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为什么我坚信中国必胜(回复一个朋友的指教)。


2019年01月20日  浏览(8719)人
0

原创: 盛唐如松


昨天写的那篇关于英美国内两党内耗的文章《英美夫妻论!》,有一个朋友提出了颇为中肯的意见,建议我多参考一下英美两国的历史,他指出这样的党派斗争在其历史上是具有传统渊源的,其斗争的主旨并不会导致国家的破裂,而是一种有益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下,只会使得这个国家的体制更加健全乃至消弭意见的分歧,促进社会的进步。


为此这位朋友还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挟一战胜利之威,参与了《凡尔赛条约》的制定,回国后却遭到国会的否决。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以一己之力,力挽二战狂澜于既倒,却在胜利后被选下台。由这两个例子,从而说明,这种西方体制下的博弈,只会使得这些国家更伟大,而不是更危险。


其实这两个例子所举的并非是政党博弈,而是民众与国家利益的选择。丘吉尔虽然战功赫赫,但作为一个强势的战争总统,如果在二战结束后依然领导着作为欧洲大陆恩主的英国,且不说他是不是一个好的战后经济恢复高手,就是对英国和欧洲各国的战后伤痕弥合也存在着巨大困扰。作为一个强势且铁血的领导人,难免会对欧洲各国的态度展现其强势的一面。这非但不利于英国的战后恢复,更不利于欧洲大陆的战后重建,最重要的是,丘吉尔如果继续担任英国首相的话,美国也很难在欧洲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势必会和英国产生更多的争执而不是二战后英美的无间合作。【我们可以参见法国戴高乐将军的当选】。经过二战洗礼后的英国,无论是工业还是经济上,都已经疲弱不堪,急待重建,这时候,温和的处理英国与美国以及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才是对英国最有利的。所以,我们一直说英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国际政治经验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实至名归。


至于威尔逊最终没有签署《凡尔赛和约》,这背后的原因就更加复杂。首先威尔逊本身提出的观点在欧洲协约国之间就没有得到完全的同意。咱们得承认威尔逊当初还是很务实的,明白过于苛刻的协议会导致战败国陷入到经济危机甚至生活困顿中,从而在战败国中造成巨大矛盾,协约国的报复心理固然需要理解,但由此产生的战败国的反报复也同样让人担心。这一点在不久后爆发的二战中得到了印证。而且这场主要发生在欧洲的战争,并没有让美国的议员们意识到这是美国称霸世界控制欧洲的一个好机会,凭着事不关己高高挂的政客态度,以及美国境内大量德裔移民的反对声,最终威尔逊只好不在这个协议上签字。这里面也不是两党博弈。而且,由于美国没有及时抓住机会,趁机把控欧洲,最终造成了欧洲大陆再一次陷入战火。这种选择我觉得并不能拿出来当做反驳我意见的案例,而是恰恰相反。【当然,这里面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因素,那就是一战后美国并没有把握控制欧洲,毕竟自己才刚刚长大。所以,故意制造分歧,导致美国游离于凡尔赛和约之外,从而可以以自由之身笑看欧洲再次爆发大战,并趁其虚弱以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就不得不佩服美国在一战后政治谋划之长远,以及其目光之精准。嗯,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事实上,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美国孤立主义盛行,主张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到经营南北美洲的门罗主义也甚嚣尘上,美国当时对于凡尔赛和约的否定也不过是这两种思想的体现罢了。】


西方国家的这种国内政治博弈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着促进社会发展,优化社会体制的作用。美国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两党博弈的历史,通过代表不同团体的利益来争取部分选民的支持。当社会对于某一方团体的利益偏离太多的时候,就会通过选民的选择来进行调整,这无疑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也有利于社会矛盾弥合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东方集权制度下的民众对此产生好感。毕竟西方体制给民众提供了选择的权力。而皇权制度下,民众没有选择的权力,最终只能靠暴力手段来推翻原有的权力集团,改朝换代,进入另一个循环。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之所以马克思会认识到资本主义最终会被取代,就是因为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握有绝大部分资源的资本最终会控制权力,从而导致政权和普通民众无关。虽然看上去民众依然有着选择的权力,可事实上这种选择不过是囚禁在资本牢笼里的小兽,所谓的选择,不过就是选择这个资本或那个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本之间达成妥协那还好一点,民众会享受到一个相对稳定和富裕的社会环境。可当资本完全掌控政权,却又因为利益相悖而无法调和时,资本之间势必会产生激烈的争斗。这个时候,资本所损伤的不过是账面上的利益,但民众却因为自身财力或储备的不足从而陷入到生活的困顿中,民众也就成为资本博弈的牺牲品。这也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当前美国的两党博弈,事实上就是因为其经济发展的后劲乏力,金融危机的险象环生,从而对今后的美国如何发展产生了方向性的争执。而这种争执是不可调和的,是难以避免的。体现在两党博弈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特朗普和佩洛西之间的互不相让,你死我活。当然,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冰山一角,至于其内部斗争的激烈程度乃至于残酷程度我们都很难有直观的感知,除非最终捂不住盖子,导致内战的爆发或区域性的分裂。但现在的美国距离那一步,似乎还有点遥远,对于这一趋势,我觉得要抱有一种持久的心态来理解,来静候。


