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十年间,美国对中国光伏发起201、301、双反等12轮制裁,逼得隆基、晶澳在东南亚投资超千亿,如今又挥刀斩断这条“血路”。
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祭出“核弹级”关税,太阳能电池和面板产品,越南面临395.5%的关税,泰国为375.2%,马来西亚为34.4%,柬埔寨因“停止参与调查”,更是面临3521%的天文数字。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贸易战”了,而是一场用计算器发动的数字核爆。问题是,中国光伏巨头东南亚工厂,贡献了美国77%的进口量,而美国本土电池产能仅够支撑20%需求,这一刀砍下来,究竟谁在流血?谁在偷笑?
回到事件本身,虽然特朗普对着东南亚四国“放大招”,但说到底,还是冲着中国来的。
其一,中方刚结束东南亚“实力外交”。4月14日至18日期间,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访问,围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交换了数十份双边合作文本,并签署联合声明。
这就是经典的美式“强盗逻辑”,你美国说制裁就制裁,说加税就加税,自家产品缺乏竞争力,卖不出去,都是中国的问题,而中国产品卖的好,那就是接受了“不公平的补贴”。 显然,不论美方找的什么借口,最终目的很明确,想通过关税问题进一步对华施压。但问题是,美国这一刀虽是砍向中国光伏产业的“东南亚跳板”,却也划破了自家能源转型的大动脉。 其一,供应链的致命短板。美国组件年产能50.5GW,但电池片仅2.3GW,缺口高达37GW,现在如此高的关税,基本上是宣告美国人,从此告别光伏能源产业。 其二,建厂成本悬殊。阿特斯在美投建的5GW电池厂,耗资8.39亿美元,而在阿曼同样规模仅需2.8亿,成本差异高达近3倍,显然,短期内本土建厂不现实,想找其他替代,也不可能这么快速填补空缺。 其三,碳排放倒车。若东南亚组件断供,美国将重启煤电填补缺口,每年多排放1.2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500万辆燃油车昼夜狂奔。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曾警告:“若无法控制太阳能成本,美国2035年清洁电力目标将成空谈。” 有意思的是,当美国正深陷“高成本泥潭”时,中国已然加速“出海2.0”,而欧洲、中东、非洲的电站开发商们,也在关税废墟中,捡到了更便宜的“中国货” 。 晶科、天合等企业,火速将产能转向印尼、老挝,甚至远赴阿曼建厂;沙特“2030愿景”砸下千亿美元,光伏需求年增50%;阿联酋用“免税+土地白送”吸引中企建厂,2025年对华光伏采购暴增300%;欧盟也拒绝对华光伏设限,德国经济部长公开呛声:“我们需要中国技术,而非美国关税”。 北极航道的破冰船,已鸣笛启航,中东沙漠的光伏板,正连结成海。封锁从来挡不住光,只会让追光者更加强大。 当阳光普照,高墙的影子终将消散。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