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又崩了一家!


2025年07月24日 
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今天看到新闻,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跟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合作也画上了句号。


其实这事儿并不稀奇。


2023年广汽三菱就停产了,长沙工厂闲置,员工陆续调离,今年年初开始,4S店打电话也没人接,门店空了,官网也停止了更新。


后来日本总部那边发了公告,说退出中国整车业务,卖掉了股份,合资解散。


说白了,就是干不下去了。


三菱之前有过火爆的时候,比如10年前,帕杰罗和欧蓝德,在越野圈能打到谁都很服气。


尤其是帕杰罗,是真正能下山,敢走戈壁滩的车,不光外形硬派,四驱系统也是越野迷口中的信仰。


而三菱发动机,也一度登上神坛,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半个老师傅,当初哈弗H6的第一代车,还有比亚迪S6等车型,都用了这款重要的零部件。


但三菱为啥败走了呢?


答案就是,太慢了。


中国汽车工业这几年,发展飞速,电动化、智能化已经卷烂了,而三菱呢,整整6年,都没有研发出一款真正意义的全新车型。


最后搞出来个阿图柯,说白了就是广汽埃安换了个标。明摆是不想投入,就想靠着以前的老光环过日子了。


结果中国市场丝毫不给面子,三菱销售量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在2023年承认彻底打不过了,那么是否加入呢?


对此,日本总部又一直在犹豫徘徊,一帮人认为必须加入,否则三菱没有未来,另一帮人认为即使大力投资,也打不过。


现在看来,反而是后者赢了,因为三菱6年连一款车都研发不出来,用什么去打一年至少一款新车的新能源时代。


所以三菱的败走是必然结果。


但对此,也有不服输的外资车企,比如现代。


现代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就是购入了小米SU7,并运往韩国总部和研究所,进行全方面剖析和学习。


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现代是国外车企里搞电动化最厉害的车企之一,旗舰产品ioniq5n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


然而在东大市场,却被SU7一顿乱锤,彻底卖不出去了。


其实现代在中国市场的野心还是很大的,当初也曾辉煌过,旗下多款车型,一度碾压日系车,以省油闻名。


在国内电动化市场开始后,现代也一直在加大马力投资,包括三电系统,韩国都能搞出来。


但现代始终想不明白,小米SU7,一个能把保时捷taycan tubor gt 都搞下神坛的物种,为什么偏偏定价要追着自己打。。。


韩国那边的汽车论坛,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中国汽车为什么同价位配置可以这么高?韩国人真的很难理解。


所以现代干脆就高调买过来,好好研究了。


说实话,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真的令人深思。


这些年现代在全世界的销量一直在拉升,在欧洲市场追着大众打,在美国,已经跟丰田差不多平起平坐了。


在全球电车领域,除了特斯拉以外,现代也是卖得最好的。


一个汽车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三的庞然大物,竟然放下身段,对着一个刚起步不久的小米如此重视。只能说明两件事:


第一,我国汽车工业,的确进入了全球第一队列,不自信的国人,可以站起来了看世界了。第二,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爱学习的企业。


三菱败走,代表着迟钝和傲慢的一派,还有大众,带着德国人的傲慢,日产也因此掉下了大部队。


而另外一边,丰田在学习,现代也在学习,福特CEO甚至把日常代步车改为SU7,这些学习东大汽车的车企,才是未来真正的国际化对手。


任何时候,强大的企业,都会敬畏市场,学习对手。


说实话,虽然国内车企在电动化时代,都做的不错,但有这个精神的却寥寥无几,傲慢也开始展露了。


所以我很好奇,当外企都在买SU7拆车研究的时候,国内有没有哪家车企买了小米的车做拆车研究。


还是说,国内的车企都觉得自己技术比小米牛,还认为小米就靠抄袭外观和营销才卖得好,这么一头房间里的大象都不研究,还研究啥呢?


目前来看,小米雷军是一个爱研究对手的人,还有理想CEO李想。


之前看李想发微博,他说,理想的核心驱动力不是产品,而是成长。而成长分为两部分,一个就是学习,另一个是训练。


2022年理想ONE滑坡后,李想紧张地睡不着觉,于是带着管理团队,买了HW的公开书籍,每个人都不低于十本,拼命学习。


学习BBA的基础能力,比如如何开4S店、怎么选址,并把获客成本降低到了商场店的1/5。学习小鹏G9产品的优点,又总结了他们的劣势。


此后还研究了比亚迪腾势D9、智己LS7、蔚来ES7、WEY蓝山、蔚来ES6等,在每一个产品的训练实战中都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无论是产品能力还是销售能力。其中学到最多的还真是腾势D9,比亚迪的组织能力和操盘能力,与其规模成正比,已经远胜其它企业了。


其中一段话,我记忆深刻,他说:


无论是进攻的实战,还是防守的实战,我们其实并没有能力改变竞品们的销量,其实竞品也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的销量,我们唯一改变的是我们可以学到的更多,训练的更多,成长的更快。这很重要,因为这就是我们的驱动力。


进攻就要认真的进攻,防守就要认真的防守,认真实战的目的不是消灭竞争对手,而是确保团队要能持续的学习、持续的训练、持续的成长,不能停下来。


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核心驱动力。


这些话就是我之前讲过的,我们不要跟别人去比,而“一人一赛道”,我们要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和自己赛跑,俯下身来,持续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的短处。时刻迭代复盘,今天比昨天强一些,明天比今天强一些。


只要学习,这个人就没有天花板,而学习也恰恰是普通人逆袭最强大的武器,没有之一。所以这些话,能通过不同的场景邂逅,也让我对李想这位创业者刮目相看。


本文完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很多人都被困在“临界点”之下!
下一篇:一个有趣的专车司机!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