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晚,迟到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在争议声中开幕!与往届奥运会的洋洋喜气不同,这届奥运会几乎空场开幕、空场比赛。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东京奥运会多了几分担忧与伤感。对于日本国民来说,这“史上最贵的奥运会”带来的巨额债务可能长期伴随着他们。在百年长河中,奥运会曾被国家意志裹挟,染上意识形态色彩,经过了职业化、商业化的洗礼,如今被推到国家债务悬崖上冷静反思。曾经,奥运对我们的影响有多深;现在,它光环剥落的速度就有多快。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索奥运会与国家意志、自由市场的关系,分析奥运会存在的核心问题。1894年,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复兴奥林匹克精神,成立了国际奥委会,从此拉开了现代奥运会的序幕。顾拜旦,也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最初觉得应以“团结、友好、和平”的口号来指导比赛,后来,他采纳了朋友狄东神甫的提议——“更快、更高、更强”。显然,他更喜欢这个口号,因为它更纯粹。顾拜旦提倡民间体育与体育的纯粹性,反对体育民族主义化以及反对军国主义体育。他在演讲中说到:“先生们,耶拿战役后不久出现了许多德国体操的狂热信徒,炽情传布其作用。随后,越来越多的信奉者遵从德国体操的戒律,在操练中追求动作孔武有力,用一句话概括,其本质是军事性的。”不过,令顾拜旦没有想到的是,他晚年时,奥运会沦为了德国政治野心家操纵舆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1932年,国际奥委会将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确定在柏林。此时,德国纳粹主义盛行,这群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奥运会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搞的花样”,认为犹太人、黑人和白人一起比赛简直是个笑话。1933年,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德国政局大变。国际奥委会也开始考虑……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