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李显龙的判断!


2025年03月29日 
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3月24日,李显龙在新加坡海事讲座上发表演讲并接受采访,期间他就国际形势和国际贸易发表了一系列看法。


本篇以此为引子展开。


李显龙与新加坡巡回大使陈庆珠对话。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2004年至2024年间担任新加坡总理。


新加坡建国至今一共只有四位总理,李光耀做了25年,吴作栋做了13年,李显龙做了20年,以及刚刚继任不满一年的黄循财。


吴作栋执政的13年里李光耀一直以“国务资政”的名义发挥幕后影响力,期间儿子李显龙担任副总理,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李家天下”。


自2004年出任新加坡总理以来,李显龙整体上表现出稳健、审慎的风格,强调“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推动变革”。


不过随着李光耀2015年去世,“新加坡之父”的光环效应大不如前,人民行动党在历年选举中得票率也屡创新低。


2020年大选中,人民行动党虽以93个议会席位中的83席保住了绝对多数,但得票率大跌(从上届的70%下降至61%),反对党则取得有史以来最佳成绩。


李显龙卸任之前的2023年,人民行动党接连爆发舆论危机。


比如:外交部长维文和内政部长尚穆根向政府租住昂贵的洋房,被媒体称为“黑白洋房”事件;随后交通部长易华仁被指控收受贿赂,并因该事件请辞,成为自1986年以来新加坡首次有部长级官员因贪腐案辞职。


正当李显龙忙着为这两起涉不当利益事件“灭火”之际,又爆出54岁的新加坡国会议长陈川仁和党内另一位议员钟丽慧陷入婚外情,且两人的关系早在三年前已被李显龙等党内高层知悉……


这一连串的危机管理把李显龙搞得身心俱疲,再加上本来身体就不太好——之前发生过演讲时面色苍白、踉跄抽搐的情况,于是便趁势交棒“平民子弟”黄循财。


2025年11月新加坡将举办大选,好在过去几年经济状况非常好,吸纳了不少因中美摩擦而海外避风的企业和富人,否则人民行动党身上的压力还会更大。


卸任前夕,李显龙去年与夫人何晶一起访问印尼。何晶是李显龙第二任妻子,曾长期担任淡马锡控股首席执行长。淡马锡是政府设立的投资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莱佛士酒店等几乎所有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


1972年9月3日,李光耀与人民行动党巡游新加坡街头感谢选民。李光耀制定了所谓的“小国生存七项原则”,其中包括:小国必须要有“大朋友”,也就是跟大国做朋友;小国必须走向国际开拓腹地,与世界保持连接;邀大国来到本区域,如果只有单一强国主导,小国难有回旋空间,多极格局给中小型国家创造空间。


回到文章一开始的话题。


李显龙认为,新加坡是一个小而开放的经济体,它的发展强烈依赖于过去六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以及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全球海事业也随之增长,而新加坡则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脱颖而出。


很多人将新加坡视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实早些年间它更多是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和石油炼化中心。


正因如此,李显龙高度关注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他表示:


“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政策环境愈趋不稳定,国际贸易未必能再继续与全球生产总值(GDP)同步增长。


如果国际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下滑,不仅将削弱多国经济增长,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世界或面临二战后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


美国新政府不仅将关税视为首选经济工具,还将它作为非经济领域的谈判筹码,以保护整体国家利益,其他国家会做出相同的回应,这些战略性政策转变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风高浪急之际,大国来可以尝试“内循环”,而新加坡是一个连淡水都依赖马来西亚的小岛,它怎么能搞“内循环”呢?因此国际贸易和海事业是攸关其存亡的大事。


裕廊岛是位于新加坡西南外海的人工岛,也是其最大外岛,总面积近32平方公里。裕廊岛吸引了大量跨国能源和化工企业,包括荷兰皇家壳牌、美国埃克森美孚、美国雪佛龙、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日本住友化学及日本三井化学等业内巨头,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


新加坡港口码头与城市天际线。


李显龙称,美国无法接受被中国超越,中国则认为美国刻意阻碍他们发展,两国在根本认知上的分歧,背后牵涉主权、安全、贸易和科技等一连串难以妥协的问题,因此难以达成“大交易”。


根据他的预测,美国的关税政策势必引发其他国家征收报复性关税,包括中国和欧盟,尽管经济学者会建议政府冷静处理,不要反击,因为一还手也会伤到自己,但在政治上却必须得反应,以牙还牙。


李显龙指出,继续下去涉及到的不只是关税,还有出口和投资限制,未来将是整个体系的改变。


他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为例,当时各国纷纷建立关税壁垒,世界贸易随之暴跌,加剧了各国内部的政治压力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引发二战。


事实上,贸易对很多国家来说是关乎存亡的,比如美国对日本实施的石油和橡胶禁运,就是促使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东京希望从东南亚获取这些重要的原材料。


当有人提问:美国计划对中国造船厂制造的船征收额外费用,如果你是船主,还会从中国船厂买船吗?


李显龙称:我会观望,看实际情况如何发展,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我们能犯错的余地为零。



文章最后,谈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


1978年11月,小平同志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此行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动员这三个国家跟中国联手,对抗苏联与越南。


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来到最后一站新加坡时,小平同志目睹了这座城邦国家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上次到访新加坡还是1920年,作为赴法勤工俭学的一员在此逗留两天。


回国后,小平同志对“新加坡模式”赞不绝口,多次强调学习其经济发展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并掀起了一股长达数十年的学习新加坡热潮。


不过在许多西方政客和学者看来,所谓“新加坡模式”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与威权主义的结合,随着近些年与中国竞争态势加剧,他们在看待新加坡时也戴着类似看中国那样的有色眼镜,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挑毛病。


说来有趣,这种东西方文化隔阂客观上拉近了新加坡跟中国的距离,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民意调查,新加坡是受调查的发达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对中国观感正面(64%)远多于负面(34%)的。


尽管李氏父子依据对中美实力的预判在国际事务中存在一定投机性,但高度同质化的种族还是让中新具有了某种特殊关系。


放眼未来,这种基于种族的特殊关系对新加坡来说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尤其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当下。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1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种个太阳”,有多难?
下一篇:法塔赫倒戈背刺哈马斯,巴勒斯坦堕落至此,我们还有必要支持吗?!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