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我们为啥要提出重视经济内循环?


2020年07月31日  浏览(15716)人
0
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
来源公众号:饭爷的江湖

这段时间大家可能经常在新闻里听到一个词,叫做经济内循环。
其实经济内循环不是啥新鲜事儿,也并不是现在才有,这本身就是大萧条期间的产物。
要知道所有的问题都是经济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昨日重现,太阳底下根本没啥新鲜事。
全球各国非常有可能已经站在一场世界性大萧条的前夜,这里只需要一个爆点。

现在强调重视经济内循环,不过是为将来可能到来的全球性萧条做准备罢了。


01 英国的内循环历史

如果你读过英国人的历史,你会觉得这货怎么会转身这么灵活,啥没底线不要脸的事儿都能干出来。

如果背信弃义违约能让自己健康成长,那就直接违约,想都不带想的。

如果守约对自己有好处,对方敢违约那就打死它,打不死就制裁它

没钱的时候就给强盗们发掠夺许可证,有点钱就开始搞贸易保护竖起贸易壁垒。

等工业化以后,发达了有优势了,就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宣称比较优势才是真优势。

让美国人种棉花,印度人种鸦片,自己搞自由贸易输出工业品获取利润剪刀差。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这俩经济学家还发展出一套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理论为英国人做支持。

所以英国自然也是工业化可以碾压农业国以后,19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毕竟占据食物链顶端了嘛。

1768年签订的《艾登条约》代表着英国自由贸易的初步成功。但随后爆发的英法战争,中断了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

后面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斗争的焦点集中到《谷物法》上。

反对谷物法,实现自由贸易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土地贵族,争取更大权力的重要任务。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土地贵族的事儿,其实和美国南北战争道理差不多。

最初美国打南北战争的起因,其实是南方大地主和北方工业党的利益之争。

南方都是种植园,赚钱主要靠卖原材料给英国人。他们的想法自然是关税越低越好,这样才方便和英国人做买卖。不然英国人也搞报复性高关税,自己东西就卖不出去了。

北方的工业党想发展本国工业,需要关税壁垒保护。民族工业不发达的时候,又没有关税壁垒保护,哪儿发展的起来啊。

要是国外进口货价格便宜量又足,谁还会买刚开始发展的国货啊,所以他们希望维持高关税保证民族工业品竞争力。

这不后面两边就打了一仗,北方工业党把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灭了,美国才走向工业化道路。

英国也一样,在新兴工业党打碎了土地贵族原有的利益格局以后。此后的20年里,英国的自由贸易随着工业化快速推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1851年航海法被废除,英国正式开启了自由贸易时代。

如果观察英国在殖民地体系内的贸易政策变化,大概经历了:垄断制、特惠制和自由贸易,三个阶段。

最早自己没啥优势的时候是垄断制,有点优势了就开个小口子搞特惠制。

等工业实力比殖民地强很多,那就开始完全推行自由贸易。宣称比较优势才是真优势,把殖民地变成自己的原料基地。

从英国的崛起之路可以看出:在某个时间节点采取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政策,完全是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来的。

19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大幅降低关税。进口关税从1820年的45%-55%,降低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到了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进行。

这种英镑的货币霸权一直持续到二战,直到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才取代英镑,逐步成为世界货币。

我们知道英国被叫做日不落帝国,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看看世界地图我们就知道,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占据了当时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

面对大萧条,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让其他列强咬牙切齿的贸易保护措施:“帝国特惠制”。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

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也就是帝国特惠制。

帝国特惠制简单说就是英国依靠自己殖民地辽阔,把殖民地搞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就像现在东盟欧盟一样。

然后在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内部搞经济内循环,帝国和殖民地相互之间关税优惠,同时对其他国家的资本和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这样的话,英国的商品和资源就可以自由的在占据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上流通。

