业的比例已经变成(2017年数据):一产0.9%,二产18.9%,三产80.2%。

2017年美国仅第三产业为GDP的贡献15.5219万亿美元的产值,就比中国总GDP要高。

这个时代的国家,不仅看GDP总量,还要看人均GDP了。那些走在前面的国家,就可以叫做发达国家了,或者叫后工业化国家。按照1995年的标准,人均8000美元就差不多能进入发达国家圈子了,但这个数字现在已经太低了,目前比较公认的是2万美元这个标准。

例如美国,1976年人均GDP就超过8000美元、1978年超过1万美元、1987年超过2万美元、1996年超过3万美元、2004年超过4万美元、2012年超过5万美元,现在已经无限接近6万美元了。

中国2015年才超过8000美元,相当于美国30-40年前的水平。当然,这是算的全国人均,个别发达城市要高的多,例如上海2018年人均GDP 13.5万元,换算成美元,也超过2万美元了。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了。

而上海的产业结构是这样的(2017年数据):0.3%、30.7%、69.0%。这个结构显然和发达国家的结构是比较像的。其中第二产业中高端产业发展也非常亮眼: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9.4%和 7.6%,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9.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79.6%。

所以通过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国家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和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同等发达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三产结构会有很大的相似性。

2·GDP三架马车

投资、消费、净出口(出口-进口)。GDP的三架马车。既然是马车,顾名思义,那就是拉东西的。所以这三样指的就是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个国家的钱从哪赚的。

以中国来说,2017年GDP首次超过80万亿人民币(2018年超过了90万亿),其中消费占了58.8%;投资占32.1%;净出口占9.1%。 

三驾马车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支柱分配情况和发达程度。以中国来说,17年消费占比58%多,而在2007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只有38%多一点。而美国从1927年开始直到2017年,除了个别时间外,消费占比都在60%以上。

美国是一个消费型国家,维持了数十年的高消费;而在贸易上,从1976年开始,就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直到最近几年才实行了服务贸易顺差,但商品贸易还是大量逆差。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的高消费造成了其商品逆差的现状,而美国的大量进口客观上拉动了其它国家的出口贸易。

关于三驾马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和三次产业一样,三架马车的结构关系,和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是高度相关的;第二,一个国家的三马结构,会影响它和别的国家的贸易关系(划重点)。

3·国营和私营关系

这一项犀牛想聊的其实是制度结构。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之所以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它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体系下,也会直接影响到和别国企业的竞争。所以制度结构是最敏感的结构。

在制度结构中,咱们今天只聊聊国营和私营的关系。这个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了。其实国外也不是没有国营企业,特别是二战之后,西方有些国家的企业,经历了几轮国有化-私有化的来回循环。

我们举个法国的例子。法国的国有企业可以追溯到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为了鼓励工商业发展,搞了一堆皇家企业,通过上百年的运作,法国政府逐渐控制了:烟草、邮政、军火、运输、保险、粮食等行业。

等二战结束后,法国满目疮痍,为了快速恢复经济民生,戴高乐总统又搞了一轮国有化。对于国有化,戴高乐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像这样的:

“国家的最高使命在昨天是作战,而今天是生产。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天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通过几年的国有化运作,法国经济很快就恢复了战前的水平:1950年-1959年,法国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8%,成为了带领欧洲增长的“火车头”。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直接控股的企业,从战前10家左右,发展到了1946年底的100多家;其中法国国企在能源领域控股90%;金融领域50%;国有化推动了法国的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规模优势。

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据形势的变化,法国又开始搞私有化。

像这种为解决阶段性的经济问题,为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搞国有化,不只是法国,英国也干过,也经历过这种私有化-国有化-私有化的循环。

再说美国,美国虽然没有“国企”一说,但是他们有联邦政府公司(FederalGovernment Corporation)和政府资助企业(GSE,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原则上,美国的这两类企业是不和民营企业直接竞争的。

其中联邦政府公司的雇员属于国家联邦雇员,而政府资助企业的员工则是私企雇员。名声响亮的两房——房地美、房利美——就属于政府资助企业。当然,在2008年这二位闹危机后,就被美国政府托管了,80%的股份到了美政府手中。

