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原创:黄四少
中国事业最大的短板在哪里?中国经济被拉开最大差距的是哪个领域?
本次两会上给出了答案:在农村。中国最高领导人说,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事实上,如果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GDP的构成,很容易发现中国农业落后了差不多四十年,超过了火箭、芯片、航空发动机制造方面的差距。
而农业的所有落后都浓缩在了亩产产值的差距上。
正因为如此,2019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了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提高亩产产值的建议。他们借用了马云“亩产一千美元”计划,认为这是帮助中国农民迅速追上发达国家的最好时机。
但这个跨越,其难度可能超过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想象。
01
亩产1000美元!
在中国可能吗?
这是一个中国人做了超过六十年的梦——
3.7万斤水稻可出米约2.6万斤。当年国营粮店100元可买800斤大米,按此价格可获利3250元。
那个年代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3250元人民币约合1300美元。
而且,这还只是早稻。所以,即便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粮店售出价,亩产1000美元也“绰绰有余”。
“亩产万斤的卫星”是陈年往事。以今天袁隆平之能,也就2298斤,算一年两熟再凑个整4600斤。
比照2017年国家稻谷收购价再高估一点,算每斤1.4元,可以卖6440元,差不多1000美元。
但很可惜,中国没多少田可以产这么多稻,而且种水稻一年两熟的地方也有限。因此,种粮亩产1000美元仍是个梦。
那农地到底能不能亩产1000美元?能。
1. 种少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比如人参、蓝色妖姬、金拇指葡萄等等,不过那需要技术,还挑地,更需要市场化一条龙运作,不是什么人都行;
2. 建工厂也行,但有失败的风险,而且可能还会有污染;
3. 把地卖给开发商,拿商品房补偿或参股,但这要开发商能看上你的地;
......
事实上,要最大程度实现亩产1000美元,最好的方式是不种地外出打工。
中国7亿农民,外出打工的2亿,还有5亿离不开土地,那么能不能让农田实现亩产1000美元?
马云有这样的一个梦。他说:“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斤,我们互联网技术要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
为了配合亩产一千美金,阿里聚合整个经济体力量,淘宝、天猫、村淘、蚂蚁、菜鸟、盒马和阿里云……全体动员组成“兴农舰队”,从电商、物流、人才、金融、科技等方面对县域全面赋能。
同时,阿里投资汇通达和申通快递,协同农村淘宝和菜鸟网络,一起搭建和完善乡村商业基础设施,为农产品和特色商品的上行打造一条直供直销新链路。
目前阿里涉农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1368个区县,占据中国县级行政区总数近半。中国农产品终于在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上有了一个“梦工厂”般的平台。
02
按下亩产1000美元的目标不谈,先来看看中国大多数农地的实际产出。
种粮食作物:水稻亩产平均900斤,按1.4元/斤收购价算,1260元;玉米单产高,平均能到2000斤,按1.0元/斤算,亩产2000元
种经济作物:棉花亩产平均600斤,按3.5元/斤收购价算,2100元;葡萄的计算有点复杂,取中间数大约在5000元上下
转让承包权:旱地每年500元/亩,水田地每年1000元/亩
鉴于中国长期的种植结构是,四分之三种粮食作物,其余的种经济作物。
我们能够很容易形成一个基本判断:
只要种粮种菜(不是特殊品种),不管你怎么折腾,一亩地很难达到500美元;种经济作物收入能好一点,但亩产1000美元也属于极少的存在。
为什么年轻人要逃离家乡,为什么乡村会凋敝,为什么大量田地抛荒……这就是土地价值被贬抑锁死的结果。
所以,马云应该知道亩产1000美元有多艰巨。
由于亩产差异,中国农村拉伸出一条长长的鄙视链。
靠近沿海城市、中心城市的农村,资本愿意下乡,工厂扎堆,农民分享了城镇化、工业化的红利。