这种博弈是消极的,是有害的,和西方建立这种制度之初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选择的权力肯定重要,但如果这种选择被囚禁在资本的牢笼里,那么这种权利也就毫无意义。而事实上,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一大批美国的公务人员正在排队领取免费食物,这种免费食物对于这批暂时失去工作的人来说,究竟表现的是体制的优越完美,还是体制的悲哀,我想也就不用多说了。而与此同时,为资本直接打工的那些白宫的政客,国会山的议员们可没少拿一个子儿。与此同时,英国的选民们也正在惴惴不安的等待这三月二十九日的到来。究竟是硬脱欧,还是软脱欧,仰或是不脱欧,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未知之数,而这个未知数将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不知道,但这却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同样不知道,这种选择究竟是美好还是悲哀。


说回中国,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集权式国家。这种集权我们不能轻易的把它判定为有害的,落后的。毕竟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顶端,也就是这两百年来,中国才陷入到落后状态,但这种落后状态我觉得固然有制度的缺陷,那就是循环式发展,社会的物质进步相当缓慢。可是这种落后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种体制的必然,也就是循环到了这一阶段,如果没有西方社会的对比,那么最终这种循环还将持续,也就是辉煌一段时间,然后没落,再辉煌,再没落。。。。。可是作为参照物的西方社会却并非如此,他们的崛起并不是出于体制的完美,而是因为掠夺的积累。如果没有大航海时代的疯狂掠夺,他们的体制只怕也难以创造出二十世纪的辉煌。对于西方社会来说,是先有了掠夺的积累,再完善了当前的体制。对于中国来说,体制造成的不良循环固然要做出修改,但却肯定不是照搬西方的体制就能创造出辉煌。因为西方自己也并不是依靠这一体制才获得今日成就的。


中国的问题在于辛亥革命之前的家天下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核心阶层很难选择到优秀的接班人。从而导致集权核心大权的减弱。几代积累下来,核心大权基本旁落,藩镇诸侯蜂拥而起,分合循环也就再次开始了。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中都有所谓得到中兴之治?汉朝的孝宣中兴,唐朝的开元盛世,明朝的弘治中兴等等。。。。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核心集团拿回权力,并有所作为,那么基本上都能很快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这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传统体制具备了很大的优越性。其不足之处就在于家天下的权力传承模式。只要这一模式得到彻底改变,并与时俱进对传统的集权核心体制做出优化,那么很显然,西方的那种博弈体制是绝对争不过中国的。单从执行效率上来说,差的就不是一个档次。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一旦美国进入到战争模式,其发展的速度也就高效很多,无他,因为权利的集中而已。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只是一种常规模式。


只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权利高度集中的模式也并非万能良药。对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必须要拓展的。但这种拓展并不是对等的博弈模式。对等博弈模式的消耗太大,效率太低。特别是对于需要发展的国家尤其如此。这种监督和制约的产生,会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话题,也是一种极为漫长的探索。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说多了无用还会产生争执。但很显然,中国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只是在选择发展的路线上,中国选择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盛,制度上的制约和监督体制的完善也就会被慢慢提上日程。只是这一体制的完善必然会以牺牲发展速度来换取的。如果像苏联那样以休克疗法来进行的话,前车之辙我们已经了然,所以,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才是我们要选择的方式。


记得一个意大利的资深媒体记者说过,中国的规划布局时间一般都是五十年到一百年,在这种规划下,各届领导不过是这一规划的执行者和调整者,大方向上根本不会偏离也难以偏离。这和西方的选举政权完全不一样,它们都是以自己的竞选承诺为主要目标的。而这一承诺几乎不可能会被自己的接任者所承接,那么也就可以想见,这种目标规划的短视和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孰优孰劣,我想也就不必再多说了。


最后再说一次,在我的文章后面,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以及对我的观点进行指正和批驳,只要言之有物,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促进和教诲。再次多谢各位朋友的批评指正。当然,我更希望提出意见的朋友也能关注我的公众号,否则,我觉得没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来和一个不相关的朋友讨论问题。再次多谢。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0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吴秀波事件谁是最大的赢家!
下一篇:徐小明:周一股市操作策略(0121)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