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关税谈判策略发生重大改变!


2025年05月22日 
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美国的关税谈判策略在最近一周发生了重大变化。

5月16日,特朗普亲自表示,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将在未来两三周内发出信件,单方面设定美国贸易伙伴国的关税税率,本质上是告诉大家跟美国做生意要付多少钱”。

特朗普称:

“我认为我们会很公平,但真的没办法接待这么多想与我们见面的人,有150个国家想与美国达成协议。”

这是特朗普首次承认无法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关税问题,并事实上抛弃了“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谈判模式,继续对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采取单边主义做法。

考虑到总统说话不太靠谱,从他嘴里冒出来的政策往往得下属证实后才能算数。

5月18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电视专访中表示,对于未能以“善意”参与贸易谈判的国家,美国将对其恢复4月2日宣布的关税税率,这些国家将收到明确税率的通知函。

贝森特称:

美国目前专注于与18个重要的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对于很多较小的贸易关系,我们可以直接设定一个数字,我也认为我们将达成很多区域性协议——‘中美洲的关税是这个水平,这部分非洲是那个水平’。”

图片

综合总统和财长两人的表述,我们可以大致推测美国修正后的关税谈判策略。

1、

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方式为一事一议,该过程将是持久战。

具体剧本无法揣测,有可能特朗普在某个时刻突然抬高加码,主动制造一场危机(比如7月8日后宣布恢复“对等关税”),也有可能退缩,然后直接宣称自己赢了。

2、

对于那些中小国家,美国不会跟它们纠缠,甚至都懒得敲诈勒索它们,会在近期直接宣布一个关税税率。

这个关税税率或许介于10%至“对等关税税率”之间,比如设想一种算法:新税率=10%+(对等关税税率-10%)/2.

以柬埔寨为例,它被征收了49%的对等关税,美国大概率没时间启动柬埔寨双边谈判,那么最后的税率可能被单方面设35%。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单方面拍脑袋拍出来的税率不太低,也不可能是10%,因为一旦过低就会削弱各国同美国谈判的动力,因此基本逻辑是“有得谈总比没得谈要强”。

图片
原始“对等关税”税率表,目前以10%的状态暂缓。

3、

MAGA是没有信誉的,关税已经沦为一场“MAGA秀”。

日本和加拿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日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2019年签署了贸易协定,加拿大当时也重新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但这些都在4月2日被推倒重来。

可以想象,假如2028年万斯当选下一届总统,搞不好还会再发起一场新关税战。

这种情况下,各方的对美谈判策略大都是“短期让利”,比如许诺采购多少多少美国货物——大宗采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怕将来美国又毁约,无非取消采购继续谈判罢了。

4、

美国对关键行业的征税决心明显大于普征关税,比如:汽车及零部件、钢铝、半导体、药品等,美方的这一立场将极大阻碍它跟欧盟、日韩等盟友达成协议。

日本国内调查显示,74.3%的受访者“不期待”石破茂政府能否促使美国调整高关税政策,显示公众对日美谈判信心不足。

欧盟方面则于近期明确表示,不会接受美英达成的10%关税协议模板,且提出了反制方案。

实际上,一旦涉及“特定领域关税”,欧盟内部的协调难度将大大增高,比如汽车关税的杀伤对象主要是德国,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其实不在意,但如果欧盟想通过采购农产品的方式来消除汽车关税,那中东欧国家必然第一时间炸锅。

简单来说,与国家联盟谈贸易协议比两国之间谈贸易协议要难得多,美欧谈判目前已变成了最慢的一个,直到5月中旬才首次交换谈判文件。

图片
贝森特接受采访时称:“我个人认为,欧洲可能有集体行动的问题,意大利人想要的东西跟法国人不一样,但我很肯定,最终我们会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果。”

文章后半段,试着探讨一下特朗普关税的影响。

有一种观点认为,特朗普关税是美国新政府在进行“税源调整”,把原先施加在A群体身上的税悄悄转嫁到B群体身上。

通常来讲,每届美国政府在上台后都会推出一个“一揽子法案”,涉及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

