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今天我们从产业角度分析引进特斯拉的必要性。
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但鲜有沙丁鱼活着从渔船运回渔港。老船长想了一个办法,将一条鲶鱼放入鱼槽。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就可以保证沙丁鱼被活着运回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特斯拉就是一条来自美国的“鲶鱼”。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所有产业里,没有哪个产业像汽车那般,让国人如此恨铁不成钢!
特斯拉
汽车是人类第一大工业制成品,亦是中国第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值高达127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000亿(前四个分别是化工产品制造业18450亿、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8284亿、食品饮料和烟草制品业17034亿、电子通信制造业15775亿)。
指挥部以前给大家讲过:现代汽车是一个庞大的工业集成系统,上下游产业链涉及上千个零部件,这些利润都是非常大的。
比如山东潍柴动力,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年营收2200亿(2017年数据,头年的大数据要等到第二年3月份才能在统计局查),其中来自汽车零部件的收入就高达1200亿。这还只是一家,中国年营收超过百亿的汽车零部件商有15家,而规模以上的企业(年营收超过500万)更是高达37万家,你算算这能解决多少就业岗位?哪怕一家企业只招100人,也有3700万个。
此外,汽车生产完毕后,下游还会有销售、保险、维修等岗位,若再算上对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汽车多了公路要修、加油站也要修),整个汽车产业辐射的人群至少上亿。
从规模上来看,中国的确是汽车工业大国。但从利润空间来看,我们谈不上强国。
首先是销售数据。
2017年,中国汽车成交量以27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但进口车与合资车的占比高达70%,独立的国产品牌只占30%,而且95%都是利润稀薄的低端车型。
其次是营收数据。
2017年,中国汽车成交额高达3.8万亿,但外资就分走了2万亿!
要知道,除掉15%的进口车,那剩下55%的合资车里,外资企业只出品牌和少量技术,而中国又要进口原材料,又要招大量的工人,居然比外资还少赚2000亿。我们要用这少得可怜的1.8万亿,去盘活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可想而知我们的工人是有多么不值钱?
外资企业捞走的每一分钱,都沾满了中国汽车工人的血汗!但这又能怨谁?我们自己罢了...
发达国家的垄断造成了很多产业不公,但汽车这个锅,主要责任我们得自己背!
我一直认为,民用汽车产业是我国产业战略最大的失误,没有之一。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到合资品牌。有人说搞合资是错误的方向,实则不然,早些年间中国商用汽车技术很差,指挥部举个例子:
汽车从研发到生产,都有个叫体系平台的玩意儿。如果你经常关注汽车新闻的话,应该可以看到XX车由XX平台打造。比如斯柯达,就是由大众的体系平台打造的。所谓的体系平台,实为设计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生产出来的汽车才算合格。
欧美日车企搞了这么多年,都有成熟的体系平台。国内车厂这些年也跟合资当合作了这么多年,都知道标准,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若改变某个设计后又会带来何种影响。
体系平台是整个系统层面的弱势,除此之外,早些年间我国的燃油系统、发动机技术都不太好,必须要靠外资扶持才能发展。
所以,合资是正确的战略,问题出在我方某些企业成天躺在功劳簿上睡觉,对消费者为所欲为,你去4S店买他车的时候,销售都是爱答不理的样子,能搞好都是见鬼啦!(吐槽的是谁大家应该都知道,就不点名了哈)
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意识不到位。
汽车不像其他产品,有能力购买中高端车型的用户,在性价比的基础上,很在乎汽车的品牌效应。
你如果拿三四十万去买车,大多数人会建议买宝马、奔驰、大众、英菲尼迪、雷克萨斯。但要是拿这钱去买国产车,十个有9个都会骂你傻子。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国产车是低端车的形象已经固化了,只有合资车或进口车才算得上有档次、技术好。在看文章的各位,如果让你用三四十万去买国产车,估计不少人会心里打鼓吧。
那么,这种品牌效应是如何来的呢?一是技术,二是时间。
一个高端的汽车品牌,不仅要做到技术一流,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积淀。
