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刘胜军: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2018年11月06日  浏览(7045)人
0

11月3日,领教工坊第七届中国企业私人董事会年会于上海召开,近400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复杂环境下的突围之道”。

 

会中,著名经济学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正和岛岛邻刘胜军就当前经济形势发表了主题演讲,刘胜军认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度悲观或过度乐观,都是错误的,当中国经济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比较大的转折。


以下为演讲精编,文章未经本人审阅。


作 者:刘胜军

编 辑:夏昆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

 

我觉得今天论坛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叫做复杂环境之下的突围之道。为什么我说它很有意思呢?


因为在过去10年时间里,由于理念和政策上的偏差,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很多民营企业家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担忧和焦虑的症状,所以也就有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但当今的中国还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如果回顾一下我们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大家就会发现这个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是要在一些关键时刻做出一些政策的选择。

 

比如说,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口号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后来我们发现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特别顺利,因为80年代末期出现了经济和政治的剧烈动荡,在动荡过后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非常关键的决策,我们要往哪儿去?

 

在那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吴敬琏老先生非常勇敢地提出了市场经济的观念,这在今天看起来可能是个常识性的提议,但在当时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建议。包括邓小平88岁高龄南巡的主要目的也是要把市场经济的观念确立下来,可以说这次选择对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大家指出了明确的选择,那就是我们要贯彻市场经济。国家提出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对中国人,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期待的回应。


但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我们发现市场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预想的并不一样,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开始变得模糊起来,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讲中国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都是错误的。可能很多人还是比较悲观的,但我希望大家不要过度悲观,因为我们能看到当中国经济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比较大的转折。

 

比如你在1991年来到中国可能还是非常悲观的,因为你看不到市场的前景在哪里,但1992年中国就变成了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场,可能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大家的信心到了一个非常低迷的程度,但是我们很快就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日做出了非常给力的信号传递。

用这张图比喻就是形势比人强。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影响社会发展乃至执政的稳定性因素,如果不推动市场化改革,这种稳定和增长可能就会遇到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市场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来自动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叫形势比人强。


02

中国面临的风险主要在我们内部

 

但是,转折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风险和挑战,甚至可以说当前的中国遇到了过去40年以来最具挑战的时刻,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从国际上来讲,美国当今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不再加以任何遮掩,是非常赤裸的。但美国人留了一个尾巴,他们认为如果中国人能够回到邓小平先生时代的改革开放精神,那么中国还是可以和我们合作的,这句话我们可以信,但不能全信。

 

我们当然应该回到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精神,但就算我们回到了那种改革开放精神,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也不会消失,就这点来讲,我们外部的大环境已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从自身来讲,我们在战略上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因为在美国看来,不管中国人做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都是在刻意争夺和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包括“一带一路”还有其他方面的战略进行反思,当然这个反思的目的不是认为这些战略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而是在于如何放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之下去更好的去发展。

 

贸易战也好、冷战也罢,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逃避,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恐慌。因为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再倒退到上个世纪,闭关锁国的可能性不存在。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一个最可怕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美国的压力。

 

我们知道80年代的时候美国和日本发生了类似于贸易战的经济冲突,但当时日本的应对策略其实是灾难性的,日本为了缓解贸易战的压力,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最终导致的经济结果就是泡沫、崩溃以及长期的衰退。

 

而这个危险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过去积累了非常大的泡沫,如果我们在这个方向上还不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危险,就有可能犯下日本80年代这样的灾难性错误。

 

所以说贸易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对贸易战做出错误的应对。

 

上面提到的就是我们外部所遇到的挑战和压力,但我相信中国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是在我们内部。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觉得这句话太深刻了,实际上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么大的国家来讲,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做对了,外部的压力就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内部的事情都做不好,外部的小事情也会变成大事情。

 

我们内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从2008年到今天的10年时间里,虽然我们提出了很多转型的方向、目标、口号,但是从实践中来看,我们的转型依然在路上。

 

到目前为止,为什么中国经济即使保持着6.5%左右的增长速度,大家的信心却还是如此地低迷?因为这6.5%虽然不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但它的经济增长质量是很低的,为什么经济增长质量很低?我想这里面有四点原因:

第一,我们非常依赖政府的政策来维持这样的增长。

 

第二,我们高度依赖房地产。最近很多地方的土地市场已经开始流拍了,流拍对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势必会带来影响。到时候又会倒逼政府反过来放松房地产的调控。所以,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夜壶”,什么时候憋急了就拿来用一下。

 

第三,信贷密集型增长。

 

第四,2016年国企、民企分别占新增企业贷款的78%和17%。现在我们的资本产出率是最高的时期,反过来讲,我们经济增长质量也是低的,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在焦虑的原因。



03

改革执行的不够顺利

 

为什么到这样的局面?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我们的改革执行的不够顺利。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提出来“让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这个是社会各界共同的期待,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不顺利。


