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你可以长期对骑手事故率超过快递小哥三倍以上的安全问题置若罔闻;你可以在约60%以上门店都不赚钱的餐饮行业赚取千亿利润,丝毫不顾餐饮从业者的艰辛和挣扎;你还可以在超过40%毛利的幽灵外卖暴利驱使下,纵容和鼓励幽灵外卖大行其道,丝毫不顾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如果上面这些内容来自于某自媒体的吐槽,又或者是某骑手或者餐饮商家的抱怨,那还是蛮正常的(虽然很快可能就会被和谐掉)。但是这些内容来自于4000亿市值的京东,向市值8000亿的美团发起的冲锋,还是给了广大群众“亿点点”震撼。2025年4月21日,也就是今天,京东一封致外卖骑手的公开信,将外卖行业的暗战推至台前。上一次看到这么“情绪爆裂”,“真情流露”的商战,还是在15年前的3Q大战。
那时微信还没出生,QQ才是当年用户最多的软件,8亿用户。而360是用户最多用户的杀毒软件,用户超过3亿。
2010年春节期间,腾讯公司开始推行QQ医生,几乎覆盖率了360的核心功能。360当然也不愿意交出市场,。2010年10月29日,360公司推出一款名为"360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限制了部分QQ的功能,包括当时最重要的弹窗广告功能。
面对360的反击,11 月 3 日晚,腾讯以QQ 弹窗的方式发表了著名的“致全国 QQ 用户的一封信”,以“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QQ 软件”为威胁,向上亿 QQ 用户发出最后通牒。并说出了那句名言:“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面对这样的手段,360也写了一封公开信“致QQ用户的一封信”,心中有这么一段话:
腾讯这个横行的霸权即使要倾轧过360的身躯,360也一定要让这个恶霸付出代价,这就是腾讯必须要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还给亿万用户……而这次“京东”和“美团”外卖大战的导火索,也是“2选1”,在京东的公开信中中说到:……但是当你今天竟然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对数百万名底层骑手们再次进行“二选一”,让他们的收入大幅降低,你们忘了老祖宗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你们好自为之!早日回头是岸!同样是“大”公司祭出了“2选1”的武器,同样是“小”公司高举起了“人民的名义”。那么这次的结果,大概会是什么样的呢?首先需要说明,京东在当下选择的时间节点还是挺好的。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经济正从出口导向性,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向内需驱动型,消费引导型经济体转型,而国家也在今年反复提及要提升劳动者收入这一命题,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我国将增强消费能力,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让消费者有钱能消费。同时明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依法治理超低价恶性竞争,倡导优质优价,反对劣质低价。”公开信里说的“美团”这些罪状吧,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说的太少了”。包括疫情期间,许多地方餐饮业难以为继,地方以及餐饮协会组织去与美团协商抽点的问题,都极难取得效果。虽然的确还有“饿了么”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美团算不上是“定义上的垄断”。但是饿了么和美团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懂的都懂。而之所以商家和骑手敢怒不敢言,有很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的就业压力和流量焦虑,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真的没得选。所以京东能站出来,举起“反抗”的大旗,也一定是能够斩获许多“人望”的。其实“地利”就来自于对于“外卖战场”的熟悉程度,也就是配送速度。配送路线,智能算法,优先顺序,等等这些,其实就是“美团”无形的防火墙。而这些也是京东无法一夜之间所构建的能力。换言之,同样的外卖,大概你点京东的就是会比美团的慢一些。但是京东也不是没有准备。京东在公开信中最后所说的这句话“从今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点单,京东全部免单”与15年前的3Q大战相比,这场外卖行业之争的底色已截然不同。
如果说3Q大战是两大巨头为争夺用户入口而“绑架”消费者、践踏用户权益的恶性博弈,那么京东与美团的这场战役,本质上是一场以消费者权益提升和劳动者利益保护为核心的行业革新运动。
二者的差异,是从“挟用户以令对手”到“让用户决定胜负”,也折射出中国商业文明从“流量霸权”到“价值回归”的深刻转向。
3Q大战的本质是互联网巨头对用户“数字领地”的争夺。这场战争的核心逻辑是“控制用户”,而非“服务用户”。
这次京东的冲锋,其武器不是控制而是服务,是直击行业痛点:以“超时20分钟免单”的承诺倒逼配送效率优化,用真金白银的让利换取消费者信任;同时将矛头指向骑手保障、商家分成等美团的“软肋”,试图重构更公平的分配体系。
用户从被争夺的“资源”变成了被争取的“裁判”,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定是对消费者更有利的
3Q大战爆发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仍处于野蛮生长期,反垄断法实施不足三年,平台经济监管体系尚未成型。
而今天的商业战场,和社会共识已经不太一样。美团如果公开使用“二选一”“算法压榨”等旧手段,不仅面临舆论反噬,更可能触碰《反垄断法》《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条例》的监管红线。政策利剑高悬,逼迫企业从“内卷式垄断”转向“价值型竞争”。
那么这样的的“价值型竞争”,结果会如何呢?
3Q大战的结局是“双输”:腾讯声誉受损,360用户增长停滞,而用户被迫承受安全风险与社交割裂。这场战争未能催生任何技术进步或模式创新,反而加剧了行业的封闭与对抗。
京东这次的挑战则可能打开“正向循环”的缺口:
免单政策倒逼配送算法优化,
骑手保障诉求推动用工模式改革,
商家分成争议或引发平台抽成机制透明化……
当然,如果你问我是否非常看好京东赢得这一战,是否够颠覆美团的领行业导者地位。我觉得,京东的胜算只有3成。
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如果饿了么没有抓紧“合纵连横”,很大概率是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分天下的局面。市场比例大概是6:3:1的情况(只有饿了么受伤的世界……)
但是即便京东不会大获全胜,即使美团短期内不会溃败,也必然在压力下调整策略,最终让消费者、劳动者和合规商家共享竞争红利。
当企业的生死不再依赖“流量护城河”,而是取决于“价值创造力”,行业才能真正走向健康竞合。
这场战役最深远的意义,在于验证了一种新商业伦理的可能性:
企业不必以践踏用户权益为代价争夺市场,社会的进步力量——政策导向、公众意志、劳动者尊严——足以重塑行业规则。
而当更多企业意识到“人心才是核心竞争力”,中国商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卷,迈向价值创新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