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不平衡的人口收缩和集聚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老话说得好,过了正月十五,这年才算过完了。过完了年,大家也都陆陆续续回到工作岗位上,在新的一年开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不少辛苦的游子又开始新的漂泊的一年,远离家乡,来到充满机会的地方,朋友们,我祝你们有一个新的开始,新年新气象!
说到游子们漂泊的目的地,就不得不提起春节期间任泽平团队发布的报告《中国人口大迁移》。这份报告提到:“估计2011-2017年全国至少有225个地区人口净流出,较2001-2010年的192个明显上升,人口净流出地区的数量占比53.6%增至62.8%;而人口净流入地区数量从166个降至113个,表明人口在更加向少数地区、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
不过,尽管人口继续向更少数地区集中,报告中还提到了一点:“人口减少的地区从2001-2010年的92个降至2011-2017年的49个,人口正增长但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从100个增至176个。”报告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农民工的回流,让一些地区尽管人口还在流出,但是流出程度减轻了。
这和我们之前提到的类似——人口向大城市群集中,城市群内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得以补充,流动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
这种人口流动特点在经济总量全国第一而且也是人口大省的广东省体现得很明显。
杜志威等(2019)在《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人口收缩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中,考察了2000-2016年123个广东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现其中90个(占比73.17%)实现了常住人口的持续增长,有25个(占比20.32%)出现片段性收缩,只有8个(占比6.51%)出现持续性收缩。
其中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集中分布在较发达的珠三角区域,而持续收缩类型和片段收缩类型(至少有5年以上出现人口负增长)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则主要位于外围经济条件不大好的粤北地区(14个)、粤东地区(7个)和粤西地区(7个)。
也就是说,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像抽水机一样,把人口从经济条件不大好的粤东西北吸引到了珠三角,从而形成了“环珠三角人口收缩带”。
广东省还是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大多数人口收缩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是在2005-2010年间片段收缩,可能是受了当年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后,也就只有个别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人口还在收缩了。
珠三角地区吸引周边人口还造成周边一些区县户籍人口高于常住人口,比如在2005-2010年位于粤西的茂名市电白区,就出现了2015年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接近40万的现象。刘锦(2018)在《城市人口“隐性收缩”与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中将此归因于电白区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他们的流出使得该地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可算得上城市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经济影响人口集聚
引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里,经济因素是首屈一指的。
陈宏胜等(2019)在《家庭视角的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国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中,指出在其分析的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和无锡市、福建省泉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八个城市,城市的人均GDP及第三产业比重越高,流动人口家庭城市定居意愿越高。
而在广东省的例子里,2005-2010年间不少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常住人口收缩,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外商投资等减少,外向型经济受到打击,致使企业迁出,人口流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粤东西北的山区县受到去产能影响,落后产能出清,当地原有产业受到影响,本身常住人口就在不断减少。
以位于珠三角、本身产业就很发达的东莞为例,它没有经历过5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也就不算片段收缩类型城市,但东莞城镇人口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也有过短暂的严重收缩,从2008年的472万人减少至2009年的452万人。
杜志威等(2018)在《基于人口变化的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特征和机制研究》中分析了东莞下辖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城镇人口扩张或收缩的原因,发现产业结构对于城镇人口规模有着重要影响。
成功实现产业转型的乡镇人口能够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长,产业转型不顺利的乡镇则有着较慢的经济增速并面临人口收缩。其中,东莞人口增长的乡镇GDP与人口的年均增长分别为8.85%和2.91%,人口收缩的乡镇GDP与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57%与-1.71%。
《基于人口变化的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特征和机制研究》里列举的产业转型成功的例子有南城街道和东城街道为代表的城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在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东莞新的城市CBD,吸引资金、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成为东莞城市经济与人口的新增长点。
另外,由于深圳土地资源紧张,土地成本高,不少深圳企业寻求在深圳附近的东莞发展。靠近深圳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抓住了这一机会积极引进来自深圳的先进产业,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华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大疆的东莞总部都在这里。
而人口收缩的乡镇,如“水乡片区城镇,其主导产业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造纸、食品、服装为主,而且市政府层面出台的针对水乡片区‘两高一低’污染型企业强制性退出的实施方案,极大冲击水乡片区的产业基底,造成显著的经济放缓和人口收缩”。
可见,旧有的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来一补”企业发展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像早些年靠吸收港资发展起来的樟木头镇,人口也在收缩,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挑战。