这里的村民用抖音娱乐,踩平衡车下地,用无人机晒农药。他们追求更为健康和时尚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坐拥几套房笑一下城里人活得不如狗。
但在穷的地方,各种光怪陆离充斥了快手,河北大妈自虐吃灯泡、滦县一位农民炸裤裆、十几岁的少女秀怀孕,堪称底层残酷物语。
河北大妈自虐吃异物,包括灯泡、蠕虫、玻璃
实际上,用快手的还不是鄙视链最底端的。
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依然还有1660万人。这个庞大群体基本没有能力出现在互联网上,普通人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好像一个不存在的群体。
所谓一穷滋百病。并不是短视频的出现导致了底层的残酷物语,而是在中国GDP突破80万亿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未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借着短视频的风口暴露在了社会公众面前。
03
亩产1000美元,意味着中国现代化最后一块短板将被补齐。所以,今年两会上习近平几次提到农村大有可为。
农民当然离不开土地。
中国农民人均2亩地,农业人口和耕地地域分布不均,很多地方干脆就是碎片化。基本上是能实现市场化的、能集约化生产的大多早已实现得差不多了;但边缘的则只能是靠天靠地靠自己了,提升单位产出困难重重。
要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农产品卖出个好价钱,少让中间商赚差价。
道理很简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拿这些年走俏的巨峰葡萄为例,常规情况下,巨峰葡萄亩产大约为2000-3000斤,到餐桌的价格一般为每斤6-15块,但是落到农民手里则只有1-3块钱。
想想看,只要中间能少一两个环节,巨峰葡萄就能实现亩产1000美元。
这些年,农产品丰产滞销屡屡见诸媒体。一边城里人享受着高价,一边是农产品卖不出去。
更可恨的是,滞销居然成了一种电商营销手段。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事实上,不会哭的孩子更多。
中国的农作物生产,一般只要生产距离消费达到几十公里,就需要一个销售体系来支持了,更遑论几百上千公里。
这就是阿里巴巴在坚持的,让农业现代打破地理的阻隔。
体系当然需要的是长期的投入。只有体系化才能够让中国偏远的农村赶上市场化的最后一波浪潮,让更多的农产品直抵城市餐桌成为可能。
04
有不少地方都希望能在农产品交易上克隆“淘宝”模式。于是,一夜之间,成千上万个电商平台冒了出来,有地方政府的,有资本的,还有细分行业的,农村仿佛瞬间就跨入电商时代。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出现很多卖茶的电商平台
但结果呢,很多电商平台很快就“僵尸”了,一天的销售量寥寥无几。坚持最久的还是阿里的农村淘宝。
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品控。
现代商业是一套复杂的“资金-商品”持续循环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循环无法继续。
西部一苹果产地曾借助阿里巴巴电商平台销售苹果,产品上线后,阿里巴巴接到大量投诉。因为很多农户装箱的时候上面放大的,下面放小的,甚至还放了坏的。
不用去分析这些农民的动机,但这个做法就足以毁掉信任,使交易难以继续。
有没有办法?有。就是可追溯。
前不久笔者上农村淘宝买了一袋黑龙江响水大米,东西收到后,发现竟然还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大米用了哪些化肥农药,有没有全球最大第三方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机构SGS的鉴定合格证书。
这么大的工程,靠长期游离于现代商业文明之外的农民、甚至政府都是不现实的。
它只能由成熟、富有经验、具备相当公信力第三方来做。
阿里巴巴发起了一个“淘乡甜”计划:
村淘携手地方政府部门,设计地标农产品的品质标准,所有接入淘乡甜计划的农产品,都要 “统一入仓、集中质检、统一仓配服务”。
有了这样一个“负责人”,客户扫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产品的加工包装日期、入仓日期以及种植、加工、仓促、运输负责人等信息。
而且现在除了大米标准,还有
肉禽
茶叶
水果
……
