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前后脚发生了两起引发热烈讨论的涉枪司法新闻。北京时间8月30日,美国一名连环枪击案凶手,21岁的罗伯特·朗第二次出庭,此前他已经就枪杀4名亚裔女性并认罪,却仅被判处四项终身监禁外加35年监禁。今年三月份,罗伯特·朗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三家韩裔按摩店先后开枪杀人,造成8人死亡,6人为韩裔,2人是白人。负责该案的检察官认为,这种判决无法彰显正义,要求死刑,并且得到了家属的支持。但她也承认,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大洋另一边,同样有一起围绕枪支的漫长司法博弈。8月31日,从2016年起就备受关注的“安徽阜阳通厕器涉枪案”,在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宣判。涉案通厕器握把研发者姜志平仍被认定构成非法制造、买卖、邮寄枪支罪,但刑期由此前的有期徒刑13年改为5年。2016年3月,阜阳警方查获一宗网络售枪大案,共涉及来自天津、安徽、广东等地的6名被告人,并顺藤摸瓜,抓到了生产握把的姜志平,并查获了3870件高压通厕器握把。后来,这些具有外观设计专利文件和商标文书的通厕器握把全部被阜阳警方鉴定为枪支散件,引发社会舆论对于涉枪鉴定是否过于严苛的讨论。由于姜志平羁押时间已达五年,所以法院宣判后为其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与妻子离开了法院。两国两起涉枪案件对比之下,很多人会认为,一个是放纵枪支泛滥导致无辜被屠,正义难彰,那么另一个就是对枪支严防死守到了草木皆兵、动辄得咎的极限状态。一个结论似乎理所当然:我们为什么不在中间地带取得一个平衡点?既允许……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38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