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果美国撒手不管!


2025年04月24日 
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2022年2月俄乌危机爆发之初,普京在电视讲话里已经把这场战争的目标解释得很清楚。


简单来说,战胜乌克兰只是第一步,根本目的是要打破后冷战时代的欧洲大陆秩序——俄方认为该秩序剥夺了俄罗斯在东欧前苏联范围内的影响力。


过去三年多来,俄罗斯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叙事早已超越了乌克兰,从官方到民间,大家讨论的都是俄罗斯与北约乃至“集体西方”之间的一场战斗。


然而无论拜登还是特朗普,都无意就欧洲安全架构跟俄罗斯进行讨论,相较于死磕到底的拜登,特朗普的立场是尽快停火,用小恩小惠去补偿一下俄罗斯,仅此而已。


于是一个难题就摆到了克里姆林宫面前——是否应该追求次一等的目标?


具体来说,俄罗斯是否应见好就收,接受特朗普的停火条件,换取由维持现有占领区、部分解除制裁以及美国承认克里米亚等组成的“水果拼盘”呢?


在美剧《纸牌屋》中,俄罗斯总统面对安德伍德提出的方案讲了一大段苏联拉达汽车和雷克萨斯的故事,然后他告诉安德伍德:我想要雷克萨斯,你却向我推销拉达。


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大致存在三个阶段或三种模式:


其一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前。


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俄罗斯没有融入西方,但双方整体上合作大于分歧,尤其是俄欧之间的人员、资金、能源流动十分频繁——这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其二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到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发生前。


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被逐出八国集团,美欧对其进行了广泛的金融、科技制裁,但以德国为首的部分欧洲国家仍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这一时期俄欧关系发生分化,俄罗斯与英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急剧下降,但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如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的关系仍保持稳定,甚至还跟德国修建起了“北溪二号”。


俄美关系在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有所改善,举行了几次元首对话,不过最终结果远不及俄罗斯预期——美国退出了《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俄美战略稳定谈判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第三阶段即2022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至今。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战,欧美在极短时间内跟俄罗斯决裂,即使个别亲俄的国家(如匈牙利、斯洛伐克)也只能被裹挟在欧盟对俄制裁的浪潮中。


站在俄罗斯角度,如果仅仅只是停火,停火后与西方的关系仍维持在第三阶段,这样意义其实不大,至少得把俄美、俄欧关系一并纳入讨论并予以修补才有吸引力。


但目前来看,特朗普其实没有能力左右欧洲的意志,他甚至没有能力修补早已千疮百孔的美俄关系。


德国新总理默茨重视欧洲价值和欧洲联合,强调欧洲加强自己的防务建设,减少对美国依赖,默茨对俄罗斯态度比较强硬,更甚于谨慎的朔尔茨。


图片

柏林两德统一纪念碑前的戈尔巴乔夫塑像。戈尔巴乔夫是最受德国欢迎的俄罗斯人,没有他就没有两德统一。1990年代以来,出于感谢苏联允许德国和平统一,德国一直致力于投资俄罗斯,对德关系逆转是“特别军事行动”最大的外交代价之一。


除收下略显鸡肋的“果盘”外,摆在俄罗斯面前的第二条路是坚持打下去,或许也可以像刚刚的复活节停火那样断断续续地打。


对于这场战争,普京从一开始就相信俄罗斯可以获胜,哪怕最初的三板斧失败后,俄方也认为在一场持久战中乌克兰会先崩溃。


实际上,过去几年的剧本确实是按照俄罗斯的预计在进行——西方正变得越来越厌战,在是否继续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分歧日益严重。


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撒手不管,对俄罗斯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威胁,于短期战场形势来说反倒是好事,相当于把乌克兰身后的两个大金主给卸掉一个。


与来自美国的援助相比,欧盟主要政府(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除外)和英国虽然仍支持乌克兰,但他们继续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的能力有限,往往嗓门大、落地少。


基于这样的判断,俄罗斯会认为自己有可能在美国撒手后取得更大的战果,比如完全占领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地区——这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极具吸引力。