你愿意定居吗?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吸引外来人口长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所居地的满意度 。
我们之前提到,如今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带着家庭一起流动,所以在所居地点定居的愿望很强烈。《家庭视角的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国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也揭示了这一点,即这篇文章中调查的8个城市里,72.52%的受访者打算将家庭成员接来城市一起生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受访者中有意愿在本地养老的比例仅有15.40%,有意愿在本地购房的比例仅为23.09%。
可见,多数人怀着在城市里安家落户的心愿,可以后怎么办还很难说。
在这8个城市里,武汉、无锡、西安和苏州的流动人口家庭定居意愿较高,其次为上海,较低的为泉州、咸阳和长沙。这就说明,虽然经济水平对吸引流动人口仍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很高的城市定居门槛让在上海的流动人口家庭定居意愿比比上武汉、无锡这样虽然机会少一些,但定居门槛没那么高的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线城市开战“抢人大战”,积极留住人才,算是对症下药——我机会可能不如别的一线城市多,但我态度较好,能给人以希望。
然而,如果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本身就弱,最好的吸引人口策略还是要发展经济,而不是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这些支出未必就能药到病除。
《2000年以来广东省城市人口收缩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里提到粤东西北部分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人口收缩情况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状况与城市人口片段收缩是反向相关关系,而与城市人口持续收缩的关系不显著。
在这些地区哪怕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也不能摆脱人口规模收缩。如今广东省对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仍然不会起到阻止其人口外流的作用。毕竟粤东西北无论是经济发展状况,还是公共服务质量,都远不如珠三角。
在珠三角内,还是以东莞为例,对于尚未入户的人来说,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是他们最关注的。根据孙文睿等(2019)的《城市收缩背景下外来人口政策满意度——以东莞为例》,对于东莞的外来人口政策,“(曾)因无本地户口遇到教育政策差别待遇的外来人口对政策满意的概率为参照组的67.8%,(曾)因无本地户口遇到住房政策差别待遇的外来人口对政策满意的概率仅为参照组的59.7%,这与外来人口的生活经历有关,没有遇到不平等待遇的人群对于政策的满意度更高” 。
而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在东莞可以直接入户,还能享受人才引进和子女教育等各种优惠政策,所以他们对东莞的外来人口政策评价更高一些。“学历”与政策满意度呈正相关,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对政策满意概率是本科以下学历人群的1.661倍。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下一个问题了:不仅人口在选择城市,城市也在选择人口。
城市如何选择人口
对于城市选择人这件事,《家庭视角的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国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就提到,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对流动人口占据强势和主导地位。食物链最顶端的北京和上海都开始“控制人口规模”了。
至于怎么控制?用得上你的时候你是人才,用不上你的时候你也就是人口,“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且人口素质差距大的背景下,大城市的宏观政策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核心目标、以市场化竞争为导向制定的,集中优势人才资源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保持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且相比于‘泛化’的人口福利政策,面向高端人才的人口政策具有影响更大、效率更高、更易实施等特点。因此,大城市的大多数流动人口难以获得政策优待” 。
哪怕是上文提到的东莞,也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享受优惠政策更多,对该地的外来人口政策更有可能满意。
而且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之下,东莞也悄然实现了流动人口替换。《基于人口变化的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特征和机制研究》提到了,东莞的服装、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需要大量女工,流动人口男女比例并不悬殊。如今随着产业升级,模具、通讯、机械等男性从业者主导的行业比重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男女比例逐渐失衡:
“‘男多女少’已经取代‘女工天下’成为东莞城镇人口性别结构的显著特点。随着东莞产业类型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当前东莞城镇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从2008年的1.18增加至2014年的1.28,外来人口性别比更是从1.28增加至1.43。”
由于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业人才,东莞流动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比例也在上升,“高等学历(包括: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中等学历(包括:初中、中等专科、技工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人口比重分别增加2.07%和1.64%;而初等学历(小学以下)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71%”。
文中还提到,由于“机器代人”的不断开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取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者,也加快了流动人口中高等人才比例的提升。
以上都是宏观层面上似乎冷冰冰的现实状况,对应到每个数字上还有很多人的命运。
去年火起来的华农兄弟,来自江西的农村。
珠三角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来自省内、广西、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地。华农兄弟的两位小哥就都有在珠三角打工的经历,其中刘苏良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曾在东莞做维修工。
多年以后他还是看不到未来,就回到家乡开始养竹鼠,他说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打工是没有前途的。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仍然留在珠三角,他们可能对抖音上那首歌
“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
有时也怀念当初一起 经已改变
让这天空将你我相连 怀念你”
更有感触吧。
新的一年,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不希望你会后悔。当年苏轼问曾飘在广东的朋友,这段应和就很好: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