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特朗普决战美联储,美国金融暴雷可能提前!


2025年04月22日 
作者:云石(微信ID:yunshi911)

这几天,全球媒体都在传特朗普试图解雇美联储鲍威尔的消息。特朗普对此几乎不加掩饰;而鲍威尔的反应也很明确:根据法律,特朗普没有这个权力。

只不过,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那里——而后者现在以保守派居多。所以最近很多人在关注接下来最高法院是否会应特朗普所请,立即解雇两个独立联邦机构的高级官员。一旦通过,这一判决的结果可能打破一项90年历史的最高法院裁定:既总统无权随意解雇独立机构官员,除非国会授权规定的原因成立。一旦这个传统判例被推翻,特朗普将极有可能据此解雇鲍威尔。

如果这事儿成真,那算是特朗普与美联储——乃至背后的犹太金融资本的总决裂了。毕竟这么做,针对的不仅仅鲍威尔这么一个主席,而是政治权力的总代表白宫,对当下资本权力总代表美联储的降服。丧失了独立性的美联储,未来就只有仰美国总统鼻息;背后的金融资本,也只能受政治权力约束。

这种事儿,发生在社会主义中国那是理所当然。但放在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的美国,那简直是倒反天罡。特朗普要真干成,其权柄威望将直逼罗斯福。

但问题是,当下的特朗普,有成为罗斯福的条件吗?

稍微有点脑子的就知道不可能。不管是美国当下的大环境,还是特朗普的个人能力,都明显不具备重现罗斯福故事的基础。甚至说的不好听点,现在的特朗普,别说成为史上最强总统罗斯福了,接下来能不沦为史上最差总统胡佛,那都已经是侥天之幸。

为什么我们把话说的这么严重?因为美国,尤其是特朗普,马上就要面临一个超级大考——美债到期置换。

现在美债已经高达36万亿。这个数字,地球人都知道美国无论如何都是还不了的;美国自己也确实没打算还。

当然,不还也不是不行,借新还旧就是——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旁氏骗局,但只要骗局还玩的下去,那就可以继续苟下去。

可最大的问题,就在到期置换这四个字上头。马上到来的6月份,将有6.5万亿美债到期,几个月后还有3万亿。

这么大笔债务需要借新还旧,那就涉及到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首先,有没有足够的投资人来买。如果没人买,旧的还了新的续不上,那美债就要暴雷。美债作为最安全的美元资产,如果它暴雷——哪怕只是一起,美国的底层金融信用也会被摧毁,紧接着就是惊天巨浪。

其次,就是借新还旧的利息问题。特朗普上台后拼命裁员,乃至悍然搞出全球对等关税,甚至想出卖500万美元移民金卡的“天才”点子,这些其实都是为了给财政开源节流——否则他这个家根本就当不下去,直接会被财政破产拖垮。

这种情况下,这次集中到期美债的置换利率,就非常重要。目前36万亿美债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1万亿,而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总共才4.9万亿,支出高达6.8万亿。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早就已经入不敷出。

如果这次集中置换时,借新还旧的利率较低,那用低息新债置换高息旧债,美国财政部接下来需要支付的总利息就大大降低;但如果反之,那特朗普政府就真的是雪上加霜。

以上就是宏观背景。

接下来说特朗普与美联储之间的冲突。

说到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可大了去了。

最深层次的,就是以犹太金融资本为代表的老钱,和特朗普背后的新贵资本之间的铸币权争夺。

关于这个,在特朗普刚上台时炒的很火,不过最近反而有所降温。一方面是作为新贵资本代表的马斯克被干熄火了,已经萌生去意;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这种深层次斗争,本身也不是一战可决的,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所以这类矛盾,虽然最底层,最不可调和,但也同时是最不容易引发双方摊牌的。

真正引发危机,以至于将美联储与白宫矛盾推向摊牌风险的,是特朗普关税战骚操作引发的连锁反应。

站在特朗普立场,他搞这个对等关税,背后也是有一番算计的。首先,对等关税可以讹一把全球,通过直接税率的提升来弥补财政亏空。虽然关税战势必引发通胀担忧,市场风险提升,进而导致股市跳水,但这样正好可以把资金从高风险的美股,驱赶到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债。同时,关税大棒下,各国相继屈服,特朗普就可以从容的跟他们谈判,逼他们承诺购买美债——就算不是纯属骗钱的无利息的百年国债,但至少现有的美债,他们总得掏钱来买。

当财政收入预期增加,股市投资者以及各国央行又蜂拥购买美债,那么市场存量美债价格就会抬升,收益率就会大跌。而收益率是美债以新换旧时的利率参考标准,它大跌了,新债发型所需要支付的利率自然也就大跌了——再加上购买需求的提升,债务置换就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顺利完成。

这就是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当然,这种对等关税的玩法,可预期的是会加剧美国通胀。但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占据强势地位,各国都离不开美国消费市场,更离不开美元,所以在谈判时可以尽可能的逼各国妥协,让他们通过货币贬值或者压低全要素生产成本等方式降低出口价格——也就是让他们承担大部分关税上升成本。至于没能力承担的国家,在丧失美国消费市场以及获得美元的主要渠道后,他们的金融体系接下来就会暴雷——正好可以供自己下一步抄底。