所以关于制度结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国情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可以灵活调整的;第二,因为全球化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制度会影响到和别国的竞争,于是撕逼就开始了。

4·全球结构

最后聊的结构是全球结构。全球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格局,大到全球的格局和秩序,小到两个国家间的政经结构关系;另一个就是全球化了。

全球化是工业革命后,资本发展的产物。本质是各国之间依照资源和禀赋的不同,进行全球大分工,优势互补:生产和销售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购买自己没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我们把当今各国的关系来做个高度简化,解释下这个分工过程:

第一阶段:世界上只有两大群体,工业化(发达)国家和非工业化(落后)国家。工业化国家有技术有产品,落后国家或者有能源(矿石、石油)、或者有市场。这个阶段工业化国家从能源国买家能源,用来做工业生产的原料,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国内和国外的落后国家;

第二阶段:工业化国家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开始出现了一个问题:中低端产业的经济效益开始下降,工人工资太高、利润太薄、技术含量又不太高,再加上其它国家经济不发达的话,市场也有限,购买力不行。于是,发达国家就把一些中低端产业转移出去;

第三阶段:落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群体,一个是能源国,因为发达国家产业的不断发展,购买他的能源越来越多,他们渐渐靠卖资源富起来了;另一个是制造国,他们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移出产业,也慢慢的发展起来了。这时候它们成了国际产业链的中转站,左手买进能源国的能源,加工成制成品,右手卖给发达国家。

这个阶段对三方都有利。对发达国家来说,相当于一下子多了几个亿、十几个亿的廉价劳动力,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虽然工厂搬迁到发展中国家,但控制权还是在发达国家的,这就相当于工人工资一下子低了十几二十几倍。劳动力增加了,工资减少了,产能上升了,市场也扩大了。GDP也就一路飞翔了。

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大量出口创汇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了技术积累,一步步的搞起来自己的工业化。至于能源国,那就更是幸福了。全球生产大爆发,需求一下子多了,供需关系之下,能源价格上涨,赚钱比抢钱都快。

可以说,战后全球经济长期大发展,是离不开全球化的红利的。我们用全球贸易/GDP,来看下全球化的发展:

整体上,二战之后,全球贸易量迅速发展,占GDP的比也越来越高。这说明一方面,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另一方面,全球化对GDP的增长起到了很大帮助。

所以总结下,全球的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个是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家优势互补,各取索取,GDP可以高速发展;第二个就是大家经济联系的紧密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爆发战争的风险就小了。

上面说的都是好的,说完好的咱们再说说坏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三马、制度、全球化,这四大结构内部积压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造成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当今世界的经济纠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三·困扰全球的两大结构难题

1·发达国家结构失衡问题

什么事情都是双面的,发达国家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抢占了技术和价值的制高点,可以任性消费,同时也要承受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失衡的问题:

产业结构失衡:中低端产业转移出去了,那国内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薪酬、工作机会,肯定是要减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工业空心化”问题,其实空心的主要是中低端产业,那些战略性产业、高端产业,还是控制在他们自己手上的。

关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空心化的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问题是由:全球化结构+国内产业结构+三架马车结构,这三个结构的问题交织在一起,造成的。

贸易结构失衡:贸易赤字是美国去年跟全世界打贸易战的直接原因。这个表面上是全球化结构造成的,但是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例如三马结构上,美国自己过度消费、负债消费;例如制度结构上,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

例如全球结构的金融货币部分,美国为了维持美元霸权,必须得不断输出美元;而消费(进口)是输出美元的重方式之一。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才造成了美国40年逆差的局面。

2017年美国货币和服务贸易赤字上升到5523亿美元,创九年新高:

中美贸易逆差数据:

2018年美国辛辛苦苦打贸易战,结果上半年逆差不减反增,美欧逆差数据:

对中国逆差飙升10%,达到了创纪录的368亿美元;对加拿大逆差猛增57.6%达到了31亿美元;对欧盟也上升了50%,达到创纪录的176亿美元(2018年前七个月数据)。