同时把美国、德国这些主要工业国的产品全部排除在这个大市场之外。

这样英国商品就有了输出市场,也能源源不断的从殖民地获得廉价的原材料,获取工农业利润剪刀差。

你看,英国人是不是很灵活,自由贸易有利身心健康的时候,就鼓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到了大萧条需要自己独占市场的时候,就竖起关税壁垒搞殖民地内循环。

其他工业国就惨了,全球市场就那么大,四分之一完全被英国人占领。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工业国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国际市场,而且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也上去了,加剧了本国金融危机。

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通过货币贬值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所以大萧条期间英国不仅废除了自由贸易政策,还放弃了货币金本位制度。

让英镑大幅贬值,有力的增强了英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殖民地内循环的关税特惠制保护英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货币大幅贬值增强英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抢夺国际市场。

二者的合力让英国在大萧条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居然成了大萧条的相对受益者。

英国在大萧条没有受到剧烈冲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经历了一战之后的短期快速增长以后,由于经济停滞,大量的英国国内资本都投放到了国外。

类似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中国、苏联甚至拉美地区。这些地方都是受到大萧条冲击比较小的地区,很多地区经济甚至保持了快速增长。

比如当时一直在搞经济内循环,大力在欧洲抢夺技术和人才的苏联,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萧条对英国经济的冲击。

大量英国资本甚至渗透到美苏以外的世界各大油田,在很多油田还起到了支配作用,比如印尼和罗马尼亚这些地方。

这些油田都是赚取暴利的工具,英国人每年仅仅从石油开采和贸易中就赚的盆满钵满。

大萧条期间,每年大量海外投资收益回流英国,大大缓解了英国的经济危机。

我们以前说过,国家的本质和公司没有区别,很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公司想发展就需要有足够的利润,这样才能搞研发搞销售给员工发工资,建设企业文化。

国家也一样,不管是社保福利还是民生都需要足够的利润来支撑。

文化建设也需要国家有钱,因为只有老百姓过的好认同感才会强嘛。

因为英国这个拥有最大市场的日不落帝国搞起了殖民地内循环,把危机转嫁到殖民地。

英伦三岛的岿然不动,代价是英属殖民地的压榨剥削,其他工业国一下没了市场。

后面大家都是咬着后槽牙在熬,美国靠着自残度过了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

德国因为无力消化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所以走上了扩军备战的道路,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如果当时英国肯给德国一口汤喝,德国未必会这么早就走向法西斯,把英国打的稀烂。


02 美国竖起关税壁垒

1929年10月24日是纽约股票交易史上最惨的一天,美国股市在这一天崩盘了。

股价暴跌引发信用恐慌和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全世界,大萧条迈着轻盈的脚步缓缓到来了。


简单说就是20年代开始由于流水线的大量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1920到1929年整整九年时间,工人小时工资只涨了2%,工厂的工人生产率却提升了55%。

2%和55%之间巨大的剪刀差就是所谓剩余价值,也就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生产效率提升赚到的钱都进了资本家口袋。

由于劳动生产率剪刀差的存在,使得美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二十年代末期美国内部贫富分化达到极致。


资本家手里越来越有钱,老百姓手里越来越没钱,自然很多日常消费品就卖不出去。

资本家再有钱去厕所拉粑粑也不能用两卷手纸吧,日常消费品还得靠普罗大众消费啊。

这也是为啥马克思老爷爷说,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是资本家拿走过多剩余价值,导致吃瓜群众支付能力不足买不起的那种过剩。

卖不出去咋办呢?资本家想到的不是给老百姓提高工资,而是搞金融创新分期贷款借钱给老百姓花。

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两件事:
一是有分期贷款,穷人就不穷了?二是金融创新提升短期销量,长期产能就不会过剩了?
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分化才是穷人没有消费能力根源,分期贷款这类金融创新只不过是推迟了崩溃的时间。
从1928年开始,美联储决定通过渐进式加息遏制股市投机和信贷膨胀。
1929年10月,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贷款利率都在这个月达到了高峰。