总而言之,在特朗普的逻辑里,短期的恐慌是巨大的,但最终造成的通胀抬升是有限的。所以这种玩法,不会实质性的动摇自己的执政基础,但却可以趁机捞取巨大的利益——于公让美债危机得以缓解,财政也大大充裕;于私这个市场恐慌动荡的短暂过程,自己和背后的资本可以从中套利。

退一步说,就算这个过程中美股出现崩盘,只要美债不出问题,自己也无所谓——毕竟红脖子没几个有股票,甚至很多连退休金都没有。而美股炒到今天这个程度,泡沫破灭是早晚的事,而且大概率不会拖到自己四年任期结束。既然横竖要破,那早破不如晚破,现在破,自己上任才3个月,还可以把责任甩给拜登和美联储,晚了甩锅都不好甩;而且美股破了,资金流入美债,反而有利于自己低利率发债降本;美股的破灭又必然伴随着消费退潮、资金消灭,这样二次通胀的潜在威胁也解决了。最后,从宏大叙事来看,美股崩了,华尔街遭受重创,对自己跟犹太金融资本争夺铸币权的博弈其实也是大大有利的。

所以,特朗普根本就不在乎美股崩不崩。甚至从其上台以来的各种表现来看,这货暗地里其实巴不得美股崩——特朗普怕的,只是美债被美股一起带崩而已。但根据他自己的逻辑,对等关税的冲击,之于美债不仅不是利空,反而是巨大的利好。

正是基于这种逻辑,特朗普才放手一搏,玩出了全球对等关税的骚操作。

只不过,特朗普的这一切设想,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各国不管怎么不满,最终都会屈从于美国的淫威。

虽然特朗普对此颇有信心,但现实却给其甩了个大大的耳光。中国率先站出来对对等关税说不,并跟特朗普掀了桌子。看到中国带了头,本来还在跪与不跪之间犹豫的欧盟,也鼓足勇气跟进了反制裁。眼见中欧这两个最主要的经济体掀桌子,又加上特朗普骚操作,试图对越南这种带头跪的小国吃干抹净,其他国家也都开始骑墙观望,甚至作为砧板上的肉的日本,都鼓起勇气开始说不。

说白了,这就是特朗普的严重战略误判。特朗普认为各国会屈服的设想,是建立在美国霸权依然超级牛掰,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依然无可替代这个基础条件之上的。但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美元,如今都已经没有了这种实力和地位。

之前,因为没人打破这层窗户纸,所以表面上维持了这种帝国依然强大,依然可以压制全球的表象。特朗普一直被摒弃在华府政治精英圈之外,这次执政核心团队组建时又重忠诚过于重能力,这就导致当下的白宫对美国的真实实力和地位,尤其是中美实力和地位对比没有准确了解,最终在悍然出手后,遭到中国直接顶回,并带动受全球集体抵制。

中国的出手,直接引发美国股汇债三杀。而股汇债三杀背后的实质,是资本认为美国很可能无力在后续博弈中压制;中美关税战之下,缺乏足量货物支撑的美元,其世界货币地位会被人民币、欧元乃至黄金、大宗商品部分性取代。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美元的真实价值,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折损。所以别说美股了,就连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债都面临杀跌——毕竟皮子不存毛将焉附,美元价值都要折损了,美债又岂能保的住?

而特朗普在中国亮剑后进退失据的表现,更加剧了各界对美国的不信任——这么大的策划,居然事先连遇到反击后的应对预案都没有,这还打个鸡毛?而这种慌乱,和超预期全球对等关税突然出台的情况结合在一起,就是大家对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资本本来就厌恶风险,尤其是购买美债这种避险资产的资本,尤其厌恶风险。当美国和美元的老底被中国一把掀了,特朗普政府的表现又如此不着调,这样一来股汇债三杀自然不可避免。

特朗普本想全球大割一笔的同时驱赶美股在内的全球资金进美债,结果毛都没割到,反而搞出股汇债三杀——这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后果也非常严重。股汇姑且不论,着重说美债。美债是特朗普政府的命根子,他这次之所以玩这么大手笔,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想着在6月这个集中的债务置换期,把美债收益率再狠狠往下打一波,并多挖出一些潜在买家——这样到时候不仅可以用相当低的利率借新还旧,甚至还可以多发些低息债务出去,那接下来自己手头就宽裕多了。

可现在这么一闹,不仅美债收益率大幅反弹,潜在买家也因为美元资产折损的可能性而裹足不前——这意味着6月的债务置换,一下从难关晋级成了鬼门关。如果到时候找不到足够的买家买新,那美元信用就完了;就算能找到买家,但新债利率肯定要大幅上升——这将消耗特朗普政府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家底,加剧他的执政危机。