除了产业结构失衡和贸易逆差这些和全球化关系比较紧密的结构问题,还有很多是国内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非常严重,例如:

经济脱实向虚和债务高企问题:

产业结构中,社会资源大量往第三产业聚集,最后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就催生了金融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过渡发展,这进一步造成了发达国家的空心化(美国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加起来,占GDP比超过20%(2017年数据));三架马车结构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越来越高,过渡消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一边是金融业高度发达,一边是消费越来越没谱,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拍即合:借债消费!居民负债消费,企业负债投资。于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就在脱实向虚的基础上,增加了债务危机的问题:

以美国来说,1980年,美国政府和个人债务总额3万亿美元多一点,每个家庭大概3.8万美元,占当时中产家庭收入的79%;到了2017年,政府和个人总债务超过40万亿,每个家庭平均负债30万美元多一点,翻了10倍,占中产家庭收入的584%。而人均GDP只翻了4倍多。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结构问题,例如老龄化。现在老龄化是困扰着很多发达国家的大问题。拿日本来说,2017年的时候,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27%以上,可以说是所有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了。

现在日本有很多“爷爷辈”的人都还在工作,白发苍苍的司机师傅,白发苍苍的白领一族……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问题非常多,最重要的两个就是:社保压力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受限。因为结构升级的本质是技术和创新的升级,老龄人口在这方面显然没有年轻人有优势。

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后,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稳定。这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要么忍痛改造自身,要么以邻为壑,矛盾转移。当所有的国家都想着以邻为壑的时候,世界的不稳定性就加剧了。

这时候再加上下面的问题,那矛盾就更大了:

2·发展中国家结构升级问题

我们在讲产业结构的时候说过,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构成情况,和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是直接相关的。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无论是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跨入发达国家、制造强国,还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结构升级都是必须要做的。

但是发达国家却不这么看了。

当年落后(追赶)国家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度的时候,他们的产业结构跟发达国家之间,是个高度互补和配合的关系。

追赶国家中的制造国,用的是发达国家落后乃至淘汰的技术,提供的是中低端产业链的产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填补的正是发达国家低效的部分,这个部分分配给追赶国家,是个双赢的局面。

但是当追赶国家完成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走到中等发达的程度后,下一步要往高度发达国家/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时候。大家的关系就不再仅仅是互补,竞争的意味就开始加剧了!

这时候,最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

四·全球竞合结构的变化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一方面因为全球化的问题,面临产业结构失衡和贸易逆差的问题;另一方又因为国内发展和政策的问题,存在多方面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结构失衡的问题,他们手头的选项非常少,就两个:

第一个·最简单的,从别人身上挖肉吃!

去年美国和中国,和全世界打贸易战,要修改各种规则,退出各种群,就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从别人身上挖肉,来缓解结构失衡和贸易逆差问题。

第二个·最根本的,自己搞结构改革!

2008年经济危机后,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危机,当时各国达成了如下共识:

各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提供社会保障,避免因失业造成社会问题,同时,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投资驱动需求,稳定经济,创造就业;坚持开放政策,即不管国内就业状况如何,都要坚持开放的贸易政策。

这些措施缓解了危机,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球经济恢复效果很一般,而且还造成了债务高企的问题。

主要国家GDP数据:

我们看GDP的增长数据可以发现,2008年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了个别国家(例如德国),大家的增长平台都往下掉了。美国08年前还有4的时候,08年后掉到了3以下;英国基本上就是1-2了,法国则是0-1之间徘徊,中国则从10一路掉到7,再掉到6。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传统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必须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因为造成经济下滑的,表面上是周期性问题,根本上确实结构性问题。例如我们前面分析过的那些:制造业空心化、金融经济和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债务问题严重、老龄化等……

各国债务情况:

2017年,各国债务/GDP数据。排名第一的日本国家债务,已经达到GDP的237.6%。2018年一季度统计:全球债务24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18%!

