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摊牌了!自研3纳米芯片,东大这次彻底打服老美!


2025年05月23日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图片

老美的天简直就要塌了,贸易战刚消停,结果芯片战又开始了。关于芯片战,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先说坏消息:全球“拉黑”华为昇腾芯片。老美这个意图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想在芯片上把咱们往死里整。东大有句古话: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所以老美在面对东大这个“敌人”时,可真的是一点都没仁慈,但凡有能搞垮东大的手段,老美通常是一样都不落下,可惜实力不允许,所以最后一般都是老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说好消息:小米正式官宣退出自研3纳米玄戒01芯片,这绝对是一枚重磅炸弹,这可是老美最不愿意看到的!你不是拉着全世界对我实行芯片封锁吗?行,我现在给的来个自研的3纳米芯片,你以为你无可替代,以为我会下跪求你,得了,我现在自己搞出来了,你封锁了个寂寞!

先说说为啥我对小米这个芯片如此关注:因为半导体行业是中美未来科技争霸的主战场,以中美目前的体量,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定会存在,所以我们手上必须要有底牌。目前,国内尚未有一家厂商能够推出比肩全球最高水平的SoC芯片。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SoC芯片,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

那到底啥是SoC芯片呢?传统的台式电脑,大家都知道其核心是主板上的CPU加GPU,SoC芯片对于智能手机而言相当于电脑上的CPU加GPU。你别看这玩意小,它可是直接觉得了你手机的性能。至于什么摄像头、屏幕啥的,你可以理解为是锦上添花。放眼全世界,SoC芯片市场呈现三足鼎立局面,苹果、高通、联发科三家企业几乎瓜分了全部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市场。讲到这里,大家可以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关注小米3纳米芯片了吧。

不过,我们仍需要保持理性,千万不要以为这样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尽管设计与封测已达3纳米水平(国内封测厂2021年就具备3纳米小芯片封装能力),但制造环节仍是最大痛点。中芯国际目前公开制程停留在14纳米,7纳米以下需EUV光刻机,而老美通过《瓦森纳协定》全面封锁EUV对华出口。更棘手的是,3纳米制程需要极紫外光波长控制在13.5纳米,对光刻胶、掩膜版等材料要求严苛——日本信越化学、老美陶氏化学垄断全球90%以上高端光刻胶市场,国产替代虽在28纳米领域突破,但3纳米级产品仍处实验室阶段。小米这次采用台积电N4P工艺,本质上是“借船出海”,但也暴露了国内制造环节的被动:一旦地缘政治恶化,代工渠道随时可能被掐断。

芯片研发从来不是“单刀赴会”,而是“生态战争”。高通之所以能长期垄断安卓芯片市场,靠的是“骁龙芯片+AdrenoGPU+HexagonDSP”的硬件组合,以及与谷歌、微软深度绑定的软件生态。小米玄戒O1虽在硬件性能对标骁龙8Gen3,但在GPU驱动适配、游戏引擎优化、操作系统调校等方面仍需补课。例如,Unity和Unreal两大游戏引擎对Arm架构的深度优化,长期被高通、苹果主导,小米需投入海量资源说服开发者针对玄戒O1进行专属适配。更深远的挑战在于,老美通过“芯片+软件+标准”的三维封锁,试图让东大芯片陷入“性能达标但生态孤立”的困境,这比技术攻关更需要时间和耐心。

另外,3纳米芯片研发是“烧钱无底洞”:单次流片费用超1亿美元,研发团队需2500人以上(小米芯片团队规模已达3000人),且周期长达5-7年。老美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3纳米芯片研发投入超200亿美元,其中东大企业占比不足15%。更严峻的是人才缺口:全球顶尖的芯片架构师、工艺工程师大多集中在美欧日,东大虽通过“万人计划”引进海外人才,但核心领域仍存在50万人的缺口。小米的破局之道是“十年磨一剑”:过去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仅玄戒O1项目就砸下135亿元,这种“长期主义”在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市场堪称异类,但却是突破3纳米壁垒的唯一路径。

那么,中美芯片战,东大会笑到最后吗?我的答案是——一定会!给大家讲三点:

1、举全国之力破局

老美芯片战倒逼东大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从《十四五集成电路产业规划》明确“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70%”,到国家大基金累计投资超4000亿元,政策红利正转化为技术突破:中芯国际12纳米制程良率达95%,长江存储232层3DNAND闪存量产,寒武纪、地平线等AI芯片公司在7纳米领域实现商用。更关键的是,东大将芯片研发纳入“新基建”,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创新体系——清华微电子所研发的2纳米GAAFET晶体管技术已获突破,为下一代制程储备技术,这种“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布局一代”的战略,让东大芯片具备了可持续的“超车能力”,说直白点,咱们这种制度优势可是老美所不具备的。

2、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底气

东大占据全球35%的芯片消费市场,每年进口额超4000亿美元。这种“市场引力”正在产生反制效果:当老美芯片企业(如高通、英伟达)因制裁失去东大订单,三星、台积电等被迫在中美市场间“走钢丝”,而东大企业则通过“本土市场练兵+性价比优势”建立护城河。以小米为例,玄戒O1首先搭载在高端机型,通过2亿用户的使用数据反哺芯片迭代,这种“研发-市场-改进”的闭环,让东大芯片能以更快速度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更长远来看,随着6G、车规级芯片、AI终端的爆发,东大将在新兴领域形成“设备-芯片-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彻底摆脱对传统PC/手机芯片市场的依赖。

3、东大人不信邪、改天逆命的文化基因

小米玄戒O1的诞生,本质上是东大科技企业“硬核创新”的缩影。华为海思在制裁中拿出麒麟9000s,长江存储用“堆层技术”突破3DNAND封锁,中芯国际在设备禁运下攻克14纳米FinFET,这些案例都印证了一个事实:东大文化中的“愚公移山”精神,在技术封锁面前转化为强大的韧性。与老美依赖“技术霸权+全球产业链”的模式不同,东大更擅长“从0到1”的突破——没有EUV光刻机?那就研发多重曝光技术;没有高端IP授权?那就自研RISC-V架构。这种“替代方案思维”和“持续攻坚能力”,让东大芯片在看似绝境中开辟出多条技术路径,而老美的单边制裁,反而成为激活东大创新基因的“催化剂”。就像伟大教员说的那样: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东大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东大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小米玄戒O1的量产,不是终点,而是东大芯片长征的新起点。中美芯片战,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的比拼:一方依赖霸权封锁,一方依靠创新破局;一方追求短期垄断,一方布局长期共赢。就像雷军说的那样:“做难而正确的事,长期主义永远成立。”老美必须接受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在科技自立的道路上,任何封锁都只是插曲,而东大,终将成为改写半导体历史的主角。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一些事实核查!
下一篇:日债崩了,这是给美元捅刀子啊!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