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高福利是怎么成就西方之后,又毁掉西方的?


2019年02月16日  浏览(7983)人
0

原创:刘斯郎


高福利是怎么拖垮西方的?

西方社会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很多年,这些看起来相当真实的“美丽故事”,都在一些“伪学者”的断章取义之下,占据着互联网和流量书报的大量版面,久而久之导致了很多国人心目中的西方是“高达伟岸”和“绝对先进”的,进而形成了社会整体的惯性媚外思维。

为什么说这些“伪学者”是断章取义呢?这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根本没弄明白”就到处鼓吹西方的先进了,并以此展现自己了解或者到过“先进西方”的人生成就。这就好比笔者此前在欧洲遇到的一位中国大学的教授,就因为走马观花的访问期间看到三个工人一早上“精心打磨”了五块地砖,而惊喜地得出结论:西方人严谨认真,考虑长远。却不想,这只是典型的“磨洋工”现象而已。这就和此前的“德国油包纸”的故事一样令人“感叹万千”。

而这一现象,最为典型的便是对西方实行的“高福利制度”的误读,国内有很多所谓的“精英学者”,都在西方蜻蜓点水式的转了一圈之后(甚至没到过西方,就开始纸上谈兵了),四处鼓吹“高福利”制度好,把西欧和北欧的社会福利粉饰得近乎完美,却完全看不到“高福利正在拖垮西方”的另一面。那么今天,就跟随笔者的海外视角,一起剖析一下西方高福利社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吧!

1:社会陷入懒散状态

在以往,很多人会告诉我们,西方国家之所以实行高福利制度,是因为这种制度能给民众更高的生活保障,让人在无忧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意在激励社会劳动者的进步。而这些国家也确实在这样制度下突飞猛进,甚至一度成为全球发展最前沿的地区。但是,这一论断的定义是“以往”,并没有立足于眼下的实际问题来看。

事实上,高福利制度中的大幅提高收入、几乎无门槛发放全民失业保障金等等,确实在最初的时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样环境中生活的民众,会逐渐变得懒散。这种懒散状态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西方高福利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举一个例子,笔者的朋友此前在Venezia市招聘员工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尴尬问题:开出比当地平均工资还要高的薪资,全劳动合同保障,每天仅工作6小时,上下午各工作3小时,可以说是待遇相当好了,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天都有几个人来打电话咨询,但听说“早上和下午都要上班”之后,咨询者均表示放弃,他们希望找的是“半天的工作”,而同一时期,当地的青年劳动力的失业率将近16%。

(上图:欧盟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有上升趋势)

这种现象在实行高福利的西方国家非常普遍,一面是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一面却是尴尬的劳动力紧缺,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居然在同一地区以“红色预警”的状态存在着。

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畸形高福利”。因为即便没找到工作,也能比较轻松地获取高额的失业补贴,所以很多人并不会着急于寻找工作,此外,如果能找到“半天工”,那么就可以让自己变成“低收入群体”,还能得到更多的福利补贴。于是乎,就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紧缺”与“高失业率”一起出现的神奇现象。

可以说,西方社会在经历过前期的“高福利积极期”后,已经在人性的使然下,一发不可收拾地迈入了“高福利的弊端期”——全民懒散。而在这种状态下,几十年修不通一座桥,五十年修不通一座地铁站,没有危机感的民众开始走向堕落,进而出现了类似于法、德、意等国一样的“全民佛系修仙”的社会状态。

2:矛盾缓和后又升级

鼓吹“高福利”的一些学者,总是以“缓和社会矛盾”为突破口,告诉国人“西欧式高福利”的绝对正确性。然而,这又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的手法。

我们不否定,在西方各国早期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时候,该制度确实缓和了当地的社会矛盾,民众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高福利制度”的实施带来了非常大的积极意义。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两点:第一点是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时候,相关国家的经济都比较好,高福利对应的是过去没有福利保障的社会状态,所以会出现短暂的繁荣;第二点是人的欲望是不可能填满的,更别说当国家经济不行的时候,福利缩减会演变出多大的社会矛盾。

