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2018 | 周期的叠加与拐点的汇合!


2018年12月10日  浏览(9566)人
0

原创: 秦小明


1


世界是属于悲观者的,也是属于乐观者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乐观者。


乐观者眼中有信心,心中有理想,但当理想照进现实,谁也绕不开当下所面临的周遭和现实。


对我们而言,2018我们面临的最大现实,我把它总结成了两句话:


一句叫做周期的叠加;

一句叫做拐点的汇合。


两句话本质上表达同一个意思,只是描述的侧重不同。第一句的重点在动态的历史的因素共同形成合力的过程,第二句重点在于描述临界点的作用。


2


讨论问题要有时空观,不能仅限于“一兵一卒”,只看到眼前一亩三分地正在上演的剧情。时间上,要穿越到一轮甚至多轮周期的历史循环当中去。空间上,目光之所及要超越坐井观天之边界。


更宏大的时空观下,很多问题便会原形毕露,一目了然。很多争论也会结论自明,不值一辩。


比如,有不少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开放市场?我们不和美国人做生意又不会死!


市场经济就一定好吗?为什么不能有一个集中分配的权威来替代市场?


中国的房价就是有自己的规律,拿经济金融规律来讨论房价是绝对的书呆子!


……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而不自知。


3


把时间拉长,空间拉大,再来看2018年我们面临的现实,就显得没有那么复杂。尽管具体细节上仍然需要很多分析师的图表数据来加以论证,大的感觉和方向,却是简单显然的。


2018年大的感觉和方向,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两句话,一句叫叠加的周期,一句叫汇合的拐点。


叠加的周期,意思就是多股力量的合力作用形成。这些周期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金融周期

2)经济周期

3)技术周期


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里,又可以细分出不同的信用周期,主要包括短债务周期和长债务周期。关于债务周期的详细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Dalio的债务分析框架。这里我只讲这几个周期的大感觉和大方向,不展开讨论。


3.1 首先是金融周期。


理解金融周期对经济甚至人们生活的影响,简单回想一下中国房价暴涨的几个时间点,便清清楚楚。说央妈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也没毛病。


毛估估来说,金融周期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货币可得性或者学术一点来讲叫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前者是货币的供应,后者是货币的需求)实现。搞金融的同学喜欢讲的一个词叫信用,都是一个意思。


金融周期的扩张半段,货币的可得性较好(无论是基础货币还是派生货币),成本也比较低。量多价廉的货币环境,发展到极端,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的经济景象。刚刚破灭的共享单车创业泡沫,和数字货币泡沫的崩溃,无不与宽松扩张的金融周期紧密相连。


简单来说,就是钱多好办事,钱多办事快,钱多办傻事。


到了周期的收缩半段,也就是所谓的金融条件进入紧缩阶段。一切逻辑就反过来运行。货币可得性变差,且成本趋高。发展到极端,就是通货紧缩(现代社会较少了哈,因为信用货币体系固有的缺陷就是通胀逻辑)。


金融收缩往往是为了对抗金融扩张引起的经济里的通货膨胀,但结果往往都会导致新一轮的经济衰退,这在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里有着完美的呈现。金融和经济里的内生因素决定了,没有国家可以熨平周期波动,而内生因素里最重要的,便是人性。食色,性也,这样的东西没人能管控得了。


2018年,我们面临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条件加速收缩阶段(主要是美国),同时也面临了内部去杠杆的后半段(其实是作用显现的阶段)。尽管囿于经济增长的约束,去杠杆已经暂停,但这不意味着“大水漫灌”的到来,内外拉扯的逻辑不能罔闻不顾。


金融周期进入收缩阶段,我们看到了拾级而下的金融数据,包括M2和社融的不断新低。尽管管理层很努力在“疏通传导”,但金融条件的收缩,依然是当下我们面临的现实,这一现实不会很快改变。


3.2 其次是经济周期


金融条件的变化,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有内在的相关性。通常,金融周期会领先经济周期的波动发生变化,在靠“举债”推动增长的经济体,尤为明显,因为举债意味着信用的扩张。


但金融条件作用到经济生产活动,却有着复杂的路径,因此也不能简单说,金融周期宽松了,经济就会好。流动性陷阱,描述的就是金融的扩张对改善经济无能为力的一种情况。


经济本身的波动周期,除了受到金融(信用)条件的变化影响之外,还要受到需求和供给层面自身规律的影响。从需求上来分,经济波动可进一步分解成消费、投资、进出口的波动,这三者又分别有自己的波动影响因素。


消费上,不讨论消费升级降级,负债过多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无需讨论。基尼系数的扩张对边际消费的负面影响也是广泛共识。而对于经济前景的保守预期,也会影响居民当下的消费支出。碰巧的是,这三方面,恰好都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投资主要包括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最直接与金融条件联动的经济部门。金融条件的紧缩,债务总量的管控,房地产的调控,是我们在2018面临的现实。


净出口(出口-进口的差额,代表国外对国内产出的贡献)的现实在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不言自明。


以上分类是从需求的层面来看,从供给层面讲,经济周期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资本,二是劳动,三是技术(生产率)。


资本受到债务总量的约束,而二元结构的金融市场也扭曲了资本价格在配置信用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民营企业借高利贷与国企“轻松”获得银行贷款之对比,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对比更加明显。)劳动呢?人口老龄化,红利优势的褪去,倒不是2018年才发生的事情了。


资本和劳动的现实,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没有了无节制扩张的债务资本,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在哪里。


3.3 技术周期


上一部分从供给侧分析经济周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没有提及,就是技术。或者学术一点讲,叫全要素生产率(TFP)。


资本和劳动层面的现实,来得太快,多少有点猝不及防。曾几何时,我们也是信心满满。有一天,一切回到技术的现实上,不少人才真正如梦初醒。


当梦想照进现实,一切都还任重而道远。


技术周期的演进,除了基础科技之外,更直观的感受,是看技术应用周期的变化。往往一个技术从源代码开始到进入广泛商用,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周期。比如互联网为代表的IT技术周期,从2000年前后科网股泡沫破灭,到广泛进入商用周期,就耗费了前后十年之久。


IT技术周期的红利,结合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非凡的“新”的推动作用,这是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这个推动作用,已经趋近边际作用为零的“成熟”阶段。换句话说,互联网IT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周期,伴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深入以及更重要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的饱和(意味着商业价值边界固定),已经达到了由盛转衰的顶峰。


旧的技术周期扩张红利消失,新的技术尚未形成广泛共识进入商业阶段,这是我们面临的技术现实。


4


更加现实的问题是,以上讨论的三个周期在2018明显形成了叠加,它们的合力指向了同一个不言自明的方向。


拉成一个区间来看,2018年的中国,经济、金融和技术周期的拐点开始汇合,这是一种强烈的宏观感受。


我又想起了很多人喜欢讲的一段话:


这里的很多问题(比如房价),不能用金融经济理论来解释,因为这里是这里,不是别处。我们不一样,这次不一样。


如果能仔细体会以上几大周期的叠加,几个拐点的汇合,以及由此形成的合力,那么不难得出这个“熟悉”的结论:


这次的确和以往不一样了。


这个不一样还根本没有考虑外部世界已经变天的事实。


很多人说,我不懂什么经济金融,你就告诉我,这个“不一样”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一定要文艺地形容一下,大概就是这样:


只因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




已有86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衣锦还乡?
下一篇:奇葩说冠军邱晨患癌:哪个成年人,不是又丧又坚强地扛着?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