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库尔斯克攻势从2024年8月16日乌军发起进攻开始,到2025年3月16日乌克兰官方承认撤离苏贾结束。
攻势持续了将近7个月,但是结局其实在2024年的8月底就已经确定了。
因为在24年8月底乌军就到了头,最北只打到了K村的外围,距离俄乌边境线直线距离才30公里,随后的快7个月都僵持在这个距离中。
30公里这个数字就决定了乌军的结局。在现代陆军中,坦克在一天内跑满100公里是一个衡量坦克水平和装甲兵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100公里标准反推,现代军事一般把25公里当作装甲突击的推进标准。
换算一下就是乌军打了7个月最多推进了1天多一点的标准距离,单独一个数据不说明问题,俄军也只在22年的2月和3月能做到每天突击超过标准距离,问题是库尔斯克是打装甲突击的理想位置。
在2024年的8月,整个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地区都是不设防的状态,没有任何反坦克和反装甲的防御工事。
这是因为因为俄军人手不足,资源也不足。不可能在打乌克兰的同时兼顾非战区边境的防御,甚至到现在库尔斯克的防御工事和俄军在赫尔松一线的工事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么,乌军是在,俄军没有设防,且地形条件十分适合装甲突袭的大前提下,在库尔斯克还是完全推不动线。最后只能转为阵地战打消耗,讽刺的是乌军打库尔斯克不就是为了打破俄乌消耗战的局面吗?
我们再延申一下,在不设防的库尔斯克都打成这样,那要是在工事丛生的乌克兰本土战场,乌军能有多少推线能力?
事实证明,从2024年8月开始到今天,乌军所有的反攻都只是巷战级别的,也就是乌军现在只有发动战术级别反攻的能力,比如在红军村方向或者捷尔任斯克方向夺回一两个阵地。
为什么乌军没有推线能力,有2个原因:
一是北约供不起,
二是乌克兰高层草菅人命。
先说北约供不起。
客观看,北约在俄乌冲突中处于天然劣势,因为北约凡事都必须优先考虑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相反俄罗斯不用。
结果就是,现阶段俄罗斯给全世界创造了一个俄罗斯以一国之力单挑整个北约不落下风的假象。
重点是假象二字,现在的北约确实无力防守或者进攻,但是俄罗斯同样也没有能力进攻欧洲。俄罗斯和北约现在处于一种奇妙但是充满讽刺的平衡中,双方都拿对方没办法。
但是,就算抛开核打击,俄乌冲突还是证明了现在欧洲和美国的战争潜力都不如俄罗斯。
传统的战争潜力公式是看经济体量。这个公式已经被证明失效,因为西欧和美国用去工业化换了巨量财富,整个北约在去工业化的同时失去了军工能力,导致战争潜力大不如前。
事实也证明了我上述的观点。
可能和不少朋友想的不一样,北约在22年到23年3月援助乌克兰的以冷战时期苏系武器库存为主(主要来自前华约成员国也就是东欧各国),北约制轻武器和战地身管火炮为辅。
到了23年4月,整个北约体系下的苏系武器库存耗尽,北约才开始援助北约制重装备,包括远程打击弹药、坦克和战机。
等于从23年4月开始,整个北约才真真正正开始和俄罗斯同台较量战争潜力,而战场显示的结果是俄罗斯一直稳压北约一头。
双方的第一轮高强度战争潜力比拼在23年5月,在23年5月底乌军在乌克兰扎波罗热一线发动的攻势(乌方叫春季攻势),整个攻势堪称灾难,乌军损失海量有实战经验战斗意志顽强的老兵,还损失了大量北约制重装备。
乌军失败有乌军的原因,也有北约凑不出足够防空武器的原因。导致乌军在这场攻势中丢掉了所有后备力量,耗尽了所有战争潜力,再次之后只能能拖一天是一天。
然后也是从23年5月失败的攻势开始,乌军彻底失去战役和战争主动权;北约也在军事潜力的比拼中完全落败。
体现到战场上,就是乌军一个个要塞被俄军攻破,战场上乌军无论是防空火力还是打击火力都肉眼可见的在缩小。