以上两点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福利制度会成为新的、更大的社会矛盾的出发点。

关于第一点,我们可以从法国身上得到教训。早期的时候,法国经济好,社会发展迅猛,因此实行了高福利制度,全民幸福指数飙升,社会矛盾缓和了不少,但随着这些年法国经济低迷,政治动荡,高福利制度不但成为国家发展的“累赘”,还成为了社会矛盾的爆发点。而因为无法提供更高的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法国不但成为了近年来世界的“罢工中心”,还成为了“革命中心”,并最终演变成了轰动世界的“黄衫军暴动”。

关于第二点的“人性的欲望使然”,笔者更有底气说道,因为笔者是这一现象的见证者。笔者的大学是受欧盟和当地政府高额补助的重点学校,学生的伙食费在政府的补助之下,每人仅需要2—3欧元之间,可以说是非常低了。然而,2015年前后,因为国家经济低迷,欧盟补贴也缩减,再加之社会物价上涨,学校的补贴不够,导致了学生伙食费涨了0.5欧元左右,按理说这可以理解,可笔者身边的西方同学,全然认为学校削减补贴是“剥削”,于是食堂被砸,学校周边也出现了暴力游行,学生们高举着牌子要求“伙食费应该全报销”,直到防暴警察拿催泪瓦斯和辣椒水控制现场才得以平息乱局。

而这些年,类似的画面,随着西方经济和其国家实力的整体萎缩,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在各国出现了,在无尽的欲望使然下,罢工、罢课,甚至是暴力袭击的风潮,从法国刮到意大利,从德国刮到比利时,一个个曾经被神话的“高福利”国家,都接连“沦陷”。

3:社会失去发展斗志

不可否认的是,“高福利”的实行,确实在早期能够激发社会斗志。我们就以社会科研、教育工作者为例,高福利制度早期给这类知识分子的鼓舞是巨大的,这也保障了知识分子的生活,让知识分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但万事都在于一个“尺度”问题,过了“度”总会适得其反。

我们以法、德为例,这两个国家是过去全球工业、科学研究的佼佼者,但我们会发现,近些年来,包括法、德在内,西欧极其周边实行高福利制度的国家,都在国际工业、现代科技舞台上渐趋暗淡,在很多现代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也逐渐不敌并没有实行高福利制度的中、美等国。

那这都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高福利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补贴比较少吗?答案当然不是,事实上,早在2000年之后,西欧各国早就针对中国科技的崛起,开展了史无前例的“人才培养计划”,可动辄几十亿欧元,甚至数百亿欧元的经费投入,不但没有拯救各国的科研事业,反而在各个领域被中国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车。

其实,并不是高福利国家的知识分子不努力,而是因为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高福利制度的“好意”会演变称“过度保障”,进而导致知识分子失去斗志。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越发没有危机感的高福利制度下的知识分子,不再追求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很多时候停滞在了意识形态领域,而没有像中美那样转化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不仅仅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安乐窝中失去了斗志,普通民众也在虚幻的“安乐窝”中失去以往的斗志。因此,我们也总能看到他们不慌不忙的样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适合养老的西方社会”。

4:企业实力先升后跌

高福利除了在早期给民众带来福音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企业的整体“高格调”。因为要依据“高福利的社会法律”给自己的员工提供各种符合国情的福利待遇,这导致了多数西方企业,必须面对“高成本”和“懒员工”的问题,因此他们必须让自己的产品走高端品牌路线——成本高,质量高,售价高,但生产效率低。

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也不代表绝对是一件好事。在过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这些高福利国家的“行业垄断”,所以这样的企业生态模式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随着新兴技术强国崛起,高福利国家企业的以往的“行业垄断”模式被打破,噩梦也就随之到来了。

而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往能给员工的高福利,也将缩减,否则企业就会因为竞争力不足而倒闭,可一旦福利缩减,员工就不会买账,于是就出现了企业裁员、员工罢工的恶性循环现象。这也就是近年来欧洲各国针对主要航空公司、宝马集团等高福利企业的罢工事件飙升的原因了。

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高福利国家的企业和国家整体面临的状态是这样的:外部竞争压力加大——垄断地位被打破——不再提高、甚至降低员工福利——员工罢工反对造成企业损失——企业要么裁员、缩减福利引发更大反抗,要么满足员工要求走向亏损——企业陷入困境——税收减少,社会福利资金不足,失业率上升,社会动荡。

