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官方数据发出不寻常信号:2019年第一件大事,警惕通缩风险!


2019年01月12日  浏览(8741)人
0
原创: 智谷君


眼看央行放水,不少人两眼放直,担忧通胀再起,但当下的局面显然并非如此。


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指向了相反的信号——通缩。


在现在的形势下,不管是对普通人还是对中国经济大局,通缩远远比通胀更不受欢迎。


01


近来,各项经济指标接连出现“不及预期”的情况,现在又多了两项。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个月数据显示: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返回“1字头”,同比涨幅从2.2%跌至1.9%,创6个月新低。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跌入“0时代”,同比涨幅从2.7%跌至0.9%,创2年新低;

两大指数涨幅收窄的速度令人意外。具体而言, CPI的同比回落主要是因油价暴跌,直接将交通和通信项拖入负增长,-0.7%;而PPI因油价、黑色金属冶炼的价格下跌,环比出现45月以来最大跌幅,-1%。


这些迹象都在强化一个必须警惕的趋势:通缩预期正在抬头。


02


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通货紧缩很陌生,反倒是对央行一轮轮放水带来的通货膨胀更害怕。


通胀在一天天地提醒你,你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今天不买,明天就不止这个数。今天不敢举债加杠杆赚钱,明天可能就会跑输通胀。很多时候,我们存在银行的储蓄,就因为通胀而变成实际上的负利率。


现在,形势已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工业通缩预期升温。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示工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快速下降,表面上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带来,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当前工业运行中的需求不足。


12月官方的制造业指数已经发出了不容忽视的信号——PMI跌破50%的荣枯线,创34个月新低。其中,新增出口订单这个领先指标还在进一步下探,这意味着什么?


这说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出口有了反馈。


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走势也在印证国内内需不足的事实。


不过,今年CPI有非洲猪瘟和油价的不确定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CPI会大概率保持在2%左右。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压力比CPI大得多。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预测,PPI会持续下行,由于商品价格传导到PPI需要一定时间,2019年PPI极大可能会在1季度-2季度期间走入负增长。油价在开年以来有所反弹,但全球经济一日不能复苏,大宗商品就得承压价格下跌,进而导致PPI下行。


通缩,正从想象回归到现实中。它通常意味着供过于求,物价下跌,货币的购买力上升。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都觉得通胀率肯定是越低越好,但实际真的如此?


03


生活在通缩中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看看在通缩中挣扎了长达二十年的日本。一位生活在日本的知乎网友分享了一个片段:日本一新闻节目曾在超市里随机采访一位买菜的家庭主妇,问她物价下降了怎么看,这位主妇回答 “肯定不好啊。”


这可能会让很多中国百姓大感意外,物价下降不好吗?这位日本主妇解释:


“东西价格下降,公司利润就会变薄,公司效益不好会影响到我们家庭收入。”


企业的盈利被压缩,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企业只能裁员、降薪。所以,劳动者的收入会常年不变,或者越来越低,甚至担心一觉醒来工作就丢了,从而抵消掉物价下降带来的增收。


一旦形成通缩预期,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消费者会攥紧手里的钱,因为这个时候消费只会一买就亏,今天花100块钱买的风扇明天只需要花90块,你还敢买大件商品吗?


在大通胀的时候,大家会因为对货币贬值的恐慌,而产生恐慌性的消费,去抢购东西,恨不得一秒花光。在通缩的时候,大家反而不敢花钱,道理其实是差不多的。


由于商品需求难振,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艰难。投资活动也会消退,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居高,本来应该注入到生产活动中的资本都涌向了低风险资产,进一步打击企业的融资。


所有人都感觉到挣钱越来越难,形成环环相扣的经济生活。


这个时候,普通人会怎么做?


大部分资产价值下跌,手里的现金越来越值钱,不借债才是最聪明的做法,而负债的,会过得很痛苦。


以上,就是过去二十年,日本不堪的经济真相。


按照备受投资者推崇的 “美林时钟”,经济进入通缩、衰退、萧条之时,债券为王,现金次之。


(前段时间中国国债走出陡峭的牛市行情,懂的人懂)


04


为什么央行在放水,经济却存在通缩风险?


实际上并不矛盾。中国经济靠债务融资为主,在贸易顺差正在逐步减少、房地产投资大幅放缓、消费短期内也难以大刺激下,通缩会进一步急剧偿债的压力,两者相互强化,形成“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正是因为通缩风险的存在,给货币的扩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央行希望能把水引导进实体经济,刺激民间的投资生产活动。定向降准一次又一次,货币工具箱里再添特麻辣粉(TMLF),民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银行也积极响应,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已经下调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低到几乎无法覆盖银行资本金和违约风险的水平,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社融增速同比仍然在继续下行,M2拉不上来。央行放出的水泡在银行间,因为市场借贷需求不太大,市场也没有太多好项目能让银行投资。

流动性陷阱面前,货币政策没有发挥出百分之一百的功效。2019年第一季度,下行动能还没有根本性消除。


接下来,中国会怎么做?


财政上马。


前段时间,对决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余永定说过,现在中国一要维持较高增速,二要提升通胀:


“可以粗略算一笔账,当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3.3%,通胀为2%左右,假设基础财政赤字4%,而经济增长为6%,那么国债对GDP比的极限值是80%,与其他国家比还是不错的。如果通胀率能上升到3%,且经济增速能保持在6.5%,那么国债对GDP比的极限值就进一步降至60%的水平,这种负债率完全不成问题。”


现在,中国的宏观政策又一次发生大转向,货币财政双扩张。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一季度看货币政策,而财政政策发力可能要等到两会财政预算敲定后的2季度,主要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增加基建投资,以及减税降费。


比起结构性改革,我们似乎更依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





已有87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财经早餐:香港恒生指数收盘涨0.55%报26667.27点,录得六连阳,本周涨4.06%。
下一篇:除了家长,为什么都不把孩子当一回事?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