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1)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伊始,就对台湾问题发表存在严重错误的观点,这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目前,这一轮对日斗争仍处在早期。如果高市早苗不收回错误言论,估计后续中国还会有其他动作。这两天,有朋友突然向我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一轮对日斗争中,我们基本上听不到‘抵制日货’的声音了?”2)我想了想,还真是如此。针对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这一轮对日斗争非常激烈,但是,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我们基本上都看不到有人号召“抵制日货”。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3)我个人觉得,首先,这表明中国民众已经变得更加理性了,或者说,更加自信了。国与国之间有分歧、有斗争,这并不罕见,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对于经济联系密切的两个国家来说,要完全抵制对方国家的产品基本上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大家也都看清楚了,今天,中国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日系品牌,其供应链和员工等都跟中国人密切相关,简单呼吁抵制日货,不仅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反而容易误伤到自己的同胞。中国民众也早已经超越了“使用外国货就是不爱国”这一简单、狭隘的逻辑。这是作为大国国民的我们,在成熟,在成长。4)但是,我觉得在这一轮对日斗争中,我们不再提“抵制日货”,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过去几十年,中日两国的经济竞争力和产业优势已经此消彼长,中国国产品牌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国产替代”,包括日系品牌在内的外国品牌,已经不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日常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提抵制日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多少日货可以抵制、值得抵制了。5)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专门看了一下自己的身边,除了两台佳能专业相机外,我们家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日系品牌产品。而且,这不是刻意为之。我写这篇文章用的电脑是华为的,我手边的两个手机也是华为的,我们家的空调、热水器、冰箱等都是格力、美的和海尔的,我们家的车子是赛力斯问界的……在短短一二十年里,中国国产品牌的崛起已经到了令人有点吃惊又有点小自豪的程度。6)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放宽一点,今天,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也还没有到完全销声匿迹的地步,最明显的例子可能就是汽车。今天,在北京的大街上,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系品牌的汽车仍随处可见。但是,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日系品牌汽车正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大溃败”。2025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估计在2500万辆左右,但是,所有日系品牌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不足300万辆,市占率已经从高峰期的24%左右下跌到目前的11%左右。中国至少有四个国产品牌仅凭单一品牌就可以达到这一销售量级,分别是比亚迪(年销量在500-550万辆左右)、吉利(270-300万辆)、奇瑞(260-280万辆)和长安(250-270万辆)。目前,中国乘用车销量中一半以上已经是新能源汽车了,在这一块,中国自主品牌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接下来10年,今天在路上跑的绝大多数汽车都会被新车置换掉。到了2035年,日系品牌的汽车在中国市占率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可能会到几乎要“绝迹”的地步。7)除了汽车,其他在中国市场比较有名的日系消费品牌还有无印良品、优衣库,以及日立电梯等,但绝大多数中国普通消费者不一定能接触到这些品牌,尤其是在低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二十多年前,在很多中国人听起来如雷贯耳的日系品牌,如索尼、东芝、松下等,今天在中国大众消费市场几乎渐渐销声匿迹。十几年前,一些中国人热衷于跑到日本去买浙江产的智能马桶盖,现在想起来,大家会觉得非常搞笑。2025年,中国智能马桶市场国产品牌市占率已经超过65%,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九牧、恒洁和箭牌。当然,也有朋友告诉我,日本企业在某些精密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等方面,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并不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所以,它们在中国民众中的知名度非常低,不是圈内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听说过。此外,日本企业在部分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仍有一定的销量,但是,由于市占率过低,普通消费者对它们的感知度不高。8)在上述现象的背后,是中日两国的产业优势在过去一二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日本,在钢铁、汽车、造船、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一度席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今天,日本在这些主要产业中的地位都遭到了先是来自韩国企业、目前是来自中国企业的严峻挑战。佳能、索尼和尼康可能仍在相机领域占据优势,但是,这一块市场很小,全球每年也不过160亿美元左右。相对来说,全球汽车市场规模是4.5万亿美元,手机是5800亿美元,空调是1500亿美元,冰箱是500亿美元。而且,我个人觉得,佳能、索尼和尼康在相机市场也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可替代性,你说让华为去造个相机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吗?肯定不是。只是全球相机市场规模有限,去费那个劲儿干什么?这也是“将军赶路,莫追小兔”。不过,对于我这样的消费者来说,由于相机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目前创新非常缓慢,我今天用佳能的R5,觉得哪哪儿都非常落后、都非常不好用。9)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到最后还是科技和产业的竞争。日本不仅在传统产业方面的优势正在丧失,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更是全面落后于中国。今天,没有一家全球知名的日本互联网企业,也没有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日本大语言模型。这才是日本真正的危机之所在,也才是我们面对日本时最大的底气之所在。我个人预计,未来,机器人,以及低空经济,包括飞行汽车等,都会成长为一个几万亿美元甚至是十几万亿美元的超级大市场,而在这些新兴产业和市场,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而日本则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今天,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崛起,说到底这就是日本版本的民粹主义在崛起,而在任何一个国家,民粹主义泛滥都是这个国家内部发展停顿、各种问题增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这一论断,对美国适用,对欧洲一些国家适用,对日本同样适用。民粹主义抬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绝对是凶兆,而不是什么好事。当然,民粹主义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法西斯主义,这也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地方。10)今天,我们不仅不怎么提“抵制日货”了,实际上,我们也不会怎么提“抵制美货”“抵制英货”“抵制韩货”等。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产业在崛起,中国品牌在崛起,中国国产替代的大势不可阻挡。当外国品牌在中国普通消费者当中的可见度和影响力都在不断下降之时,所谓的“抵制”,已经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了。相反,我们会看到印度等一些国家,一旦与中国关系出现问题,他们的消费者反倒是会喊出“抵制中国货”的口号。但是,这不是强大的表现,这反而是科技和产业落后的表现。我们曾经经历过同样的时代,但是,非常庆幸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我们不仅要把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我们也不屑于、更不必再次高喊过去一百多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曾经高喊过的“抵制某国货”的口号。这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它体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它更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在自信。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