美国股市也在这个月低下了高贵的头,道琼斯指数直接崩了,好多年都没再爬起来。
现在美国学界对大萧条的反思是:当年是美联储加息才导致了大萧条的产生。
所以遇到危机就搞直升机大撒钱,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可不加息就不会萧条么?迟早的事儿罢了
因为债务这东西是有上限的,这个上限就是借债人的偿还能力。
啥时候债务达到借债人利息都还不上了,泡沫自然也就破了。
二十年代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导致穷人手里钱越来越少,偿还能力越来越差,禁不起一点风吹草动。
本来穷人的偿还能力就弱,加息以后很多人逐渐还不上自己借的分期低息贷款了。
贷款这边一爆,银行就跟着爆了,因为大批人还不上钱了。
大家一看银行出问题纷纷去挤兑,本来就脆弱的银行瞬间撑不住倒闭了大半。
群众的消费能力瞬间回到解放前,本来就过剩的产能更过剩了,东西更卖不出去了。
企业没钱想问银行贷款续命,银行也被吓怕了,不敢贷款出去,企业也只能倒闭。
后面就陷入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消费减少—商品滞销—企业破产”的恶性循环停不下来,这也就是人们看到的大萧条。
其实即使不加息继续放水,也就是把债务泡沫破裂再推后几年,到时候爆了怕是更惨。
现在美国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看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疫情以来停不下来大放水,就是在延后危机的发生时间。
有意思的是,虽然1929年10月24日代表美国繁荣的“咆哮的二十年代”已经结束。
但当时大多数投资者依然狂热,韭菜们把看空的人们叫做“神经质的非主流力量”。
这种场景其实每次都一样,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是人性从来都没有变过。
2015年我们杠杆牛达到顶峰的时候,全市场估值已经明显超越正常区间。

可依然有不少投资者在心里默念:“不要慌,这里只是技术调整。
接下来持续一个多月的股灾,自然也教训了很多人,老股民们应该都记得那段黑暗的岁月。
1929年崩盘之后的场景也一样,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300多亿美金的财富从华尔街消失。
要知道美国当时整个国家的GDP,也不过刚刚过万亿美金。
随后的两年里,危机蔓延到整个工商业,降薪和裁员潮在全国轮番上演。
吃瓜群众先是被降薪,接着被裁员。
贫富差距到极致以后老百姓手里本来就没钱,后面失去工作自然是变得更穷,购买力变得更差。
企业这边本来就生产相对过剩,这下东西更卖不出去了,随后倒闭潮上演,大家继续降薪和被裁员。
企业降薪裁员--老百姓购买力下滑--企业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倒闭继续降薪裁员--老百姓购买力进一步下滑--企业继续倒闭降薪裁员
这一串连锁反应开始就变成停不下来的恶性循环,大萧条进一步加剧。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和干预,交给市场自己调整。
这也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人一贯的思路,把经济交给市场调节才是最好的。
不过胡佛也知道,现在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富分化以后生产相对过剩,和购买力的相对不足。
既然购买力不足,那就要减少国外产品输入,提高国内产品的竞争力嘛。
所以胡佛采取的策略是,竖起关税壁垒,把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大幅提高,玩起了经济内循环。
作为报复,欧洲国家也立刻对美国产品开始征收高额关税。
在1929到1933年间,美国和欧洲国家纷纷大幅提高进口商品关税。
和1929年比,多数商品进口税率提高了60-100%,19世纪以来确立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随之崩溃。
你看,面对贫富分化和大萧条带来的购买力不足,美国和英国不约而同的竖起壁垒,搞起经济内循环。
美国是通过高额关税壁垒阻止外来商品进入,英国是在自己的殖民地内部搞起了帝国特惠制。
不过胡佛搞的这套东西,并不能拯救当时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美国经济。
毕竟竖起关税壁垒只能减少外国产品输入这个供给问题,没法改变老百姓手里没钱的这个需求问题。
贫富分化的问题不解决,老百姓手里没钱购买力始终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根本无解,所以大萧条的恶性循环依然在加剧。
到1932年,美国有1200万人失去工作,国内生产总值下滑到1929年的50%。
这一年的6月,将近3万名大学生走出校门,却发现到百货公司做个电梯操作员都需要本科学历。
低迷的经济直接导致了胡佛政府的下台,随之而来的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经济策略。
罗斯福是在大萧条期间的1933年上台的,他抛弃了古典经济学只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的自由主义做法。
不再放任市场,主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由于贫富分化太剧烈,导致穷人丧失购买力,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
所以罗斯福的解决办法就是要给他们钱买东西,再次平衡市面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通过政府提供工作机会,给工人发工资提高他们的购买力。
最典型的就是罗斯福新政里的以工代赈,政府大量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有超过1700万人都处在失业状态。
罗斯福政府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明确规定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救济金,而是通过帮助其参加政府提供的工作获得工资。
到二战前夕,政府投资的各种工程总计雇佣人数超过2300万,占全国劳动人口的一半以上。
这种方式一方面间接救助了穷人,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拉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也降低了社会犯罪率。
我们知道政府本身不产生价值,也没办法自己赚钱,只能做转移支付。
罗斯福想搞新政、搞社会福利、搞以工代赈,也凭空变不出来钱来,只能想办法搞钱。
搞钱其实也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增加税收,要么提高财政赤字问富人借债。

