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中国经济,三思而后行!


2021年04月04日 
最近一两年,每当与企业家、创业者交流,就觉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景非常确定。我也去过不少外企,亲见他们在中国的工厂正成为外企在全球的工厂网络中的标杆,这证明,生产同样的产品,中国生产的更好,效率更高,员工更勤于也更善于进行改善。无数奋斗和创新的场景,让我感动,也充满信心。然而我也常常感到担心。这些担心不是空穴来风,而基于日常观察和与实干者的交流。最近一两年,我的担心越来越集中在三个问题,即负债问题、消费问题和国际环境问题。1、中国的宏观负债率不断升高,特别是地方政府负债。还不只是负债率本身的高低问题,在一些低效、打水漂、没必要,甚至是被浪费的投入和支出背后,显示出政府正越来越多地直接配置资源。我当然认可“两只手”在中国都不可或缺,但对这种趋势颇为不安。2、大家都说中国经济要更加依靠消费,但消费支撑力究竟如何?我们一直都在提“促内需”,但广大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对未来的预期,到底能不能支持消费持续增长?如果光看一二线城市的豪宅豪车、名酒名烟、奢侈品、精品餐饮和服务等等,增长很强劲,但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以及大众的消费,增速就比较乏力。3、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会向哪里发展?我们处在非常复杂、动态、各种矛盾相互纠缠的大变局下,很多变化超预期,对战略远见、战略定力、战略博弈、战略竞合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我接收的信息看,似乎更多是在往对抗走,而不是往促进和平、和缓、合作走,不少人心也在向站队、极端化的方向演变。环境的越来越复杂和应对的越来越简单,可能进一步加剧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我的三思,或者说三忧,三虑。何以解忧?每当和外界交流,我就会提出这三个问题,请教,讨论,然后再观察,再思考。最近觉得可以整合出一个系统思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9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雷军为什么造车?
下一篇:​中国模式的更进一步:COVID-19的历史分水岭作用(一)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