标准苛刻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村淘对新疆巴楚留香瓜的种植,不仅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对瓜直径大小、挂果数量也有严格限制——一根藤上就结两个瓜,保证每个瓜的个头、水分和甜度达标,甚至灌溉用水也要求用富含矿物质的天山雪融水。
被日本、欧盟验证过的食品安全制度——可追溯制居然被一家企业在中国最广泛的范围做到了,而且是惠及最大多数人。
于是,像响水大米一斤要7块钱,比普通的贵一倍,在网上照样卖的很火。
第一步,打破时空阻隔;第二步,农业从生产到销售尽可能集约化。
没有品质农业,农产品怎么可能卖出价钱。
05
建一个网站只需要二十来万人民币,如果二十万就能提升中国当地农业的品质,解决农产品最重要的销售,那简直是天大掉馅饼的好事。
很可惜,经济学最基本定律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大多数想复制村淘模式的,现在差不多都不存在了。
农产品商品化、品质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走得顺还要有配套措施,农村贷款、保险、物流等,前期投入巨大
这个东西深入改变了当地生态,需要与当地政府合作,必须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
平台的信誉要充沛到村民愿意接受实验,并将自己的农产品交出去,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屈指可数
首先,你得在农村沉得下去。中国的农村在发展程度上,跨越了好几个不同的阶段,其差异之大超乎想象,没有长期的深耕,很难融入当地的发展之中,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它还必须了解城市需求的多样性。当代都市,品质生活已经深入人心,希望靠简单粗暴的营销来提升农产品品质,最终将会证明是得不偿失的。
在没有信任支撑的前提下,没有认知度、没有安全感的产品,直接放到网上根本行不通。
做好事,并不是只有良好的愿望就可以成功的。
目前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还是村淘。
比如,为了上述问题,阿里巴巴做了这样几件事:
更换产品包装
找网红做直播
与博物馆合作做IP授权
……
利用阿里强大的实力,打造一县一品的品牌农产品。然后再放在天猫、淘宝、农村淘宝、盒马、易果、天猫小店等线上线下新零售平台售卖,制造爆款。
品质化可以让农产品卖得贵
品牌化可以让农产品卖得好
这两个支柱使得亩产一千美元有了底气。
海南的荔枝果农,多少年来一直走不出“丰产不丰收”的魔咒。过去他们的收入掌握在商贩手上:水果丰收量大了,压价;货收够了,压价;稍微拖上一两天收购,再压价。经常是今天收购价四块,明天就两块九。
而当村淘这个价格“闯入者”进入市场后,水果商贩形成的压价联盟瞬间瓦解,荔枝收购价稳定在四块九一斤,果农平均亩产收入达到了15000元(2235美元)。
亩产一千美金已非孤例。在新疆巴楚,瓜农收入两年内翻了10倍;在重庆奉节,一棵脐橙果树的收益从300元提高到了上千元;在四川乡城,一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比半头猪还值钱。
数据显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已经覆盖了221个国家级贫困县,孵化品牌超2500个,覆盖贫困县人口超过300万,带动贫困县就业超20万。
06
亩产一千美金的难度非常大,但它又必不可少。
要阻止底层的变异,就要让农村的土地产生更大的产值和效益。阿里正在让底层撕开乌云见阳光。
阳光给人以希望,越来越多农民和城市人才,开始返乡创业就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约800万人。
工具有了,人也有了,乡村振兴就有了基础。这两股力量的结合,让脱贫致富的可能性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上一代的农民,很多人离乡背井做了“农民工”,今天,农民不需要离开土地,就可以成为“农民商”。在这身份的变换之间,农业现代化又进了一步。
如果不需要背井离乡,不需要抛家别子,不需要当二等公民就能实现共同富裕,谁还会走老路?
十多年了,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农村问题。
“农业真惨,农村真穷,农民真苦”,一直是困扰中国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梦魇。
亩产一千美元的逻辑,似乎让我们看到彻底解决“中国梦魇”的路径。
也正是这种可能性,让袁隆平带着他的“海水稻”研发团队,加入了亩产一千美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