所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幅度增加税收。

比如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

下面几条不同颜色的曲线,分别是美国当时不同收入来源的最高一档税率。

绿色曲线Income是所得税率,灰色曲线Corporate是公司税率,黄色曲线Capital Gain是资本利得税率。
可以看出罗斯福上台以后高收入人群所得税率持续提高,二战爆发前最高的时候接近80%。
罗斯福新政通过大幅度加税,尤其是给富裕阶层加税增加政府收入。
不光加税,还大幅提高了财政赤字,通过政府借债支出来刺激经济。
拿着加税和借来的钱,大量通过“以工代赈”这类公共项目建设保障就业,同时学习苏联经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看出,大萧条期间“以工代赈”主管部门在就业支出这块占比非常高。

社会保障的支出和过去相比也非常的高,几乎占到了GDP的3%,和大萧条之前相比增加了近3倍。

虽然手法很有劫富济贫的味道,但也保证了美国在大萧条期间总体社会稳定,避免了国家走向法西斯化。
有意思的是,罗斯福刚刚上台的时候,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曾经表示。
如果他的议案不能迅速通过,届时他将提请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总统在紧急状态下发动战争的权力
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赋予他的权力。
你看,罗斯福这种政客心里清楚的很:
如果新政不能实施,就需要发动战争转移矛盾,不然就可能面对国内的社会主义革命。
同样在遥远的欧洲,大萧条也困扰着刚刚从一战恢复的德国。
希特勒在罗斯福上台这年当选德国总理,他告诉贫穷饥饿的德国人:“要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  
只不过希特勒保障民众就业选择的是扩张军工,大量生产各种武器产品。
最后生产出来的飞机大炮不能吃,也不能给资本家还债。
为避免国家破产,国内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只能走向法西斯和对外军事扩张的道路。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就业,维持国内经济繁荣,消耗那些生产出来的过剩武器。
还有个阴谋论的说法是:当初华尔街投资支持希特勒搞军工的时候,就知道二战最终会爆发。
只有这样欧洲才会被打的稀烂,美国也才能借机夺取英国金融和殖民地霸权,变成真正的世界霸主。
和英国一样,在大萧条期间罗斯福也废除了美国的货币金本位制度。
开始大幅印钞,通过货币大幅贬值增加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不过罗斯福的一系列新政,并没有把美国从大萧条里面拉出来,只是勉强维持。
因为本质上需求的问题没有解决,老百姓手里还是没钱,生产依然相对过剩。
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有外部需求注入,要么打土豪分田地给老百姓注入购买力。
不然任何政策都只是向后拖延危机,因为贫富分化到一定程度,老百姓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无解,
要知道普通人的消费能力就像一个水库里的水,只有这个水库不断有水流出,才能推动经济的发电机持续运转。
可水库有水流出的前提是里面有水啊。
罗斯福的智囊凯恩斯说这个简单,不就是水库不是没水么?那我加水不就得了嘛。
这个水哪里来呢?一方面是向资本家加税,一方面是向资本家借贷。
这两个办法本质都是把资本家手里的钱临时抽到水库里。
为啥说临时呢?因为劳动生产率剪刀差的存在,大众的钱迟早会以利润的形式回到资本家手里。
这等于水库的水迟早要干,所以凯恩斯这套只能延缓危机。
后面还是靠二战带来天量的需求注入,才彻底把美国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
1937年,二战的亚洲战区开打。1939年,二战的欧洲战区开打。

