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自主可控的几个阶段!


2021年09月08日 
“自主可控”并不是新鲜词。从中苏交恶到巴统和瓦森纳协定,再到如今的华为事件,伴随着每一次科技封锁,“自主可控”都要成为产业乃至国家发展的关键词。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在于,经历了这么多,为什么至今仍没有实现自主可控?而自主可控到底要实现什么?本篇将简单跟大家聊聊。改开初期,工业能力孱弱,很多重点项目都是靠引进。宝钢一期由日本人包建,“连厕所都一起引进”。一些项目的设备引进过来连图纸都没有,后期维修只能在国外造,再动用外汇买回来,请国外工程师安装调试。80年代的电子工业,国家缩减直接投入,希望广大电子厂能够到市场自己找出路。为了在短期获得效益,大量工厂出国购买技术、生产线。此前自主研发的电子工业发展思路逐渐被购买引进所替代。各地、各厂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规划,前沿技术研究被抛在脑后。以半导体产业为例,1984年至1990年,中国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大学,总共从国外引进类似的淘汰晶圆生产线达33条,按照每座300-600万美元估算,总计花费1.5亿美元左右。这33条晶圆生产线,大多是3英寸、4英寸的晶圆线。而1987年,日本研发的DRAM就已经采用了8英寸线。事实上,越引进,越落后90年代市场化,巨大的内需被激发,空气里都充满了金钱的味道。科技相关产业更是如此,只要能做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只有一个字:快。显然,这与科技、基础科学的“慢性子”南辕北辙。快与慢的分歧在1995年6月30日达到高潮,这一天联想集团董事会召集公司200名干部开大会,宣布免去倪光南在联想的一切职务。柳传志代表的“贸工技”战胜了倪光南代表的“技工贸”。当然,国外在机械加工、电信设备、重型机械等等先发优势产业,高价兜售,一旦慢性子的国产研发出现转机,马上低价倾销,把国产品牌扼杀在摇篮,客观上也助推了这种近似来料加工的模式。随后的十几年……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64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没有超级英雄?
下一篇:​“就少卖了10亿...”,澳大利亚又傲骄了!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