由高往低看:
奔驰1885年、福特1903年、通用1908年、奥迪1910年、宝马1916年、大众1937年、日产1933年、丰田1938年、本田1946年、现代1967年。
BBA,国人公认的三大高端品牌,历史沉淀都在百年以上。即便是位于最底层的现代,也有52年的历史。
而中国完全自主的汽车品牌,是诞生于2001年的吉利。而进入大规模品牌建设的时间,更是在2004年以后。
没有大量独立自主的品牌,一是技术积淀不足,二是不会倾力的去搞开发。
最典型的技术合资车,因为有外资品牌提供技术,当然不会热衷于搞研发,那玩意是很烧钱的,丝毫不亚于战斗机研发。数据不会说谎——
2017年,中国对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为1164.6亿人民币。上千亿,你可能觉得已经很高了。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年大众集团研发投入为1080亿人民币。我们一个国家的体量,对汽车研发投入与一个企业持平,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
当然,时间沉淀对品牌形象的围墙效应并不是无法破解的。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仅仅用了13年就打入高端品牌市场。其成功秘诀就是在全新的产业赛道(电动汽车市场)进行弯道超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收获都不会差。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电池技术,并不比特斯拉差。
前两年TSL的电池,是由7000多节的18650高能电池串联成一个电池盒。而中国比亚迪研发的磷酸铁锰锂电池,单一块的续航能力就高达400公里。
另外还有家企业的锂电池技术也很牛逼,它是位于福建省的宁德时代。
2018年5月,宁德时代获得来自宝马的意向采购信函,需求量约40亿欧元,将在德国建立电池生产基地就近供货。能成为高端车企的供应商,足以证明宁德时代的实力。
2018年12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供应商,比亚迪则位居世界第三。而全球十大锂电池公司,有7家都是中国企业。
我们的核心技术很厉害,但奈何汽车终端商不给力啊。
中国市场唯一的中端新能源汽车,只有比亚迪唐,最高售价三十多万,而且还未打入国际市场。其他的车型,都是二十万以下的低端车。
再看TSL的——
最低售价四十万,最高售价一百多万。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利润空间远超传统燃油汽车。去年德国著名汽车杂志WirtschaftsWoche对TSLModel 3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单量成本仅2.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万,利润空间最低都有全车的50%!
根据TSL2018年Q3财报,实现创收68亿美元,净利润3.21亿美元,同期比亚迪净利润为2.2亿美元(不论是体量还是市场,比亚迪比特斯拉大很多,所以差距很大啊)。
既然有技术底盘,为什么中国没有高端的新能源汽车?
原因很简单:钱!
锂电池是核心技术的底盘, 但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不同,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构造完全不同,包括传动系统和汽车的八大机构都需要大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启动系统,进排气系统及净化装置)。可以说,除了车身和外形,几乎是重新设计。
这不止是烧钱研发那么简单,还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平台!
不愿意砸钱搞研发也就算了,有些汽车商还打“新能源”的幌子,大肆坑骗国家补贴!
前些年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专门出台有补贴政策。以一辆6~8米的电动中巴为例,最高补贴60万。换言之,只要你卖出去一台,就可以申请最高60万/辆的补贴。
苏州吉姆西,在没有现车的情况下,通过伪造VIN码,全年骗补上亿元。
拒不完全统计,自补贴政策出台以来,全国共有72家车企骗补,涉及金额高达近百亿元。
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
骗补的钱都比卖车的钱赚得多,有哪个企业愿意踏踏实实做技术?如果我们的汽车产业再继续作下去,靠作假、靠骗补贴、靠买办思想,再给一万年都只有给外企打工的份!
让TSL进厂,就是在警告这类企业,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日子结束了。
高端汽车品牌,不是你换个车标、山寨外观就能搞出来的,而是拿技术、人才、拿钱砸出来的。
再如此尸位素餐,就该被市场彻底扫入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