二战爆发以后,参战的欧洲和亚洲国家产能被消灭。给美国注入了天量物资需求,当时全球百分之六十的工业产能都在美国。

战争打的就是消耗,大量武器消耗是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被破坏,造成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紧缺。

国产能过剩问题迎刃而解,欧洲各国积累多年的财富也通过战时物资被转移到美国。
当时很多人嘲笑罗斯福的政策是抄袭了《共产党宣言》,也有人说他是用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
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这么说,因为不管是搞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还是社会福利,都是原教旨资本主义没有的东西。
美国靠着二战前那些积累,采用社会主义政策保住了产能,避免了国家走向法西斯化。

后面日本和德国撑不下去,毕竟他们没啥家底啊。经济接近崩溃,就只能靠输出战争转移矛盾。

二战也带来了贫富分化的均值回归,这段时间也是美国中产阶级最幸福的时光。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都是左翼政府执政,纲领基本是:大政府,高税收和高福利。
后面里根上台,苏联解体,就开始把美国中产按在地上摩擦,中产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03 为啥会提出内循环
自打我们提出内循环这个概念以来,很多不看历史的人一直在说什么内循环问题很大。
最常见的说法是伊朗朝鲜都是搞内循环,你看哪一个搞得好。能说出这种话的人,都是没有客观的看问题。
要知道现在之所以会提出内循环,是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的。
这是未雨绸缪,也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我们可能已经站在一次大萧条前夜了。
我们前面说过: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以后,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萧条时代悄悄开启。
当时因为国内经济崩溃,老百姓丧失购买力,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开始争夺国际存量市场,从自由贸易和全球化退回到逆全球化闭关锁国。
美国竖起高额关税壁垒,英国人开始搞殖民地内循环,大家纷纷拒绝之前的自由贸易。
没准备好的德国和日本熬了几年撑不住了,只能被迫转向法西斯和军事冒险的道路。
后面因为这两个国家老百姓太穷,国内市场承受不了工业化以后的过剩产能,国外市场又关闭了大门,只能开始转向军工生产维持国内就业。
大量的飞机大炮被造出来,这东西不能给资本家还债也不能吃,最后走向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对外扩张就是必然,不然怎么消费那些贷款生产出来的飞机大炮。
当时大萧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剪刀差和金融自由化的存在,贫富分化达到极致。
看看现在的美国贫富分化情况吧,和大萧条前夜又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历史上每次美国前10%的人拿走了45%以上财富的结果都不太好。
第一次首先发生了1929年大萧条,随后发生了二战。第二次是07年,08年的时候发生了次贷危机。第三次就是现在。
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放出滔天大水,贫富差距在这几个月甚至加速恶化了。
一边是穷人失去工作需要拿救济金吃饭,一边是富人财富又多了几千亿美金。