即便没有打下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只要俄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进展,就有希望在未来某一时刻以更加有利的姿态逼迫乌克兰坐上谈判桌。


正因如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此举(指美国放弃斡旋)明智之至,欧盟也应这么做,如此一来俄罗斯就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图片

达成“雅尔塔协议2.0”自然是上签,达不成只要美国逐步放弃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也不是坏结果,只不过前者主动、后者被动罢了。


下面转到欧洲的视角。


4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结束巴黎会谈准备离开时,在机场对媒体说了这样一段话:


“特朗普总统仍然对达成协议感兴趣,但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其他事务,除非出现进展迹象,否则美国将放弃(斡旋俄乌停火),我们将转向其他优先事项。”


抛开立场不谈,鲁比奥这句话说得很实在,总统、国务卿以及众多外交官员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耗在某个问题上。


那如果美国真的放弃斡旋,淡化在乌克兰的支出,欧洲该如何应对呢?


简单来说,英法等国目前正在策划的方案是“美国托底下的欧洲驻军”。


英国《泰晤士报》援引多名西方国家政府人士的话报道,欧洲多国军方领导人正在考虑为乌克兰组建近三万人的“保障部队”(泽连斯基提议至少11万人规模),部署在乌东战场前线以外地带,重点依靠空中力量对俄罗斯形成震慑。


报道称,英国可能派军驻扎在乌克兰关键城市、港口和重要国有基础设施,并派遣“台风”战斗机参与空警任务。


援乌保障部队将由英法牵头,并得到美国托底支撑,英国希望美方为保障部队提供“空域覆盖”,比如将美国军机部署在波兰和罗马尼亚。


2025年2月12日,泽连斯基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特朗普目前有一点开始做“项目清算”的架势,想从乌克兰拿钱(矿产协议)走人了。


《外交事务》杂志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全面批驳了欧洲人组建“保障部队”到乌克兰的想法。


文章认为,这一举措看起来新颖、大胆,但其实是伪装成新思维的旧思想。


欧洲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称呼这些部队——维和人员、安抚力量、威慑力量、保障力量,但它本质上就是北约1990年代的巴尔干维和模式,通过将分散的军事力量部署到特定地区,向俄罗斯发出威慑信号。


可今夕不同往日,与冷战刚刚结束时相比,今天欧洲国家部队的规模与战力均十分有限,区区几万人很难威慑住对面的百万俄军,其可信度更多取决于美国的担保承诺。


换言之,美国必须公开承诺如果乌克兰境内的欧洲部队遭遇俄罗斯袭击,美方一定会全力介入,否则就没有实质性意义。


可特朗普绝不可能答应欧洲人的要求,甚至连拜登都拒绝这样做——两届美国政府均以“不跟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作为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底线


因此欧洲人“拉大旗作虎皮”的驻军方案不具备可行性,即使硬要落地,也不会产生威慑住俄军的预期效果。


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在巡逻,1999年


某种意义上讲,欧洲人在防务问题上始终是战术性的、策略性的,充满着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


我们不妨切换到俄罗斯的视角,三万欧洲联军放在乌克兰,放在波兰,亦或是其他地方,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不会因为这三万人被部署到乌克兰就变成了三十万,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真正能够威慑俄罗斯的是一支拥有强劲战力的大规模机动部队,无论它在法国、波兰、乌克兰还是其他地方,都足以让莫斯科忌惮。


欧洲国家不想着征兵扩军、重振国防工业,反而思索着把一支自己的部队作为“人质”送到乌克兰,赌美国会救、俄罗斯不敢打,这是何等儿戏之举。


套用《外交事务》杂志的一句话:在美国的帮助下维持和平是老生常谈,独立作战能力才是欧洲必要的新思维。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是割地求和还是三年亡国?脱口秀明星公开威胁表演艺术家!
下一篇:特朗普认怂了?我看未必!既然战端已启,就举起大刀,杀他个干干净净,搞他个封狼居胥!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