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是北魏末年洛阳流传的一首童谣,大意是,成名已久的雄兵猛将,遇到陈庆之及其统帅的七千白袍兵,也要退避三舍。从此以后,这两句童谣便成为陈庆之的代称,世人说起白袍将军,首先想到的不是白衣渡江的吕蒙,而是渡江北伐横扫千里的陈庆之。那为什么初出茅庐的陈庆之,能打出这么强的战绩?要在史书里留下名字,个人能力强悍当然是必须的,但时代机遇甚至政权的兴衰更替,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北魏末年大时代下的陈庆之。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从此以后,曾经战功赫赫的六镇军士远离朝廷,失去了畅通的晋升渠道,成为被北魏朝廷抛弃的旧势力,中原财富也不再向代北转移支付,导致代北的经济环境日渐恶化。代北旧势力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利益,经过三十年的蛰伏之后,便在公元523年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六镇起义,其他边塞地区发现天下大乱也立即跟进——破六韩拔陵在沃野镇起义、卫可孤攻陷怀朔镇、秦州豪族薛珍击杀刺史李彦并推举莫折大提为秦王、凉州幢帅于菩提逮捕刺史宋颍后起义、秀荣酋长尔朱荣趁机起兵和义军作战.....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16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