天风证券最近做过一个报告写得非常好,报告列举了这两年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大萧条时期大国间竖起贸易壁垒的历史又在重复了。
全球主要国家都是债台高筑,宽松的边际效应正在逐步递减。
这次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在贫富分化的背景下,全世界各国的民粹指数也是直线飙升,接近二战前水平。
所有的一切都和大萧条前夜那么相似,下一次危机的到来显然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
未来一旦发生危机,大概率全球主要工业国会像大萧条时期的英美,竖起关税壁垒搞逆全球化。
有些国家比如印度,甚至会通过挑起民粹转移矛盾
至于危机可能出现的时间周期,未来会不会发生我们拭目以待。
08年以来,每次发生危机,各国政府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放水往后拖。
这次为应对新冠疫情拯救经济,西方各主要国家提前放出滔天大水。
现在除了中国,其他主要工业国基本已经用尽了货币政策空间。
未来除了负利率,我已经完全想不出西方大国在下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还有什么手段
08年我们之所以会和美国携手拯救世界,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外贸依存度超过60%,当时救美国就是救自己。
08年以后,我们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外贸依存度在持续下行。

这次如果危机到来,完全没有理由再次扮演白衣骑士和西方携手拯救全球经济。
可能更加侧重的是:国内市场的内需带动,也就是我们最近常听到的内循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昨天新闻里这几句话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描述是非常准确的。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
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我们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未来的经济发展要以着力扩大内需为主,外部市场为辅,国内国际双循序相互促进。
要知道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级市场,市场规模相当于欧美日澳的总和。
未来完全有能力通过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发展壮大经济。
国家提出要推行经济内循环政策,就是要减少对国外的市场依存度,开辟和深耕国内市场
其实前些年国内持续搞开发扶贫,做转移支付也是在为底层民众提升购买力,构建全国大市场和经济内循环做准备。
因为货币代表的资本天生趋于效率,导致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发达地区货币大量聚集,资产价格高企。
落后地区则游离于货币循环之外,这使得这些地区很难提升购买力,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本身就是购买力赋予。
通过向中西部投资和转移支付,创造资产叠加扩张信用。从消费端构建全国大市场,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完全有逐步启动内循环,为将来可能的外部萧条期做准备的能力和底气。
我们从来没有打算和世界隔离。但是也要做好萧条以后外界竖起贸易壁垒的准备。
况且我们从来也没说过要放弃外循环,因为侧重内循环并不是不要外需。
除了西方市场,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预先布下的通道。毕竟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一般是我都要。
未来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和以前不同的战略选择和发展趋势。
比如说,降低外需依赖,刺激消费挖掘内需潜力需要优化居民部门的信贷结构,降低地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所以在上周末我们看到了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到来,挖掘内需潜力,需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重视技术和数据要素,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化。
这个相关意见我们之前也看到了。
再比如,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让直接融资为制造业和科技升级保驾护航。
而这一切需要一个大牛市配合。

尾声:
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告诉大家,大A会在三季度和美股共振向上。
同时还不断强调,这个位置大概率美股会先下后上再瀑布,3月瀑布时会迎来本年度美股最佳买点。
先下的阶段在3月份已经结束,现在到了后上的阶段了,最后就是大瀑布,时间周期大概在15到20个月。
如果没意外,三季度后半段开始,A股也会跟上。大家后面会不断听到热钱和资产荒这两个词在耳边浮现。
未来两年你会看到国内外资本市场新高,也会看到泡沫的破裂。
这里科技会吹出无比绚烂的泡沫,破的时候也会异常惨烈。所以千万要记得,未来到了高点一定要及时走。
危机到来的时候,资本市场的瀑布都是一起来的,不要指望美国那边搞出危机我们能独善其身。
后面瀑布结束之后,国际资金会涌向中国,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广阔的市场和最勤劳的人民。
毕竟资本没有祖国,哪里的市场有钱赚,热钱就会涌向哪里。

全文完!




已有88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三个信号!
下一篇:再争取点时间!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