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这是一条来自美国的超级鲶鱼。
1月7日,上海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
工厂一期年生产规模为25万辆纯电动整车,包括Model 3等系列车型。开工仪式也很隆重,不仅有特斯拉CEO马斯克亲临致辞,还有CCTV的跟踪报道。
很多朋友不太理解,在两国争端尚未完全解决时,咱们又是吸引美资、又是扩大进口,似乎有点不符常态啊。
中国为什么要扩大进口?这个问题确实有必要解释一番。
先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英鸦片战争。
提及鸦片战争的原因,历史书大多是这么介绍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语: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问题来了:英国为何要发动鸦片战争呢?
答案:解决中英贸易逆差!
指挥部在前文说过,殖民地的作用之一,是为帝国主义提供固定的产品倾销市场。
工业革命后,英国产能得到快速提升,急需一块拥有庞大消费潜力的市场。1840年,按照苏联工农业总生产值MPS算法计算,中国的GDP占世界30%,是英国的6倍、法国的10倍、日本的50倍,再加上人口数量世界第一(4亿),我们很明显符合英国对“庞大消费潜力市场”的定位。
刚开始,英国还是蛮忌惮我们的,因为他们以前殖民的国家,要么是没有政府的存在,要么是一些小国,而当时的清朝至少是“庞然大物”,所以刚开始两国的贸易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
但玩着玩着,英国佬的心态就崩了...
在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出的产品主要是羊毛、呢绒、钢琴、咖啡、皮衣等,那时的咱根本用不着这些玩意,英国货根本卖不出去。此外,由于乾隆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关税高达2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深受英国人的喜爱。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是一位英国贵族,喝的饮料不是茶叶、太太穿的不是丝绸、家里装饰没有瓷器,那你就配不上“贵族”这个头衔。
广州港的茶叶商船
英国产品在华大量积压,中国产品畅销英伦三岛,最终结果会是什么?
中国对英国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说简单点,就是中国每年从英国手里赚到的钱,比英国从我们手里赚的钱多出N倍。
1781年~1790年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而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两者差距足足六倍,而且这还是一个行业的顺差。由于当时流行白银为硬通货,巨额的中英逆差使英国白银大量流出,中央财政捉襟见肘。
那时的英国内要完成工业布局,外要应对北美独立、英法争霸,到处都要撒钱,议会天天逼着东印度公司搞钱,然后东印度公司献上一计:把鸦片卖到中国去。
这一招是真的狠,随着中国烟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天量的鸦片输入导致天量的白银流出,每年流出额高达600万两,致使国内爆发银荒,朝野动荡。1838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钦差,前往广东禁烟,两年后鸦片战争爆发。
所以,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清朝闭关锁国,而是中英贸易的失衡,诱发两国热战。
第二个故事:中国入世传奇。
在《美国全球战略收缩》一文中指挥部提到过,随着中国入世,发达国家的关税对中国产品几乎是不设防的。
所以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
注:入世时间为2001年,爆发时间为2003年,中间两年是产业建设周期。因为各种设备,如厂房、用工、生产线都在筹备阶段,无法产出商品。
看图说话——
2001年时,中国GDP增速为10.55%,03年增长两个百分点。此后五年,中国GDP增速一直保持在15%以上,07年更是创下破天荒的23.15%,西方所有经济学教材几乎一夜之间被重新改编!
中国的成功有三个:
一是完善的基础设备,二是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三是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年龄稍大的朋友应该有个直观的感受,八九十年代时,很多人都窝在农村,不是不想找工作,而是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
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呢?因为工厂没有那么多的生产需求。
2003年后,工厂建设周期完成,大量的商品需求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许多农村人都开始出去找工作。而这部分人,就是今天我们提到的“廉价劳动力”。
不可否认,廉价劳动力的确是我国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亦是中国快速成长的关键。
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于薄利多销。
比如同一条裤子,西方因为用人成本高,且想获得更大的利润,标价卖100,赚利20。中国干脆就卖20,赚利1毛,你觉得用户会选择谁?
赚1毛虽然没有20多,但胜在量大啊!
