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觉得,很多传统菜好像变味儿了,怎么吃,都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一般会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我们生活好了,嘴变馋了变叼了,小时候打一碗芝麻酱回来都得舔一圈碗沿儿,现在一桌子好菜摆在面前也吃不下两口,是物质水平的提高让我们的味觉变得更加挑剔。第二,是老味道确实在流失,很多经典传统的手艺消失了,有些是因为老师傅不在了,有些是因为图省事用现代化的方法了,比如豆浆机磨出来的豆浆,就是不如用老石磨磨出来的有味儿。还有一种可能,我们似乎很少考虑过。那就是食材变了。食材和三十年前不一样了,用任何烹饪技法都是难以弥补的,这不是野生鱼和养殖鱼的问题,不是蔬菜上不上化肥的问题。是品种变了。以川菜回锅肉为例,很多老人都表示为什么回锅肉不如几十年前的香了?和肥瘦没关系,而是猪肉的种类变了。原来四川省经常吃到的本土猪青峪猪,现在几乎已经吃不到了。本土猪几乎全面退出了养猪场,如今每年的出栏生猪中,超过95%都是外国进口猪。在今年两会上,涌现出了一个新词,猪芯片。提出这个词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养猪巨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他认为我国的养猪业和芯片一样,都面临被国外卡脖子的危险局面。他列举了“猪芯片”的九大问题,包括……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6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