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中国月度用电量破万亿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2025年08月27日 

作者:子任  来源:知乎

用电量是经济真正的晴雨表。

你不用看GDP增长多少、CPI涨跌如何、失业率多少多少,只看这个月全国用掉了多少电,大致就能看出经济到底是冷是热。

这玩意儿是最骗不了人的。

电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不像某些统计数据你调调权重,换个计算口径,想好看就能好看。

电量得真用,电表才会跳。

你机器不转,办公楼不开空调,居民不做饭洗澡,不烧电,它自己不会动。

就像美国,最近这几年,GDP数据年年正增长,媒体说什么经济复苏了,科技繁荣了,老百姓信心恢复了,但你一看它的用电量,连续几年往下掉。

图片

你说是科技发达、能效提高也行,可你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一起掉,就不是简单的“节能”了。

这就说明经济根本没多少实际运转,增长是账面上的,不是生产出来的。

中国这边刚好相反。

今年7月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量第一次单月破了1万亿千瓦时,达到了1.02万亿,同比增长8.6%。

这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一回,没有别的国家干到过。

这个数字放在一起看没什么感觉,但你一对比就知道了:

这是十年前中国全年用电量的一半,也是东盟十几个国家全年用电量的总和。

图片

现在中国一个月用完。

这个数据背后,不是什么新闻稿吹出来的繁荣,是实打实的电网数据、工厂设备、家庭电表,一度度电用出来的。

先看电用在哪了。

官方公布的结构里,第一产业用电170亿千瓦时,同比增20.2%;第二产业用电5936亿千瓦时,增4.7%;第三产业用电2081亿千瓦时,增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039亿千瓦时,增18%。

这四块用电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整个经济的组成。

你想看哪个行业活跃,看哪块用电增长就行。

图片

今年增速最快的是第一产业和居民生活。

农业用电涨了20%,不是什么耕地扩了多少,是设备更新了。

现在农村不靠人干活,插秧有电动插秧机,浇水有水泵,施肥喷药靠电控系统。

很多地方热泵、地暖、空调也装进去了,不像以前冬天靠煤炉、夏天靠扇子。

设备一装上去,就要用电。

居民用电暴涨更不用说,主要是因为太热,空调、电风扇、电热水器、烘干机全开着。

尤其是河南、陕西、山东这些地方,7月高温几乎没断过,电网负荷直接拉满,三个省的居民用电同比涨了30%以上。

你别小看这30%,对电网调度是非常大的压力。

但这不是什么坏事,反过来说说明什么?

说明老百姓手里有点钱了,生活有保障了。

以前你家空调是摆设,开一天怕电费,如今天天开,这就是消费升级。

生活质量在变,电量就会跟着涨。

再看第三产业,2081亿千瓦时,用电增速接近11%。

图片

这一块主要是服务业。

现在你别看大家说制造业重要,其实服务业才是耗电新贵。

为啥?

因为服务业里最猛的增长点是信息服务、互联网、电商、数据中心。

你说软件看不见摸不着,是“轻产业”,但支撑这软件跑的,是全国各地一栋栋数据中心。

服务器一上电就是24小时不关机,配上空调、网络、电池、UPS备电,整个系统每小时的耗电量可以比一个小工厂还多。

互联网服务业的用电同比涨了21.7%,你没看错,是两成以上。

这背后是AI模型训练、云计算业务扩张、短视频、直播、电商平台的全面上线。

这些东西不动声色,但每多一个模型,每多一台GPU服务器,都得往电网上加负荷。

那再回到大家最关心的第二产业,工业制造。

这一块今年的增幅是4.7%,看起来不高,但它体量大,占了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哪怕涨不到5%,光它这一块就拉起来五千多亿度电。

而且别被这个“平均数”骗了。

你要看细分行业,有的在掉,有的在飙。

比如传统高耗能行业,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这些领域用电涨幅非常小,甚至个别还在下降。

像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同比掉了1%,水泥下降2.4%。

这说明这些行业正在收缩,产能没再扩,甚至关了些不挣钱的旧线。

这是好事,说明经济开始从“粗活”向“细活”转。

而另一边,高技术制造业、电子制造、装备制造却涨得很猛。

比如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汽车制造这些行业,平均用电增幅都超过了10%,比制造业整体平均还高一倍。

这些行业用电多、附加值高,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高端制造能力。

你要注意,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先用电,后出GDP。

图片

什么意思?

你一个工厂建起来,生产线跑起来,设备调试、工人培训、前期库存、运输,这些动作全得烧电,但产值得等几个月才体现。

所以我们现在用电增长比GDP快,是合理的。

等到产能稳了、订单出来了、利润显现了,GDP才会跟上。

图片

这个现象有个专业名词,叫电力弹性系数。

这个系数是用电增速除以GDP增速。

比如今年全国GDP增速5%,用电增速6.8%,那电力弹性系数就是1.36。

浙江更猛,弹性系数1.72,说明GDP每增长1%,用电要涨1.72%。

这个指标过去一般在1左右,低说明经济效率高,高说明产业结构偏重。

可现在这个系数高,并不是因为我们在拼命烧煤发电炼钢水泥,而是因为新兴产业都靠电,烧电不是浪费,是刚需。

更重要的是这些电也不是靠烧煤撑出来的。

现在中国电力结构早就不是煤电一家独大。

新能源正在快速上量,全国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合计占到发电总量的接近四分之一。

而整个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经超过60%,就是说,现在全国一半以上的电是靠绿电撑起来的。

图片

风电靠风吹、光伏靠晒太阳、生物质靠农业废料,这些能源不但环保,还成本低。

尤其是光伏,组件价格一路降,现在很多地方自建光伏电站,电费比火电还便宜。

而且有补贴,有消纳指标,地方政府、企业、居民都愿意搞。

最典型的是数据中心、工业园区、家庭屋顶装光伏。

发出来的电就地用掉,减少输电压力,也降低峰值负荷。

这些结构性变化,都体现在电量结构里。

现在你再回头看“破万亿”这件事,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三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经济真的在转。

传统工业慢慢收缩,高技术产业、大数据、新能源成为主力。

而这些主力都靠电支撑。

电量涨,就说明这些产业没停、没跌、没假装自己存在。

机器一开就得用电,不像某些国家,说自己“复苏了”,结果一看电表不跳。

第二个信号:生活在升级。

居民用电的爆发,证明生活方式变了。

智能电器、电热水器、空调、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

不是因为人多,是因为消费结构升级了。

电动汽车一个月充个两三百度电,看似不多,但全国有几千万辆车,这就是稳定的、新增的用电刚需。

第三个信号:能源结构在变。

电量增长了,但排放没有跟着涨,靠的是新能源替代。

以前我们搞清洁能源是靠政策推,现在是市场自己在要。

企业愿意装、居民愿意投、银行愿意贷,大家知道绿电就是未来,谁先上,谁成本低。

总结一下:

破万亿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

这个数字说明中国的经济没有熄火,反而进入了新一轮重构期。

烧的是电,跑的是设备,动的是数据,养的是未来。

别看GDP统计还没全面体现出来,但你只要看电,就知道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电量不骗人,它是最直白、最诚实、最扎实的增长指标。

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把电表拿出来一晒,谁虚谁实,一目了然。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十年!
下一篇:巴基斯坦会红杏出墙吗?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