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印度面对懂王“二进宫”为什么陷入迷茫?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畅明谈宏观(ID:changmingkan_889)

印度官宣用咖喱味的“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计划破产,并不在延期。路透社3月21日援引4名印度政府官员的消息爆料称,印度政府搞了4年、规模达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扶持计划未能实现目标,该计划将不再延期。
印度陷入了一场美梦幻灭的危机,这是一种关于国家命运的迷茫。自总理莫迪提出将制造业提升至国民经济25%的雄心壮志以来,现实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制造业占比不仅未达预期,反而从15.4%降至14.3%,这种“越努力越失败”的现象,无疑是对国家自信心的重击。
正所谓宅在家里多添一双碗筷,出门打拼花光六个钱包。印度制造业的现状糟糕透顶。虽然在一些低端制造领域,如手机装配等,印度似乎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不过是浮光掠影,转瞬即逝。在印度糟糕的商誉面前,所有想要在印度开展业务的海外制造企业,基本上都被坑的血本无归——你想为建设印度服务,印度不会感恩反而会觉得你有被抢劫的天赋。
图片
而真正体现国家工业实力的高精尖产业,如高精度仪器、钢铁、化工和机械设备制造,更是在中国竞争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当印度试图复制中国在光伏和新能源等领域的成功经验时,就更体会到了什么叫绝望。印度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想要照抄中国的策略行不通。现在连在国外的网络上,印度人也一改以往爱吹牛的毛病,开始凄凄惨惨地自我怀疑了。
莫迪老仙的“印度制造”口号喊得震天响,结果呢?十年过去了,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不升反降,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愈演愈烈!本高喊着为“印度的梦想窒息”,哪寻思真窒息了。
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1362亿美元。中国对印出口1177亿美元,进口185亿美元。贸易顺差992亿美元;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1385亿美元,中国对印出口1205亿美元,进口180亿美元。贸易顺差1025亿美元。
中国对印出口,并非都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其中有大量初级工业品。如果印度工业还可以,以14亿的人口的规模,最起码初级工业品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工业国对外贸易基本是顺差,而印度一直都有大量的贸易逆差。
印度正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中国行,我也行”其实是一个世界级的误区,谁信谁倒霉。说实话,二战以来靠工业化翻盘的大国只有中国。中国能行,是因为有着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政策执行力,印度虽然借着牵制中国的地缘优势可以获得西方的青睐,但是现在西方世界也没有过剩生产力去填印度的大坑。现代性的种子不具备,资本浇多少水也难长出庄稼,干了白干。
面对这样的困境,甚至有一些印度高级官员公开表示,印度并不适合发展制造业。拉古拉姆·G·拉詹——印度央行的前行长,倒是给印度开了一剂清醒药方:别光想着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逆天改命了,印度压根没这命!东亚模式?那是人家中国的“独门秘籍”,印度连门槛都迈不进去。中国当年改革开放时,手里捏着一把“王牌”:高素质劳动力、强大的国家能力,外加一股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狠劲儿。印度呢?手持两块钱,心怀两百万。
拉詹的“药方”倒是挺实在:既然制造业玩不转,那就别硬撑了,赶紧转型高端服务业,用赚来的钱改善教育和医疗,给印度的未来打点基础。实际上,这个看起来非常“不争气”的建议也许才是真正适合印度的解决方案。

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对政府治理能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意味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更标志着社会治理成本的指数级增长。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而言,现代化转型犹如在悬崖峭壁间驾驶重型卡车进行调头,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图片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分散的经济形态和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实质上将民众的生活限定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农村地区高度自治,政府仅需履行最基本的税收和治安职能,治理成本相对低廉。然而,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产业工人,政府面临的城市建设、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压力急剧增加。这些新兴需求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成本高昂。

在工业化初期,政府的税收能力往往尚未完全建立,财政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单纯依赖财政或市场手段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兜底能力不足,政府可能迅速陷入财政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现代化、工业化转型不仅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考验,更是对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严峻挑战。

中国通过新中国实现了这种的高组织度的社会资源集中,强力打破了旧社会的桎梏,借助社会主义改造,孕育了一大批具备现代化素养的工人和工程师。这些成就绝非清静无为的纯自然市场手段所能达成的,而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改造实现的。这批“现代人”的积累,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场化改革初期,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践行了道家思想的野蛮且自发的发展模式,但始终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调节”生产体系,并通过户籍政策和城乡二元制,控制着人口转型的进程。这种强组织式的调控,印度政府即便有心,也难以企及。

而且中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将过去分散的“中国的人”整合为一个同质的“中国人”群体。这个群体拥有相似的意识形态、语言和历史记忆,大大减少了跨族群、跨地域合作的磨合成本。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都要实现在文化上趋向集中,以此整合人口,降低合作成本。

