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楼市风险,要解除了!


2023年11月27日  浏览(3720)人
0
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图片

刚刚,央行带头,金融管理局、证监会、外汇局、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一篇重磅通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下称“25条”)。

内容的核心概念是:

要求所有机构部门,对民营企业视如己出,对民营企业进行全方面金融输血,只要企业经营有前景,遇到钱的问题,必须解决。

这次通篇的逻辑,是要求而不是建议。

说明上面给出的态度比较坚决,而局势也到了不得不这么做的地步。

不让民营企业,“时不时在疑惑自己是不是自己人”,这已经算是经济模型发展的最好预期了。

前几天坊间还传出,“中国考虑允许银行向房企提供无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起初我认为非常夸张,站不住脚。

但现在,八大部门联合发文给出态度,发现一切都有存在的可能性了,毕竟前几年的市场,我们都亲眼目睹了一些巅峰认知的转折。

在25条中的第四条还着重提出:

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按市场化原则提前对接接续融资需求,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

“遇到困难”基本可以等同为“出险或即将出险民营房企”,意味着再次重点强调了前几天提到的“免死金牌”。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次25条文中,还着重提到要提高民营“房企信贷占比”和“不良贷款容忍度”。

意思是,民营房企即使欠款,也要忍着,而且必须提高信贷占比,以此作为金融部门的KPI,接下来银行都得排队去主动上门借贷。

这跟当年三道红线下发,地产一夜之间连环崩雷,但见死不救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搞得地产研究者都开始在这种极端的变化中,质疑自己的底层思考。

香港一投资机构的朋友说,我们上百个分析师都看不懂中国楼市的调控逻辑,属于是真正打破了逻辑认知。

其实不难理解。

发布三道红线的时候,正是房地产最火热的时候,为了避免房地产过分挤出实体经济,从而进行强制性刮骨疗伤。

结果高估了地产的韧性,三年疫情外加一刀切式地产调控,拉爆了预期。

而现在的无下限地抢救,也在向外界传导一个粗略的态势:

作为支柱型产业,国家依旧不会放弃房地产,不仅需要稳定的国央企,同样也需要优质的民企参与进来,提供强大的流动性支持,意在解决包括烂尾楼在内的所有房地产负面预期,最终达到了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基础,从而推动历史进程,全面走向“新房改”。

最终我们发现,一切固定的逻辑都会被打破,没有什么确定性的东西,同时市场是非常聪明的,可以打败任何挑战它的思维和手段。

几年前,整个期房市场非常繁荣,比如武汉、杭州、成都……一年能卖20万套新房,完全的销售型驱动市场。

但当整体预期下滑、购买力跟不上时,整体逻辑就要改变。

面对这种趋势的必然结果,政府就必须站出来牵头做一些事情。

比如稳定期房市场的预期,把烂尾楼概率降至0。

再比如最近一些城市的国资开始下场收购二手房,让刚需有首付的资金去改善居住环境。

当老破小成为无人接盘的泥沼时,政府能很好地去处理盘活,开发成保障房,满足基础劳动力的居住需求,这才是最有作用的政府效力。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规模流动性”的支持。

前段时间,政府宣布增发一万亿人民币国债,表明财政政策思路彻底转变,比以前更加大了线性财政支持,预计明年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定在3.5%-3.8%,新增地方政府债至少达到4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摸着“日本”过河成为定数。

当政府愿意举债,而不是转债给居民端的时候,整体的营商和消费环境,都会得到质的提升。

总之最艰难的时期正在结束,接下来摆正心态,迎接新的周期,当然这个周期来得不会太快,结合综合因素,大概也在明年年中,这期间所有趋势都会持续推进:

利率继续持续下调,全球商品进口提升,物价反弹,人民币汇率上涨,房地产开发规模放缓……

一场轰轰烈烈的二次改开,跃然纸上。

最近我也在准备撰写2024年年度预测篇,届时再给大家最真诚的建议,多多关注。

全文完。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34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你现在有了进北交所玩两把的冲动?主板将出现重要见底信号!?
下一篇:关于中国企业加强国际传播,我分享了三点感受!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