所以现在轮到特朗普急了。急了的表现,对外就是对中国不断抬升关税的同时又频繁释放善意——到后面简直都有点恳求的意思了,无非就是希望胡萝卜+大棒把中国逼出来跟他缓和;对内,则是绞尽脑汁逼美联储赶紧降息。通过降息,释放流动性的同时,增加大家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并带动美债收益率下降,

但美联储不答应。为什么不答应?这里面不光是美联储跟特朗普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更直接的原因是,美联储如果这时候降息,不仅有可能起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给特朗普背锅。

就美联储而言,面对美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其实它本身就左右为难;降息,通胀爆表,资金外逃;不降,经济撑不住,泡沫破灭。

如果摆在过去,虽然困难,但至少有一点,美联储可以跟白宫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大家齐心协力,最终能化解危机当然好,化解不了,雷依然爆了,反正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出了事也是抱团取暖,一起应对内外部的乱子和冲击。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在白宫呆着的不是建制派而是特朗普,他一直打着铸币权的主意,想将美联储从犹太金融资本手上夺过来收为己有。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仅要应付金融暴雷经济危机这种国务,还得应付跟特朗普的党争——甚至后者对美联储,以及背后犹太金融资本来说,威胁性搞不好还大于金融暴雷经济危机。

既然是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那美联储面临白宫降息要求时,考量就不再是一层,而是两层:

首先,降息能否确保缓解整体性金融风险?

前面说了,不能确保。现在美国金融风险的累计程度,已经超出了美联储所能驾驭的范畴。不管它怎么做,最后暴雷都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是以前,也就是白宫和美联储和衷共济(或者说同流合污)时,那美联储可能也就出手了——毕竟不降息很可能美债6月就顶不住;降息虽然后面的麻烦依然无法解决,但至少能解美债的燃眉之急。

但现在白宫主政的是特朗普。鉴于降息并不能从根子上解除金融风险,甚至有可能加速资金外流和股市崩盘;那一旦让特朗普过了这一关,稳住了阵脚,到后面天崩地裂来临时,这个金融暴雷的大锅,就只能由美联储和华尔街来背了——特朗普不仅不会相救,反而会落井下石,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民主党建制派和金融资本之前的沆瀣一气吃干抹净,然后利用民众的愤怒和恐慌来一把抢班夺权,把金融资本一把收拾了。

考虑到这种情况,那美联储还不如不降息。这样就算6月美债崩了,责任也在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骚操作;到时候不管是甩锅,还是摊牌,美联储——或者后面的金融资本,对付起白宫特朗普来都更有底气。

不过这样的话,特朗普就真被逼入了绝境。自己的关税骚操作适得其反,加剧了6月债务置换期的风险。如果六月美债真因为找不到买家崩了,或者因为利率太高导致后续财政枯竭,不用想各路人马肯定把自己往死了整。所以特朗普也就豁出去了,祭出了更换鲍威尔的大招。

其实更换鲍威尔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且不说这个节骨眼,根本没有任何一个资历足够的专业人士,会同意顶替被强行撤职的鲍威尔(这意味着对犹太金融集团的背叛);就算把鲍威尔换成了自己人,美联储也不是主席一人说了算,而是集体决策。难不成特朗普还能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把美联储上下里外全清洗了不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此举无用。他打出撤换鲍威尔的牌,一方面是抢占舆论先机(后面美债真崩了,就把责任归咎于美联储不降息);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跟这帮金融老钱的摊牌。

如果特朗普真成功换掉了鲍威尔,也就意味着白宫在法理层面获得了对美联储的管辖权——换句话说体制从此将允许政治权力管辖资本权力。

只要这个新规矩成为现实,那别说特朗普了,那怕是建制派回归,他们也不会再受金融资本钳制,而是会反过来借此钳制金融资本。

所以金融资本肯定会竭尽全力阻止此时发生,誓死维护美联储独立性。但金融资本毕竟无法直接掌握政权,平时依靠法律、体制、规则什么,还可以拿捏一下政治权力和那帮政客。但一旦经济暴雷,秩序失控,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重新洗牌,啥纸面规则统统失效,谁掌握了民意掌握了枪,谁就是江湖老大。而以特朗普的能耐,谁敢保证他不会趁乱效法罗斯福、希特勒,重演一把资本重税甚至水晶之夜。

这就是金融资本的软弱性。没有直接掌握政权,注定了他们天然依赖秩序。当一个有极高民粹支持率的现任总统,摆出大不了摊牌一起死的姿态时,结合当下危如累卵,这帮奉犹太为宗的金融资本,估计还真不敢对特朗普赶尽杀绝。

不敢赶尽杀绝,更不敢承担社会失序的后果,这样一来,金融资本再不喜欢特朗普,对他可能也是不敢痛打落水狗的。所以,特朗普的撤换鲍威尔,实际上应该是以此逼美联储出手,让他们给自己擦屁股。如果美联储答应则罢,不答应,那就只有双输好过单赢了——而以美联储,和后面的犹太资尿性,未必有这个赌的胆子!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中国行动计划”似已重启!
下一篇:懂王的三堵墙!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