一条赚1毛,10条赚1元,100条赚10元...1000万条就赚100万。你再算算以纺织业为主和以电子业为主的中低端产品有多少市场?
除掉极度贫困地区,50亿人口往上面算!
中低端制造业生产的都是生活必需品,这块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需求。在2003~2013年这十年间,其他发展中国家因为产业配套以及生产成本高昂的问题,根本无法与中国抗衡。
而我们就凭借着低廉的成本优势,垄断了全球85%的中低端市场。某种产业,只要形成垄断,就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继续看图说话——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贸易顺差是蹭蹭蹭的往上面涨,17年净赚他国4万亿美元。
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17年才赚4万亿美元,不到GDP的一半,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大家注意关键词:净赚、贸易顺差!
什么叫净赚?什么叫贸易顺差?
就是甲跟乙做生意,即卖东西给乙,也从乙那里买东西。当甲除掉从乙那里买东西的钱,余下的钱就叫贸易顺差。
这17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第一大半导体进口国...进口这些商品的钱,哪一样每年不是几千亿往上算。
每一年,中国都会花费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人民币进口他国商品。17年时间,中国起码花费上百万亿人民币进口东西。在如此庞大的进口基数上,我们不仅能收回这买东西的几百万亿人民币,还能倒赚4万亿美元,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净赚4万亿美元,就意味着国际上有4万亿美元流入中国,要知道整个美国市场的美元流通量也才7万亿!
财富这玩意,短时间内是不可再生资源,你赚的钱,必然是他国亏损的钱。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根据高盛的数据,由于常年的贸易逆差,美国美元的流出量高达8000亿美元,其中至少有3000亿美元流向中国。
虽然美国搞美元霸权剥削,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确是赚了美国的钱。但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美国搞美元霸权必须要去工业化,而去工业化就意味着丧失制造业的造血能力(回头专门开篇文章讲这个问题)。
扯远了,我们接着说中国贸易顺差的问题。
现在,我们不仅要搞高端制造业,还要在中西部地区保存中低端制造业。如果我们不增加进口规模,贸易顺差只会越来越大!
顺差,赚钱难道不好吗?从全球高度来看,贸易顺差长期扩大会有几点坏处:
第一、大量美元被中国企业赚走后,许多小国出现美元荒(以后也可能是人民币)。美元荒的结果是什么?缺乏足够的国际结算货币——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生活刚需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经济危机爆发。
第二、在中国低-中-高端产品的全方位冲击下,他国企业竞争不过,纷纷破产,也会诱发经济危机。
我们现在有个让发达国家很恶心的地方,就是不论是什么产业,哪怕是高端制造业,只要中国搞出来后就会白菜价,比如光伏产业。
以前中国还没入场的时候,一张光伏欧盟能赚几百欧元。中国入场后,欧盟企业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你说他是高端制造业吧,可利润比电子产品还低。你说他是中低端制造业吧,但技术难度又摆在那。
所以,这两年我们在WTO的诉讼案非常多,就是因为很多产品被白菜化后,市场让中国抢走了(毕竟内部也有体量优势,可以薄利多销)。
若该现状持续发展,最终只会有一个结果:全球化体系瓦解!
越来越多的国家受不了中国赚钱的速度(因为我们赚得越多他们越穷),为了防止财富继续高额流出,各国会采取非常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禁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并趁此机会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印度的电子加工业目前就是这么做的)。
真到了这种地步,中国就会面临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我们能造全世界所有最好的东西,但因为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就是卖不出去,大量产品严重滞销,结局会如何大家应该都清楚。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贸易平衡:
让各国的财富流出和流入相等,或者将逆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就需要中国在顺差增长的同时,扩大进口力度。简单来说,中国扩大进口不是网上说的怂,而是维持全球化体系的必要选择,毕竟我们是这个体系最大的受益者!
引进特斯拉,正是我们扩大进口的重要举措。
用美企宣传打脸特朗普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利用美国这条“鲶鱼”,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商施加重压,倒逼他们技术升级,这就是鲶鱼效应。
马斯克任务艰巨,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