可以说,对于很多“高福利国”的企业和政府来说,成也福利,败也福利,因为没掌握好福利与员工付出之间的关系,又受困于高福利的社会法律绑架,而最终走上了倒闭和被境外资本收购的命运——这和高福利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所以说,福利虽好,但千万别过了度,美好的愿景,还得配合并不美好的人性和棱角分明的现实。

5:免费资源质量低下

西方“高福利”被吹得最起劲的,还有免费的公共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因此,每当我们提及社会发展状态的时候,总有很多人不再关注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并没有实行“免费高福利”,而开始一味鼓吹“高福利小国”的完美之处,进而说明中国必须朝着欧洲高福利模式前进,却完全忽略了现实的资源、发展问题。

我们以免费的西欧教育为例,众所周知,西欧各国都是被长期神话的“上学不要钱”的地方,包括上大学,但事实上,多数国家的上学不要钱,也只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次,大学并不是真的免费,因为在政府免去学费的情况下,多数学校还会变向收取从大几百,到数千欧元的“注册杂费”,而且并不报销包括书本在内的高昂的教学材料费用(更别说没有免费教育的美英等国的高昂学费了)。

不仅仅如此,“免费教育”更现实的一面,在中小学中更为明显。和中国公立学校质量更高的情况不同的是,西方免费的公立中小学,往往质量比较差,甚至连老师都找不齐,教育质量非常低下,因此社会精英多半会选择昂贵的私立学校。而长此以往,穷人的孩子所受的教育,也将和精英阶层差距越来越大。

而更大的问题是,当国家财政陷入困境,社会经济出现动荡的时候,精英的孩子躲在资金充足的私立学校里,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失去补给的免费的学校,那里的穷学生所面临的,将是教育不达标的“基础人生”,进而进一步加大了社会的“等级分化”。而这,也是目前很多实行所谓“高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6:财政支出问题巨大

高福利制度发展的中后期,无限膨胀的“福利欲望”最终会成为勒住国家发展的一把枷锁。因为,最初国家拿出30%做全民福利建设的时候,还有70%的资金来统筹发展,但随着社会民众欲望的增加,国家又一次次以安抚民心为目的增加福利开支,长此以往能够用来执行社会建设的资金也就大幅度缩水。

这种现象在如今多数的西方国家都能看到,很多人都说“去看了一下欧美,发现到处都破破烂烂”,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钱都发给民众做福利了,城市卫生也没人管了,路也没钱修了,治安建设也变得一塌糊涂了。

事实上,这依旧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开支,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到哪都一样,所以高福利国家的高福利项目支出,最终还是要通过税收算到老百姓自己头上。

于是,政府被迫增加福利补贴,就会相应的提高税收额度,民众要的越多,税收也就相应提高更多,这也就是为何,在西方高福利国家,拿到手的工资都会没掉一半甚至更多,因为各种杂费税收高达50%左右,而这还没有算平时消费的商品税。

而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民众最终会走向愤怒,因此近几年欧洲越来越乱了,社会暴动也在近些年频频出现。政府也很无辜,一面想着要发展,却不得不面对财政吃紧的问题,做不了“大型建设”,更无法逆转“高福利”的困局。

写在最后:

慵懒、欲望,最终毁了美好的愿景,而在高福利制度下,陷入低效运转和矛盾升级的西方高福利国家,如果不抓紧时间改革,将最终走向混乱的局面。

仅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实行高福利制度的西欧国家,均已出现了社会发展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现象,法国的“黄衫军革命”,意大利的“破产危机”,德国的“大罢工风波”,这一切都在警告着西方——若不加紧改革,虚无的繁荣将很快消逝,从而只剩纷争。

而在面对西方高福利国家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明确——提高社会民生福利保障本没有错,这是好事,坏的是行事的尺度。所以我们万不可一味鼓吹“西方制度好”,更不可盲目崇洋,照搬“西方模式”。未来,中国的精英应该从现实的情况中找到问题,在真正了解之后再下结论,避免自我误导,更不要误导他人。

最后,我们用中国人常说的三句话做一下总结:(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升米恩,斗米仇;(3)权利和义务一定要权衡。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17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意大利怼欧美,匈牙利挺中国,是什么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下一篇:今天,因为一道墙,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