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在央媒的不断追问下,三河市广告牌禁用红蓝黑底色的事,终于有了一个官方的说法。
4月13日某央媒刊发评论文章《三河强换商户招牌,需给公众一个交代》里面说:
无从知道当地出于何因沉默以对,但很显然,奉行鸵鸟思维,无助于化解质疑,无助于修复形象,更无助于汲取教训。若是连面对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何谈纠错?又如何服众?
今天,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这个通报一出,新的问题又加来了?有媒体就追问:
“市委主要负责人”,到底是市委的负责人,还是市委里负责这件事的负责人?群众不明白惯例,可能听不懂。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职务?
事已至此,为何不坦诚的说明白呢?为何要遮掩姓名和职务?
02
这个追问,其实说明“三河易色”这个事还没有完全过去。
想来这个主要负责人的姓名没有公布,大概就只有三种可能的考虑:
一,毕竟还是处在调查阶段,事情可能就是这个事儿,这没跑。但是谁承担主要责任呢?万一后面主要责任人翻转了,现在就公布出去就被动了。
二,也有可能当地还就这个事情进行“博弈”,现在还不够明朗,毕竟“曲解领导意图”也并非不能成为一个背锅的理由。
三,可能考虑到相关领导未来的职业生涯,毕竟这个事属于那种“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的事。这会儿是上称了,但以后要下称了,也不是不可以酌情使用嘛……
可能是处于上面三种原因的哪一种,这次调察组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个“主要负责人”是谁。
不过,其实是谁,并不重要。因为值得被追问的问题,至少还有三个!
三个!
03
一,这个快速推动,可以算是“强制实施”的“政策”,严格意义上已经属于“地方法规”的范畴了。而这“地方法规”从立法到实施,不需要走人大的流程么?
2015年中国修订《立法法》其中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设区的市(含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地方政府,无权直接制定地方性法规。
那么在三河市(县级市),地方政府权力任性的时候,县人大有提出质疑么?
二,在落实这个政策的时候,不管是县委班子,还是城管局主要领导,也包括具体执行的执法者,没有一个人反馈这样做不妥当么?
强制商家把红色门头换成绿色,是连医院红十字的颜色,警徽的颜色都要变。当地的领导城管局领导难道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样做不妥当吗?
如果有觉得不妥的,那么他们有向上反馈吗?如果有反馈?那为什么还被这么贯彻落实的这么坚决呢?
三,对于因为“胡作为,乱做为”造成的这些损失,最后谁来承担呢?调查报告只是说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但是怎么改?所有的颜色都再换回去?那换回去所付出的成本谁来承担呢?之前要求换的时候的成本又由谁来负责呢?
而这一来一回之间所丢失的城市形象,所损害的营商环境。这些成本又由谁来支付呢?
04
对于企业而言。
用什么样的颜色做招牌,用什么样的字体做宣传?是在市场环境的搏杀中,从成本,风险,收益等多维度博弈中间产生的最后结果。
投资人用真金白银投票,自己付出成本,自己承担结果。
但是当权力任性时,权力考虑的只有“结果”,而完全不在乎中间的成本,风险到底有多少。
当然,理由总是能找到的。当市监局负责人将“蓝色太俗”的个人审美上升为行政指令时 ,当城管局以“城市规划”之名强推色彩禁令时 ,企业早已沦为权力棋盘上的提线木偶。
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其实用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于企业而言,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对政府而言,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企业更换招牌需自担数万元成本,而决策者只需一纸通知就能改写整条街市容貌 。
更荒诞的是,当舆论反噬时,商户又得自费换回原色 。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既敢随意推翻市场规律,却又巧妙规避决策后果——整改通报里只见“深刻反思”,不见半分负责的承诺 。
如果上面追问的三个问题,最终还是不会得到答案的话。那么不管有多少免职,多少“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三河易色”,都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21本投资经典+8部投资电影,系统学习投资知识,带你迈出财富管理的第一步。33天共读21本财富经典:从投资小白到高财商!
2020-04-2221851
每天5分钟,中医经络大师路新宇独创养生美颜操,让你活到老,美到老,轻松收获少女感。
2020-05-03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