等于以北约现有的军事潜力,只有能力为乌军集齐一次23年5月攻势规模的装备和弹药。现在这些装备打没了,北约再也无法为乌军提供足够多的装备和弹药发起反攻,这里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美国。所以俄乌打到第3年,现在是韩国生产的弹药撑起了乌克兰。
北约甚至无法替乌军训练新兵,早在2023年就有传言说,在欧集训的乌军抱怨北约培训只会照本宣科,乌军需要的技能一个不教;23年的美军泄密案也显示乌军训练进度和装备交付进度严重落后。
由此可见,现在的北约不光无法在装备上支持乌军继续打下去,也无法为乌军提供军队技术训练。那么北约自己军队的训练度到底如何?这个要打个大问号。
到现在,北约唯一的值得说道的贡献,是在乌军的一众苏系战斗机上实现了打北约制远程弹药,比如英法联合研制的风暴阴影。这里有不少技术难点要攻克,能做到确实要点技术。
有这样的北约,乌军发动库尔斯克攻势只要无法速胜,一旦陷入消耗战那乌军只有输这一条路。还会因为分兵导致其他战线出现崩溃,比如俄军在库皮扬斯克、恰索夫亚尔、红军村和捷尔任斯克方向取得的进展。
再说乌军草菅人命。
对于不关注俄乌局势的朋友来说,俄乌冲突开始于2022年,但是对于关注的朋友来说,俄乌冲突开始于2014年,等于乌军和乌克兰政府其实有8年的时间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
准备的成果是22年惊艳世人的乌军;以及现在还卡着俄军的乌东要塞群。说实话,在乌克兰这样一个腐败低效的国家,能做到这2个成就算是尽全力了。
然后这些东西就被乌克兰政府和乌军高层给挥霍光了。
这里有泽连斯基的责任。泽连斯基是靠时势上得位,俄乌战争的责任到最后大概率会扣死在他头上,但是他只是背锅的,真正的责任在乌克兰那一众寡头身上,这是后话。
泽连斯基政府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挑起战争,另一方面却又没有为战争做准备。结果就是乌军在22年靠坚韧惊艳四座,到了23年又靠愚蠢名垂青史。
23年5月进攻的乌军完全没有22年乌军的精气神,24年的乌军连23年都不如,25年的乌军只能组织起战术层面的反攻,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战斗意志都跳水式下滑。
究其原因,乌军缺乏轮换体系,一是让前线部队休整,二是把前线的作战经验传递到新兵。
但是单纯的轮换体系能让乌军打赢吗?答案是完全不能,乌军还有装备无法自给自足和后勤补给完全依赖北约这两大问题。
当然,这里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乌军其实从开打的那一刻就失败了。因为俄军选择开打就是赌上所有,要么拿下乌克兰,要么核战争。乌军无论怎么决策都逃不掉俄军使用核武器这个前提。
这就是卷入大国博弈的唯一宿命,没出事前歌舞升平,出事后鬼哭狼嚎,不被卷进去才是唯一的解。
所以乌克兰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最优解,那就是别惹俄罗斯,因为乌克兰没办法打赢这场战争。既然你没办法治病救人,就不要拿起手术刀做手术,不知道怎么救还开了刀,这就是谋杀了。
到现在,应该有朋友发现问题了,北约已经失去了除核打击外的威慑俄罗斯手段。要么核战,要么割地,要么绞肉。3个选项选哪一个北约都是输家。但是这里必须得有一个答案,没有就是北约灭亡。
所以现在俄乌只能继续打下去,现在看是打到乌克兰彻底崩溃。
这话我说得轻松,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与其高兴或悲伤或愤怒,不如早点意识到,现代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背后争斗博弈逻辑的冷酷。
下一篇,我们聊聊欧洲到底有多少战争潜力。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