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历史上,除了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之类的非常时期,历朝历代基本都是文官政治。所谓文官政治,指的是州郡刺史和六部尚书,都是“学而优则仕”的文人,战场立功的武将,荣登宰辅议论大政是有可能的,但转任民政的寥寥无几。文人是文官的起点,政治家则是文官的底色。如果一个文人凭借知识走上仕途并获取高位,却始终不能转型为政治家,那么这个文人极有可能是悲剧收场。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就是这种纯粹的文人。1890年,陈布雷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父祖两代都是富裕茶商,这样的家境,给陈布雷奠定了读书的环境,也给陈布雷打上一生难以抹除的阶级烙印。早在五岁的时候,陈布雷便开始接受教育,每天能认识三十个字。稍微长大一些,陈布雷又跟随兄长陈训正读《毛诗》和《尔雅》,跟着宗族长辈和家庭教师读《礼记》、《春秋左传》、《唐诗》等经典著作。读书虽多,但陈布雷的品行并不讨喜,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余七八岁以后,性行顽劣,体既弱,乃好戏侮弟妹,先母常斥责之,余屡改而屡犯”,典型的手欠、好动、顽劣的熊孩子。这样的性格,影响了陈布雷的学业,导致他难以理清思路,写出来的文章疲软无力,直到1904年考入慈溪县中学堂,遇到慈溪才子冯君木,陈布雷才改变命运。在慈溪县中学堂……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0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