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文正”与“第三次分配”


2021年08月27日 
明正德十一年,也就是1516年。这一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明了“乌托邦”,描绘了一个“自由、民主、博爱”的社会。这一年,大明内阁首辅李东阳病重,弥留之际,硬挺着不咽下最后的一口气,亲友争问遗愿,李大学士也是闭口不言。直到接替他的大学士杨一清来了,将亲友支走后告诉他,皇上已经跟几位重臣商议好了,你死后的谥号为“文正”。听到这两个字,已经弥留的李东阳垂死病中惊坐起,腾的一下就跳下了床,权倾正德朝的前首辅,哐哐的就要给后辈杨一清磕头。这就是“文正”二字的魔力。“文正”起于北宋范仲淹,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加持之下,成为了文臣的最高荣誉,也成为了无数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尤其在明朝,自建国以来百余年,未有任何一个大臣获此殊荣,甚至在崇祯煤山自尽前,终明一朝李东阳之外也就一人拿到了这个称号,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也才拿到了次一档的“文忠”。能在史书中比肩范文正公和司马文正公,拿到专属名称“李文正公”,作为读书人的李东阳真心是虽死无憾。只是这个文正却让当时的读书人觉得名不副实,调侃着“文正从来谥范王”,觉得一个没有经天纬地才干的人,不应该获此文臣最高的殊荣。虽然很多人对此不解,但明武宗把如此珍贵的谥号给李东阳显然不是拍脑袋,如果只是私心的话,给一些世袭罔替的爵位更实惠,给李东阳明朝第一文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树立典型,推动改革。当年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了汉文化的复兴,恢复科举,扩大了高等教育,并给予读书人免税和蓄奴的权力,如今北京国子监门外,还有着朱元璋训示太学生的敕谕石碑。但是随着明朝建国百年,在明初免税和蓄奴政策下……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43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何必低三下四地当美国的“夜壶”!
下一篇:武汉最新4大绝招致胜!美国发现自己根本学不了!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