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1916年至1921年间,中国的热血青年们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的历程,刻画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鲜明人物,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起点。回溯历史,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为引线,无数青年的热情被点燃,他们在学习新知识、参加爱国运动的同时,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生的正确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时间最长、心路和经历最曲折的,无疑是毛泽东。今天,我分享一篇文章,从细节处了解毛泽东寻找信仰的心路历程。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当他穿着农家的衣服,背着包袱入校读书,许多孩子都嘲笑他。教员让他写了几个字,觉得他能跟上,才允许他插班。在东山小学堂,他认识了萧瑜(子升)、萧三(子暲)兄弟,交了朋友。一天,毛泽东看见萧三手里有本书。——你那是什么书?——《世界英雄豪杰传》。——借给我读一读。过了几天,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还书给萧三说:——对不住,我把书弄脏了!萧三打开一看,书里画了许多圈点,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惠灵吞、格兰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传记。毛泽东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如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2年,毛泽东考取湖南省立一中,来到长沙,初步打开了眼界。他来到省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他在这里非常专心地用功读书,自称一到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什么书都找来读: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穆勒的《名学》、斯宾赛尔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著作,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总之,凡是当时……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99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