这些结构问题倒逼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的还是发展的,都得进行结构改革,我们看看这些国家的大致套路:

降低金融风险、脱虚向实、再工业化、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产业!

但是在发达国家自己搞结构改革的时候,他们发现,发展中国家也在改。我们看看发展中国家的大致套路:降低金融风险、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产业!

这下问题又增加了。本来发达国家就有贸易失衡或结构失衡的问题。现在又多了个发展中国家跟自己竞争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更严重的。

它会改变现在的国际经贸结构、甚至是国际政经格局!

发展中国家搞的结构改革战略,我们高度总结下,就是三条:

第一条·优化!

去库存,降低杠杆等。目的是把一些低效的产业,一些风险较大的问题给解决掉。

第一条·升级!

从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这个过程伴随着进一步扩大开放、制度的优化调整。在这些领域,发达国家是有先发优势的,他们在这方面是非常成熟的,例如芯片、内燃机这样的。这些领域,追赶着是非常累的。

第二条·竞争!

如果仅仅是在人家后面追,那就太累太被动了。所以还要发展战略创新产业,和发达国家同台竞争。这些领域,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没那么大。例如新能源、5G、AI等。

这些领域,双方其实是撞车了的!

例如美国,美国在危机之前靠的是:金融+房地产。危机之后,开始向新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转移。

2010年,奥巴马签署《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该战略中细述了提升出口,推动制造业的综合规划,以此应对史无前例的全球竞争。并在税收、贸易、能源和基础设施等各项政策方面提出了较高目标。

以能源产业来说,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在清洁能源、页岩油等能源产业上,持续发力。现在美国已经变成能源出口大国。

▲ 注:2005,美国一周原油进口量的最大值达到1437万桶,而2018年12月,美国竟然一度做到了净出口,进口量负21万桶。

至于欧盟和日本,也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结构改革计划:

欧盟方面,08年后,欧盟也搞了很多工业革命4.0、制造业升级、创新欧盟之类的战略计划;日本方面,安倍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就是:日本再兴战略,其中很大的重心落在产业振兴上。

新能源、信息技术、5G、AI、太空航天、高端医疗、工业4.0、产业互联网……大家干的事情,都差不多,看谁先行一步而已!

这个时候,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除了担心贸易逆差问题、自身结构失衡问题,又多了一个担心:竞争问题!

如果让发展中国家搞成结构升级,那么一方面,对方跟自己的关系就不再是配合的关系了,而是竞争的关系了,自己的高端产业就要被挤压了;另一方面,如果让对方在经济结构的等级上赶超自己,那自己的地位可能就不保了。

所以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结构改革是非常警惕的。因为美国的最大诉求和利益肯定是维持现行的全球结构。

但是中国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搞产业优化、结构升级的决心是不可能动摇的,里面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而发达国家如果不能解决自身的结构失衡问题,未来的变数也是存在的。双方的结构改革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当今世界的最大课题:全球竞合关系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美国才对中国提出了结构改革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背后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中国本来就要改,西方也希望中国改的地方。例如国企的问题,例如产业补贴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些问题本来就在咱们的改革计划中,是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改革的。而美国方面,甚至是欧洲方面,也是非常希望咱们能完成这些改革的。这个其实是有共识的。

第二类是中国要改,美国不希望的地方。这个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部分,这方面的美国最担心,所以会通过各种手段(谈判只是一种),来进行阻挠。这个部分是分歧最大的部分。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中美的谈判,关于结构问题的谈判,要分开来看,看哪些是第一类的问题,哪些是第二类的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信息出来,但是犀牛相信,咱们能谈的,肯谈的,肯定是第一类问题。这个咱们要相信决策层的战略智慧和定力。

就像华春莹在去年底记者会上说的: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由此可以看出我方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其实时间是站在咱们这边的,无论是咱们自身的成就和体量,还是美国自身的重重问题,还是全球化的稳定器作用,只要咱们坚持做好自己的事,自己稳住,最终一定可以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已有897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经济寡淡VS股市猛涨,接下来怎么看?
下一篇:金特会为什么谈崩?问题出在哪里?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