例如:拜登上任没多久即推动国会通过了《2021年美国救援方案法》——该法案包含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加速美国经济复苏。

特朗普第一年的重头戏是一份“减税法案”,据说引入了多项创新性税收抵免有美媒统计,如果通过,该税收法案将每年减税约3700亿美元。

那这些钱从哪里补呢?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关税。

根据美国海关的数据,4月份关税收入达到1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3月环比大涨86%,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30%。

大幅增加关税的同时,特朗普还施压沃尔玛、亚马逊等企业,要求它们“自行消化关税”“不要转嫁成本给消费者”。

这种做法其实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即在“特朗普主义”里,“民粹”大于“重商”。

从加征关税后美国国内的舆论、民调以及金融市场表现来看,美国人对“痛苦”的忍耐力其实非常有限,低得超出了特朗普团队预期。

除此之外,在评估美国国内各个州、各个产业时,我们也不能单纯算经济账,而要算政治账。

那些位于关键摇摆州的产业,如宾夕法尼亚的钢铁、密西根的汽车、威斯康星的农产品,或许它们产值没有那么高,但政治影响力却极大,政客们是得罪不起的。

图片
一般来说,越是落后的国家关税税率越高。因为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强,不需要保护,(彼此低关税反而可以帮助它们的产品进入他国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财政不依赖关税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关税占财政收入比例更高。

图片
国际贸易总量与全球外汇储备在2010年代之后均维持平缓趋势。

最后聊聊中国。

关税战开打之初国内流传着一种担忧,认为美国有可能迅速与其他国家敲定贸易协定,然后集中力量排挤中国,限制各主要经济体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不得不说,战略规划与战术落地总是存在差距——好的战略设想常有,但真正实现的却寥寥无几。

实际上,摆在美国面前的是两种选择:

1、先亲后疏,先同盟友谈妥条件,再施压中国等非盟友国家;

2、先易后难,用先达成的协议去施压待谈判的国家或地区。

前者虽然设想美好,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比如:日本坚持要求取消关税,特别是全面取消汽车关税;欧盟响应异常缓慢,慢到让特朗普失去耐心……

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采用“先易后难”的实用主义策略,而无法实施兼顾地缘政治思维的“先亲后疏”策略

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越南、印度等国家原本就不对美国抱太高期待,能够忍受“下调”而非“取消”关税的方案(英国因为脱欧导致贸易环境孤立,心态也放得比较低)。

与之相较,欧盟、日本等美国盟友长期处于自由贸易的温室中,对关税更加敏感,也更难达成妥协。

图片
近日,日本国内已经出现了“退而求其次”的声音,首相石破茂仍表现出追求最大成果的态度,而负责谈判的赤泽亮正则暗示要寻找“妥协点”。
  
日经新闻有段评论写得非常好:

中国之所以强硬,是因为中国从第一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以来,历经七年推进了相关准备,其核心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没有美国也能生存的经济。
 
中国对美以外国家的出口额在2018年至今的六年间增加了超过1万亿美元,总出口额达到约3.6万亿美元新增的出口额相当于中国每年对美出口额的两倍左右。

摆脱对美依赖,对中国来说是带着强烈意志推进的重要战略而在这面前,特朗普式的谈判手法暴露了其局限性。
 
所谓“先发制人让对方畏惧,然后根据社交媒体和市场反应调整策略”的威胁式手法,在面对已经做好准备、甘愿承受伤害的对手时,反而适得其反。

……

不难体会,当下绝大多数被特朗普“对等关税”打懵的国家,它们的状态跟2018年的中国差不多,有些措手不及。

经历过这一轮艰难的对美谈判后,这些国家或多或少会像过去几年的中国一样,启动摆脱对美贸易依赖的探索。

这一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特朗普关税本质上是在用美国几代人积累的战略优势资源各国对美国的依赖做短期变现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刚刚新的数据出来了!日本这次完蛋了!
下一篇:“神族航母”就要来了!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