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原创: 盛唐如松
美国天敌是一本书,但实际上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演讲稿,这实际上也不是一篇演讲稿,而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灯塔,一架钢铁脊梁。正因为有了这座灯塔我们才可以清楚未来的方向,正因为有了这架钢铁铸成的脊梁,我们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这本书,这篇演讲稿就是毛主席在八十年前所著的《论持久战》。近日,一本在中国热销的书籍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的关注,进而引发他们的紧张。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重读论持久战》。
说起《论持久战》,中国人都非常熟悉。这是一九三八年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一篇演讲稿。他在这篇演讲稿里详细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实力对比以及后期的战争走向,并最终提出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采取的抗战政策,并得出结论:中国在对抗日本侵略战争的征途上,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为此全国各界人民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在文章的最后坚定指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属于中国人民。
记得当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冯玉祥在看到这篇演讲稿后,立刻就自费印刷了三千册,并分发到当时被悲观情绪笼罩的国民党军政要人手中,希望他们可以读懂这篇演讲从而得以重振士气。由此可见,这篇演讲对于处在抗日战争紧要关头的中国是何等的重要,更是奠定了中国人民对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而事实上,中国的抗战历程也的确如书中所言,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战略防御到相持阶段再到战略反攻,进而取得了胜利。由于其预言的精准,分析过程的精确,使得这本书被视之为抗日战争的指导性文件,并借以推动了毛泽思想为更多社会各界所接受,所推崇。当然,毛主席对于战争的指挥艺术以及对于中国未来走向的指导方针并不仅仅是这一本书,尽其一生,他的传奇不胜枚举。
其实在中国,《毛泽东选集》是很多人案前床头上的必备之书,而《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也更是很多中国人所熟读的。只不过这一次,一本解读《论持久战》的书籍再次被推向图书热销榜的榜首,还是令人感到有些宽慰。很显然,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一大批新的中国读者开始思考,并进而希望从毛主席的思想光辉里寻找答案。这既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美国人的悲哀。很显然,美国媒体已经从这本书的热销中嗅到了一个他们不愿意嗅到的味道,那就是中国人已经做好了和美国打持久战的准备,最为可怕的这不是中国政府做好了准备,而是中国人民做好了准备。因为中国人知道,在自己的先哲圣人中,曾经有人面对着强大到似乎不可战胜的敌人的时候,有人这么干过,且还真的就干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循着伟人的思想去走,那么中国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面对着这样一种现实,美国人不得不考虑在对待中国这件事上,应该要小心谨慎并给予最高的尊重,他们得重新思考一下,选择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民族作为自己的对手,并毫无顾忌的打压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在挖一个埋葬自己的墓穴。中国目前和美国在贸易上的对抗很显然并不是一种冲动,更不是自不量力,在八十年前,中国就已经诞生一种用以对抗强者,谋求胜利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难以磨灭。或者他们认为新一代的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这位缔造共和国的伟人以及他的思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显然没有。非但没有,新一代的中国人还在继续拿着那位伟人赋予他们的思想武器,斗争方针来和美国进行一场新的战斗。面对着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种思想,胜负已经毫无悬念。
在漫漫的长夜中,我经常会想,我们这一代人还记得那位伟人的伟大,我们的上一代人更是他伟大之处的直接受益者,但我们的下一代呢?这种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悲观的,也是可怕的。在经过四十年改开之后,在我们对金钱的膜拜无以复加的情况下,那种曾经给予我们力量的思想还能熠熠生辉吗?所以,我尽我所能,尽我所力,想要用我仅有的文字能力来传播我们历史的久远,文化的灿烂以及历代先哲伟人们思想的光辉。从诸子百家到沁园春雪。
只是很显然,我多虑了。当我看到这本《重读论持久战》热销之后,我知道我多虑了。伟人的思想没有那么容易被遗弃,伟人的光辉没有那么容易被磨灭。当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遇到艰难险阻之时,得益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历代伟人的思想光辉,我们总是能够从中汲取我们需要的营养,找到我们渴求的胜利法宝。我们不需要指望每个年轻人都是历史的爱好者,文化的传承者,伟人思想的继承者。在中国的十四亿人口中,只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受益于以上的元素并坚定的去执行,那么中国的未来就一定光明璀璨,中国的进程就一定是一往无前,而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险阻也一定会攻无不克。
昨天晚上,恰巧和一位朋友讨论中国文化的传承,他人在美国,每次回国后看到西方文化元素充斥着中国的各个角落深感忧虑。觉得再这么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遗失殆尽,中国文化的优势也会丧失殆尽。我倒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中国的历史之所以如此悠久,中国的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正是因为我们善于接受吸纳并消化改进外民族的先进文化。或者在接受吸纳的同时,会掺进很多糟粕,但就像我们每日所吃的食品,总会有渣滓同时进入肠胃,但如果我们畏惧这些渣滓而拒绝那些食品,那非但让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更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我对于中国文化的优越很是自信,我相信无论我们吃下去怎样复杂的食品,吸收了怎样复杂的文化,最终都可以依靠自身文化传承的坚韧而有选择的把那些舶来品中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吸收消化最终为我所用。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自信,我无法用令人信服的理论来诠释这种结果,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看到既有的答案。自古以来,一向如此。或者你可以说我是盲目的自信,但今天我们看到了,当中美博弈走到关键时刻的时候,中国人自觉的拿起了先辈赋予我们的武器,严阵以待的面对着强大得似乎不可战胜的对手。这就是一个证明,一个虽然没有理论支持但答案却无比正确的证明。
文化的融合本就是相向而行,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并不是固守不变的。在相向而行的过程中,我们甚至不用去刻意的去选择,去摒弃,中国文化的内核溶于我们血液中,骨髓里。该选择哪一样,该摒弃哪一种,大部分时候,文化内核会在我们自身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自身加大传播的力度,增强选择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而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人,无疑就会成为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以及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就是未来中国的佼佼者。
中国是一个具备独立文化圈的国家,任何外来文化在这种文化圈的融汇下都会产生变异,最终留下营养而其它部分变为渣滓。或者我们也会看到我们自身的文化因此而产生改变。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们的文化内核是不是被置换,被破坏。而在我看来,我们文化内核的消化能力,吸收能力只怕会让那些西方入侵者瞠目结舌,后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