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查了下2015年以来中国大陆对日德韩台制造业发达地区进出口变化,发现台湾成了唯一的存在!


2023年06月20日  浏览(4985)人
0
原创: 深圳宁南山
来源:宁南山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国参与的全球贸易流向
从出口顺差和逆差来源看中国制造全球地位
当时用2020年1-9月的进出口数据做过统计,不算那些自然资源,
中国大陆的制造业逆差,主要来自东亚三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欧洲四国(德国+瑞士+爱尔兰+奥地利),马来西亚总共8个地区。
实际上当时中国大陆对外制造业逆差的前四位就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德国。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就是从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安哥拉,中东的沙特,阿曼等地方大量进口自然资源,同时从以上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德国,瑞士,爱尔兰等地区进口工业品,然后大量出口到全世界。

因此从几个主要的制造业贸易伙伴,是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升级情况的。
因此今天我把数据扩展了下,查了下2015-2022年中国大陆对上述四地(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德国)的进出口情况,以及今年1-5月份对上述四地的进出口数据,这样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出中国大陆在近些年的产业升级态势如何。
这里先说下结论,中国大陆对日本,德国,韩国的逆差都在呈现越来越小的态势,并且在2023年1-5月达到了总体平衡,唯独对台湾地区仍旧保持着高额的逆差,实际上对台湾的逆差相比2015年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这让台湾越来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从2015年--2022年这八年间(含2015年),我国对德国逆差最大的一年是2018年,这一年达到了287.87亿美元,
而在2022年,我国对德国出口居然在八年里面第一次从逆差变成了顺差,我国2022年对德国顺差为48.28亿美元,今年1-5月我国对德国略有逆差为13.59亿美元,但总体处于平衡的状态。

从2015年-2022年这八年间,2015年我国对日逆差为73.2亿美元,我国对日本逆差最大的一年是2021年,达到了397.04亿美元,而在2022年我国对日本逆差缩小到了115.7亿美元,今年1-5月我国对日本进出口变成了顺差,为29.88亿美元的盈余。

从2015-2022年这八年间,2015年我国对韩国逆差为732.22亿美元,
我国对韩国逆差最大的一年是2018年,这一年由于韩国的半导体存储器大涨价,对韩国逆差达到了惊人的958.5亿美元。
半导体价格的变化对韩国对华盈余金额的影响非常大。
而到了2022年我国对韩国逆差缩小到了370.46亿美元,这也是八年间韩国对华顺差最小的一年,而由于半导体需求大幅下降,今年1-5月我国对韩国进出口居然变成了顺差,为14.77亿美元的盈余。
当然未来如果存储芯片价格回升,韩国对华可能又会变成顺差,但不管怎样,这已经是标志性事件了。

我们看下面的图可能更加清楚些,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疫情带来的影响,今年居然我国对这三个国家都出现了总体平衡的态势。

图片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疫情的三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显然加速了中国的贸易逆转。

具体来说,顺差的增加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增加了,尤其是对德国和韩国,2022年相比2015年,中国对德国的出口增加了68%,对韩国的出口增加了61%,而同期中国从德国进口仅仅增加了27%,从韩国进口仅仅增加了14%.

这个增速的不同,导致了德国和韩国对中国的顺差逐渐被抹平,这也显示了中国制造出口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相比之下2015年-202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增加了27%,从日本进口增加了29%,总体处于较为平衡,中国略有逆差的状态。

不过如果看今年1-5月的话,我国对日本出口下滑2.1%,但是从日本进口下滑了17.6%。因此今年中国对日本也变成略有顺差了。


最让人吃惊的是台湾了,如果说中国大陆对德国,韩国,日本都在逐渐走向贸易平衡,但是两岸贸易就显得走势完全不同了,从2015-2022年,中国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呈现日益扩大的态势。

2015年中国大陆对台湾的逆差为984.08亿美元,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竟然变成了1565.05亿美元,比2015年增加了59%。

图片

我想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和产业结构有关系,过去几年中国大陆在智能手机品牌,平板电脑品牌,汽车品牌等领域不断崛起,因此对韩国,德国都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

