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百家时评文章>兴趣阅读
乌台诗案的引子,其实早在六年前就已经埋下。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还在杭州当通判,接待了由朝廷到浙江来巡察水利的一位同僚。这位同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名叫沈括。按当时习惯,这种接待,难免互相写诗唱和。沈括就恭维苏轼的诗写得太好了,让苏轼把近期写的诗给自己抄一份,他要回去好好学习。苏轼很高兴地给他抄了一份。没想到沈括回去后,把抄的诗逐一划线,标注,往皇帝那里一交,说苏轼“词皆讪怼”。所谓“讪”,就是讽刺;所谓“怼”,就是怨恨。所以沈括这一招,也是挺狠的。——北宋期间的文人关系,就是这样,平时不妨互相交往,但是涉及到政见时,又互相攻击,甚至是陷害,我们很难用黑白分明的标准,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有时双方都是好人,但就是水火不容。例如王安石和司马光,人品道德都无可挑剔,互相怼起来也是非常狠的。这个特点在后面也会一再出现。虽然我们讲述苏轼的命运,必然会说到那些给他带来巨大灾难的人,但是大家不能就此认为,那些人就是大坏蛋。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去查那些人的资料,会发现,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声,似乎并不差。沈括也是如此。他内心是偏向于变革的,所以对于苏轼这个死硬的反变革派,顺手打击一下,是当时常见的操作。不过,他的这个动作当时没起到什么作用,宋神宗直接搁置不理。到六年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当时苏轼到湖州任职,按惯例要给皇帝写一个“谢表”。本来都是谢恩的话,但是却被人挑出毛病来。出问题的两句话是……
2022-12-1610843
程夫人是四月初八去世的,当时正值苏轼和苏辙高中进士,意气风发。但人生就是这么无常。谁知道,金榜题名的至乐,同时又伴随着母亲去世的至悲呢。由于古代通讯的不便,消息传到京城,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父子三人匆匆离京,回家奔妻丧、母丧。苏轼和苏辙从小跟着妈妈长大,前年离家远行,是第一次离开妈妈,没想到,第一次分别就是永别,伤痛可想而知。这里也普及一下古代的丧制。古人认为,人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也要为之服丧三年。前面说过,古人计算年份,是连头尾都算上,所以说是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在服丧期间,孝子不能出来做官,有官位的也要辞掉。所以,虽然苏轼和苏辙刚刚考中了进士,但是还不能出仕,必须等丧期结束。于是,在安葬完母亲之后,苏轼和苏辙就在家乡守孝。守孝期间无事可干,就一边读书,一边在家乡周边会见朋友,游玩。这期间,他认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王巩,是宋朝知名宰相王旦的孙子,当时他父亲王素在成都为官,苏轼去成都拜会王素,王素非常欣赏苏轼,让王巩跟苏轼学习。后来,苏轼和王巩成为一辈子的至交好友。另一个是王箴,是苏轼妻子王弗的堂弟。苏轼当时也常常陪王弗回青神县娘家,常常会和王弗的兄弟们聊天,王箴当时才十几岁,但也是苏轼聊天的对象。他和苏轼日后还会有更深的关系,在此暂且不表。若干年后,苏轼会常常回忆起和王箴坐在大门口吃瓜子和炒豆的情景。时间匆匆,转眼到了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服丧三年时期已过,苏家必须得决定日后安家何处了。苏洵本人对故乡是没什么留恋的,他向往的地方是嵩山脚下,洛水之滨。由于苏洵的父母早已去世,现在程夫人也已经亡故,他决定带领两个孩子,从此离开家乡,永居他方。这年九月,苏洵带着儿子和儿媳们,从乐山登舟,沿水路东下,经泸州、重庆,下三峡,抵达荆州后,才舍舟登岸,陆行至京。这一次离开,前半程都是水路,舟中无事,父子三人就赋诗为乐,先后写了一百多首诗,后来以《南行集》为名,结集印行。这是苏轼兄弟自三年前名满天下之后,所写的诗集首次流传于世,一下子就风行全国。当然,苏轼也是运气好。在此之前十来年……
2022-12-0910065
苏东坡,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古人之一,甚至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之一”都可以去掉。喜欢苏东坡的,往往并非因为他的才华,虽然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更多却是因为他的洒脱,他的情趣,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他在逆境中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境界。一个中国人,只要是开始关注精神世界,就一定会爱上苏东坡。你会发现,你想追求的状态,苏东坡早就达到了;你想表达的心思,苏东坡早就用最优美的文字歌咏过了;你想去往的梦想之地,苏东坡早就在那静静地等着你了。在那一刻,你会觉得:苏东坡,你真是我的心灵知己呀!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而感到更大的幸福,反而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空虚、无聊、焦虑、痛苦、迷茫的精神危机之中。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回过头来,和东坡先生聊几句,也许会找回内心久违的安宁。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苏东坡的世界。设想你是900年多前的宋朝人,从成都坐船,沿府河顺流而南,几个时辰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从狭窄的府河进入一条宽阔的大河,此即是岷江。岷江奔流向南,在乐山与从西北方向而来的青衣江交汇,形成了一个大约六十度的锐角。这个锐角区域,分布着丹棱、眉山、青神等几个县,隶属于大宋朝的眉州府管辖,这就是苏轼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苏氏一家从唐朝起就定居眉山,据苏轼的父亲苏洵考证,他们这一脉,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苏味道传下来的。唐中宗推翻武则天统治,恢复帝位后,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于五十八岁时逝世于此。其一个儿子遂定居在眉州,开枝散叶,形成了眉州苏氏大族。由于苏味道是赵州栾城人,所以苏家后人一直自称为“赵郡苏某”。世事悠悠。中华大地经历了开元盛世后,又迎来了安史之乱,经历了中唐、晚唐的苟延残喘,遭逢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大乱,才终于进入了宋朝,此时,已经是……
2022-12-089842
本站旨在为会员用户提供精选优质文章阅读服务,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大部分文章均已获得转载授权,未联系到作者的文章也都有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信息。部分文章及图片因网络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出示著作权属证明,我们会标注来源信息或者删除。如有其它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号:shiping001或联系QQ:1399558609。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