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原创:Jay Huang
一周前,中国央行发布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统计数据,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高于预期并刷新纪录,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64万亿,同步创新高,此外,1月末M2同比增速也反弹至8.4%。
该数据一出炉,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又一次被调了起来,大家满怀狐疑并且充满焦虑:国家是不是又要大放水了?房子是不是又要涨了?十年前的一幕是不是又要重现了?
所有人中,最为焦虑的莫过于所谓的刚需购房者。
01
经典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句经典台词“Life will find its way”,生命总会找到它自己的方向。
现实中遇到的难题有些看似无解,但有时候主要问题其实并不在难题本身,而在于你所处的平台和看问题的角度。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现代社会的运行模式和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物生态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区别。
如果我们把现代社会看成是一条巨大的食物链,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亚马逊丛林里的生物一样,处在这条巨大食物链上的某一个节点。
一般来说,我们不可能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同样也不太可能处于最底端,我们总是能找到比自己高几个等级和差几个等级的人群。合作和斗争是食物链运行的两大基本主题。
如果你能想通这个原理的话,那么现实中有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可能就会有了新的解法。
比如我想居住在北京,但是我负担不起那里的高房价,怎么办?很简单,我租住在北京,然后跑去我能负担的起的城市,比如天津,买房,然后租给想住在天津但是又负担不起天津房价的人。
这个逻辑就是:在北京,我处于劣势,属于下层食物链,被我的上家捕食,那么我与其在那里费劲心思与我的上家较劲,还不如放平心态,去天津做上家,捕食那里的下家,用捕食下家的供养来供养我的上家。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家都能生存,大和小各有各的生态,各有各的玩法,小鱼没有必要去跟大鱼斗。
以此类推,被我捕食的下家,同样也可以找到他能够做上家的地方,比如河北,去捕食他的下家,而我的上家如果想去更好的地方,那么他同样也会被那里的上家捕食。
巨无霸固然可以横扫天下,所向披靡,小而美同样也能活得有滋有味,游刃有余。
生命总会找到它自己的方向。
02
上世纪末,特别是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全球化的浪潮。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全球化的本质可以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比如一个生产轮胎的美国公司,在全球化以前,它的原料,劳动力,土地和资金都来源于本地,但是在全球化以后,公司老板发现来自巴西的原料更优质,更便宜,来自中国以及东南亚的劳动力更廉价,更有效率,来自欧洲的银行贷款,资金成本更优惠,更有竞争力,所以同样生产轮胎,最佳策略就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把全球资源的最佳部分组合起来。
全球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强强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率,把整个大饼做大。
但有好必有坏,全球化最大的糟点就在于做大的大饼如何来分配。
鉴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做详细推导,直接说结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是各国的资本家,最大的输家是发达国家的劳动者,比如像美国铁锈地带的工人。
我们虽然不喜欢资本家的惟利是图和投机取巧,但是他们先进的思维模式,发现机会的敏锐嗅觉却是值得普通人好好学习的。
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学习资本家的全球化战略思维,在全球平台上,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给自己制定一个最佳资源配置方案。
就像文学家林语堂所描绘的“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03
最近十多年,高房价对于年轻人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移民国家的主要城市,高房价也是一代年轻人之殇。
那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
随着房价暴涨,最近海外年轻家庭中出现了一种比较流行的购房模式:rent-vestor。
它的具体做法和上文所举的例子相似,就是在我有需求,有意愿但是负担不起的地方租房住,然后跑去我能负担的起的地方买房投资,用下家的供养来支付我的房租支出。
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模式背后的逻辑链条:我选择悉尼居住,是因为悉尼是一线大城市,工作机会多,各种资源丰富,比如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等等,实现个人成功的可能性大。
但是悉尼的缺点是房价太高,我买不起,并且性价比不高,如果我倾尽所有,那么这一辈子就被套在悉尼的房子上了,而且由于悉尼高昂的房价,其租金回报率并不高。
这时候我发现了澳洲的另外一个城市,霍巴特。
这个城市远离澳洲本土,常住人口不多,房价很便宜,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加上留学生的不断涌入,其租金回报率常年稳定的达到惊人的8%~10%。
利用全球化思维模式,悉尼的比较优势在机会和资源,霍巴特的比较优势在房价和租金回报率。
所以我只取两者的优势:霍巴特买房出租,悉尼租房生活,而不是选择为了利用悉尼的机会和资源,购入悉尼性价比不高的房子。
这个模式拿到中国来用行不行的通?
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是在中国实行会遇到一个大bug,这就是中国的户口制度。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没有户口这个概念,房子只是一个居住和赚取租金的产品,无论是工作,教育,医疗还是其他方面,从来都是实行租售同权,因此买和租在享受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上没有任何区别。
而中国的房子,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房子,则绑定了太多的权利,这就是刚需的来源。
好消息是时代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向前,和十多年前相比,户口享有的特权已经消除了不少。
比如现在去大城市找工作,户口基本上已经不再成为就业的障碍。
随着改革的深入,户口所绑定的各种权利也已经在慢慢地减少,虽然在某些方面依然步履艰难,但是大方向是朝着破除户口特权而前进。
到目前为止,一线大城市的户口和房子上所附加的最大权利可能只剩下子女教育,也就是学区房了,其余的权利基本已经被破除。
所以如果你没有子女教育需求,只是希望利用到北京的机会和资源的话,那么rent-vestor模式或许会很适合你。
比如购买北京一个小公寓的首付,你可以用这笔钱在泰国或者马来西亚买几套全款的精装修公寓,或者可以在美国买一套全款大别墅,从泰国或者马来西亚或者美国收取的租金在付完北京的房租后或许还有盈余。
不像购买北京的小公寓,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房贷的压力,rent-vestor会让你生活和工作更有底气,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rent-vestor基本上不影响你去利用北京的机会和资源等比较优势。
至于剩下来的子女教育的难题。不可否认,北京的子女教育质量可能的确是全中国最有优势的。
但是如果我们学习资本家的全球化战略,放眼全球,其实还是能找到一些可以媲美北京教育,或者比北京教育性价比更高的选项,比如泰国或者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
西方国家基本上是没有刚需这个单词的。刚需产生的本质是政府人为的将某些权利和房子绑定的结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最终胜利,刚需必将被扫入故纸堆。
而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才是普世价值的做法。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与其担心政府放水,中国房子暴涨,不如放眼世界,寻找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
生命总会找到它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