很多重大的改革现在都遇到了障碍,我们的IPO改革一拖再拖,中国的股市成为了永远的伤心之地;我们的自贸区改革现在无人谈起,原来外国人对中国的自贸区非常有信心,现在也没有人关心这个话题了。

 

我们去杠杆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充其量叫“伪杠杆”,虽说稳住了企业的杠杆,但居民的杠杆却在快速上升,整个社会的风险水平还在增长;我们的简政放权,该放的权的都没有放;我们的减税变成了结构性的增税;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也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不能够回避的问题,如果说美国对中国充满了战略敌意的话,我想欧美的声音是值得我们理性去倾听的。

 

那么欧盟和美国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呢?他们一方面认为我们中国的改革非常困难,意思是我们知道你们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不可能无限期地等待下去。


另外,欧美认为从过去几年发生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国有企业占有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他们非常怀疑我们对市场改革的承诺,这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最大的质疑。

 

所以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做好了,整个改革才能起来。但遗憾的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在过去几年中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具体来看一下:

第一,限薪。企业家是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我们对央企进行限薪,这很危险。

 

第二,国进民退。为什么我们对国有企业的问题这么关心?因为国有企业不仅是没有效率的问题,它所占用的大量资源会让民营企业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我们对过去要抱有敬畏之心,因为我们过去40年来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04

成功不是因为政府管得多、管的好

 

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谦卑,因为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并且奉行出口导向型的战略,都可以取得和中国一样的成就。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所做的事情也并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

 

相反,正是由于我们今天到了人均GDP8800美元这样的中等收入水平,我们才要更加保持一个谦卑谨慎的发展态度。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87%的国家到达中等收入的陷阱以后就永远趴着起不来了,拉美国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想这也正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在过去40年的成功中,我们做对了什么,哪些东西是我们要继承的,哪些东西是我们要抛弃的,这时候大家对于观念的认知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但遗憾的是,每到这个时候就总会有很多高级黑,有很多不负责任的人来搅局,给我们的领导人带来错误的信号。

 

1978年之后,政府的干预虽然依旧存在,但干预的也是越来越少,所以,如果真要解释的话,也是政府干预的越来越少才导致了我们经济增长的成功。

 

另外,在市场化的争论当中,林毅夫教授认为,市场化是危险的,因为拉美国家就是因为搞了市场化、自由化和民主化才陷入了今天的困境。


实际上这样的解释并不符合事实,拉美之所以掉入了陷阱不是因为过度市场化,而是因为市场经济改革不到位,同时这些国家掉入了民粹主义的陷阱,民粹主义才是真正的危险,才是拉美困境真正的解释。

 

过去一般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有三个要素,市场经济+投资驱动+强势政府。但我们只有一个要素要保留,就是市场经济,因为我们的投资驱动已经走到了天花板,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包括今天的债务风险有很多就是过度投资而没有效率所引起的。

我们的强势政府在模仿赶超的阶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天的转型是要走向创新型的经济,强势政府和创新型的政府本身是不兼容的。

 

我们的成功不是因为政府管得多,政府管得好,而是因为政府在放,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才是过去40年的成功当中我们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


05

形势比人强,改革一定能够实现

 

当然,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创新。什么东西可以带来创新呢?答案就是企业家精神。


而且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一点,去年中央就发布了一个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这也是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企业家精神。那么什么样的制度环境可以造就企业家精神呢?其实就在于两点:

第一,要搞市场经济,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当中优秀的企业家才能脱颖而出,他们才不需要去拼爹,不需要去搞关系。

 

第二,必须要有法制,因为有法制才能有恒心,才能安心创新,而不是考虑移民的问题。


但要搞好市场经济和法制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障碍,那就是政府的理念。因为政府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而中国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这个本质,我想我们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局面。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改革都是由思想解放推动的。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中强调了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企业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力量,这其实就是在思想解放领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因为过去很多人认为,只有国有企业才是执政的基础。

 

当前我们要深化思想解放,最重要的是要从观念上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不等于让党事无巨细的去管,如果党事无巨细去管,这个就没有活力了。

 

邓小平在80年代说了非常重要的话:今天中国正处在思想解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的曙光,但是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吴敬琏先生最近出了一本书,里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当年搞市场经济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权宜之计,就是计划经济时代不行了,所以来搞市场经济,而并不是从价值观和内心上对市场化和法制化的真正拥抱。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改革一定还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学术界、企业界当中还是有很多人都是非常有勇气站出来发表这个声音的,而且我们也非常高兴的看到了总书记,我们的中央领导听到了社会的声音,听到了民营企业的呐喊。


所以,最终一句话就是形势比人强,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已有91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焦点丨今天美国中期选举将会对全球股市产生多大冲击?
下一篇:欧盟:@美国,傻X!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