中国,是通过几代人的牺牲与奉献,在市场化改革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现代社会的一切基本要素。当西方资本与高新技术进入后,这些现代性优势被迅速激活,水到渠成地推动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进程,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独特发展道路的体现。

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进步主义的神话,做为最讲求实际的民族,管他黑猫白猫,能逮耗子就是好猫。

进步如果有问题,那问题就在于怎么克服问题。

如果中国要开座山立座城,会讨论的问题如下:“如何征地?如何补偿?怎么调配交通?怎么建立产业?”,最后总能办成。同样的场景要是放在印度,那么第一个问题:“这么做会不会对山神不敬?”这就是宗教问题;第二个问题:“老爷的祖产不让征”,这就是阶级问题,如果在国家机器层面不解决上述问题的话,仅靠着某些团体乃至于个人的进步思想,那可真谓蚍蜉撼树。

时也运也

印度的独立,是由于二战后英帝国全球秩序崩溃的主动退出,由小不列颠没北爱尔兰联合不起来王国赐予印度的。

我们都知道,四神的赐福往往是带着极大代价的,一不小心就可以把你变成混沌卵的。

印度的工业化,源自于美苏之间的全球对抗,由于奇特的历史和地缘,印度成为了美苏争相拉拢的对象,两大强国伺候我印度一个人,那福气还能小的了?

谁也不知道1962年印度挑衅中国的底气是哪来,反正不是实力赋予的,因为我们碰了碰,确实没实力。

图片

其实不光是印度,整个第三世界都在面对着这样的难题,头上被发达国家压着,身处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弱势方,真的能在既定规则下逆天改命吗?

还是那句话,中国能做到,那是中国。而印度,肯定不是中国。

印度自建国之起,其国内的政策就很难称得上独立自主。再加上试图制造业立国,那就没法得罪最大的雇主美国,于是自贸易战起,印度就跟风押注在美国胜利、中国失败。

只要中国失败了,产业流失,我印度或抢或买,就能取而代之。

只要中国失败了,巴基斯坦那还叫问题吗,我靠体量也能磨死他。

只要美国赢了,印度就太平了;只要中国败了,印度青天就有了。

但是,世界的发展没有按照印度的剧本来,印度为此拿出了230亿美元的赌本(不得不说,印度人真敢想,都是按照一本万利的回报规划的,作为对比,2024年美国29.2万亿美元GDP,中国19万亿美元GDP)。

事实上这些年印度上蹿下跳,算得上紧跟华盛顿步伐的第一梯队:

2019年11月4日,莫迪宣布退出RECP;

2019年12月新冠爆发,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2020年2月印度大规模入侵;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

2020年6月15日中印加勒万河谷中突爆发。

RECP,是中国的产业分享的圈子,国家遍布高中低端,连同资源国和制造国,市场也很广阔。印度自绝于RECP,就是自绝于中国,就是没想用正常的手段和中国交流。

图片

玩硬的,六十年前你也不行啊?现在就行了?

印度用自身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叫色厉内荏,什么叫在中国不开第一枪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1、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合作+,开始组建东亚军事、政治同盟,共同对付中国

2、在中印边境部署几十万军队,不断挑衅,增加中国在西藏和新疆方向上的压力,协助美国在东海和南海和台海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3、停止中印交流,切断两国航线,切断留学生互派,切断外交事务:

4、封停中国的一切app和软件,启动中印贸易战:

5、在印度洋查扣中国商船,企图配合美国封锁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航道

6、协助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挑衅中国,出售布拉莫斯、军舰等武器装备给南海国家,并出动军舰到南海参加军演。

7、企图和台湾联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8、多次和日本合作互动,内容太多了。

就像一个没实力的掮客一样,热衷于混各种各样的圈子,夸耀自己的人脉,指着朋友圈和谁的合影在那里大吹特吹自己的本事。(确实很像一个典型的印度PPT经理),但实际上,印度徒耗了近十年光阴,在中美关系上反复拨弄,上蹿下跳,却基本没有获取什么利益。

美国没有实现对全球工业链的重新掌控,印度自然也就无法分到瓜分中国产业的一杯羹。而今天,懂王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利坚了。

低关税是印度为数不多的优势,要是这个也没了,印度人拿啥和非法移民和老墨对抗?

印度现在已经陷入了迷茫和自我怀疑。

索性破罐子破摔,国家级的竞争竞争不过,那就搞子宫竞争;印度产品没法出海,那就印度婆罗门们集体出海。正如尼泊尔人所说的那样,“印度是一条沉睡的蛆,当它一旦苏醒,世界都会感到恶心”,印度这个世界文明的下水道,其实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是在华夏文明的强盛周期,印度其实就没有机会,因为华夏文明崇尚的是唯物辩证的科学之世,排斥的就是印度这种沉溺于主观宗教的种姓制度,君子正道昌盛自然邪魔外道就会衰败。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5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老实人也是资源,还不可再生!
下一篇:世纪大翻脸!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