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疫之下,股灾之中,复工复产缓慢,经济复苏困难,全球市场预期悲观。当下需多关注工人降薪失业、家庭收入下降、中产债务上升以及“在职贫困”等民生问题。认识贫困的本质,理解贫困的成因。去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印度裔美国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国出生的埃斯特·迪弗洛、美国学者迈克尔·克雷默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所提出的实验性方案”。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人们的关注点导向贫困、穷人以及最缺乏话语权的一群人,似乎又一次提醒世人: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挑战。当今世界,全球很多贫困地区,很多贫困家庭,陷入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市场低迷的“贫困恶性循环”:低收入导致低储蓄,进而导致低资本形成和低生产率,最后又进入低产出、低收入。之前的文章《贫富差距,正在撕裂这个世界》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理解贫困;本篇为接续篇,从贫困的本质角度,理解“贫困陷阱”以及探索摆脱贫困的个人路径。本文逻辑:一、贫困陷阱:穷人为何被陷阱锁定?二、边际改善:穷人为何不愿意学习?三、代际交叠:贫穷为何限制了想象?美国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认为,“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它们穷”。【2】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贫穷陷阱”中恶性循环的内涵:“暗含着一系列循环作用的力量,它们趋向于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作用并反复作用致使一个贫困的国家处于一种贫困状态”。过去40年,不少中国人摆脱了贫穷。但是……
赞
赞
已有86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