而日本,他们早早的就已经放弃了电子品牌了,因此中国的一波智能手机品牌崛起反而没有怎么影响到日本,但中国的电动汽车崛起,在2022年也开始影响到日本在华的汽车销售。

2022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约为194.06万辆,较2021年减少0.2%,这也是10年来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首次出现销量下跌。

2022年,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137.3万辆,受新冠疫情及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同比下降12.1%。

2022年,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和轻型商用车(包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月销量和郑州日产)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1-12月累计销量为104.5万台,同比下降22.1%。


但台湾具备优势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大陆确实相对还比较弱势,过去几年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快的是上游的国产生产设备和材料业,

在芯片制造和设计这一块,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受到了美国制裁,而海思的营收盘子很大高达几百亿人民币,因此尽管其他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海思的退出还是留下了很大的缺口,其他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在各自领域的营收增长填下这个坑之后,总体营收的增长就没有那么亮眼了。

实际上海思退出后留出的份额主要是被美国的苹果,高通和台湾的联发科这些芯片设计公司给吃掉了。


而在芯片制造方面,中芯国际尽管增速不错,但是并没有超过台湾的台积电等同行,因此从全球份额来看这几年增加并不多。

下图为Trendforce公布的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2023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份额,中芯国际为5.3%

图片


我们可以和2019年第二季度对比一下,依然是Trendforce的数据,当时中芯国际的份额为5.1%,可以说四年过去了,变化不太大。

图片

所以说台湾在半导体产业的加持下,即使面对着中国大陆的发展,也成为了独一档的存在,在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制造业发达国家都对中国逐渐从顺差变成总体平衡之后,唯独台湾的制造业依然对中国大陆有着极高的顺差,今年1-5月对中国大陆的顺差就有478.06亿美元,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台湾会不会像韩国一样迎来对大陆顺差的“突变时刻”?

纵观2015-2022年,韩国对华顺差从2018年巅峰的900多亿美元,由于韩系智能手机,汽车在华市场的溃败,以及半导体价格的下跌,居然到今年变成了对华逆差,因此可见竞争力和市场的变化,竟然可以在短短四五年间就把巨额的顺差抹平。

因此我觉得对台湾的贸易,其实也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开始有所行动,因为逐渐减少对台逆差,肯定不是一两年或者两三年能够完成的。


我还是要重复不断的说的是,半导体并不是台湾唯一对中国大陆赚取顺差的产业,中国大陆善意的贸易政策和台湾对大陆的歧视贸易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原因。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写过,像机床,金属,石化,显示面板等产品,中国大陆也从台湾进口不少,这个其实是一种释放善意的表现,并不是说台湾在这些相对传统的领域出口竞争力也有多么的强,这些产品其实是完全可能一声令下,就大幅减少进口的。

像台系的显示面板,现在市场这么卷,说实话如果禁止或者限制台系显示面板进口中国大陆,这是利好中国大陆的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本土公司的。

和韩国对比的话,台湾的机床,金属,石化,显示面板等产品就相当于韩系的智能手机,汽车等产品,竞争力在中国大陆着实一般,未来可能成为率先下滑的一环。


而反过来台湾则在WTO框架上敢于违反WTO的贸易规则,禁止了一千多项产品从中国大陆进口,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对台湾贸易壁垒调查--看了下台湾禁止了哪些中国大陆产品进口以及2022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结构 
这种单方面的开放是非常不公平的幸而现在中国大陆已经开展了相关调查。

我之前也说过,半导体和汽车产业就是国运,从今天对四个主要对中国大陆贸易的制造业地区的情况来看,台湾凭借着半导体贸易顺差,成为目前唯一还在对中国大陆有高额工业品贸易顺差的地区,而显然半导体和汽车这两个高端产业拿下来,包括台湾在内,基本上全球所有制造业发达地区都无法从我们身上获得大额顺差了。
对于中国来说,我觉得产业升级中短期内并不需要担心,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现在倒是内卷和生育率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需要重视,这个就以后再聊了。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14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中美会不会爆发战争?
下一篇:降息了!房价还会涨吗?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