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里无云
来源:九万里
特朗普上台后,在军事上动作不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特朗普连续公布多款美国军方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高调宣称要和中国展开“军备竞赛”,鼓吹要打造比中国“强大得多”的军队。美国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里正在升级……3月21日,波音公司在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的公开竞标中胜出。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六代机被正式命名为F-47,并高调宣称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强、杀伤力最强的飞机”,将确保美国继续主宰天空。早在2007年,美国空军就开始研究“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
201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宣布完成验证研究,NGAD战斗机研发项目正式启动。在美国空军的最初设想中,NGAD战斗机是以有人机为核心,系统整合太空、网络、电子战、无人机等要素,最终打造形成的“空中优势系统”。

2024年,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离任前宣布,由于研发进度过缓、造价成本过高(单价近3亿美元),因此决定暂停研究NGAD战斗机,为“哨兵”洲际导弹等项目让路。从此之后,NGAD项目便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直至此番重新进入全球视线。虽然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声称F-47的实验机型已秘密试飞近5年,只是最近才刚刚公布。但各国军事专家还是从白宫发布的F-47概念图中发现了端倪。所谓试飞5年之久的美国六代机,可能是个只有两张概念图的“PPT产品”。机型设计方面,F-47突兀的鸭翼设计和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与美军传统战机风格迥异,反而与中国五代战斗机歼-20的“鸭翼设计”高度相似,更像是一款歼-20无垂尾版本。这一设计不仅直接打脸美国航空界奉行半个世纪的所谓“鸭翼不隐身”铁律,而且还暴露了美国六代机普惠变循环发动机研发卡壳、被迫用气动设计弥补动力不足的“先天缺陷”。型号命名方面,与此前F-22、F-35等均源自研发序列不同,F-47战机型号首次打破美军装备编号传统,俨然成为特朗普个人政治符号的载体。一方面,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第47任总统,从第一任期六代机开始研发到第二任期研制完成,美国六代机盖上了特朗普的专属烙印。
通过将个人形象与军事项目绑定,特朗普正在试图强化“强人领袖”叙事。
另一方面,F-47每个数字都比中国的歼-36多出“1”,被网友戏称为“美式赢学现场教学”,折射出大国竞争中美国政府的战略焦虑与虚张声势。
“金穹”防御:追求“绝对安全”。
1月27日,特朗普宣布正式启动美国新一代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这也是履行他竞选时提出“美国版铁穹反导系统”的承诺。
以色列“铁穹”反火箭弹系统是一款近程防御系统,主要用于拦截火箭弹、迫击炮弹和无人机等目标,在巴以冲突中有比较优秀的表现。
在特朗普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军方正在效仿以色列“铁穹”,加紧研制一款名为“金穹”的美国全域防御系统。
该系统包括由数百颗低轨道侦察卫星组成的太空监视系统、上千发部署在太空轨道上的拦截器组成的太空拦截系统以及充分整合了陆基萨德和海基标准3的地面拦截系统,主要用来保护美国本土全域免遭导弹袭击,维护大国竞争背景下的高端作战环境。
美国军方还特别贴心地把“铁穹”改成了“金穹”,不仅迎合了特朗普对黄金近乎狂热般的喜好,还与他那一头飘逸的金发交相辉映,体现了特朗普不折不扣的“商人”秉性,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金穹”系统的目标很宏大,但其技术难度和部署成本同样高得吓人。
部署成本方面,“铁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小型定居点不受外界袭扰,防御范围仅相当于美国新泽西州大小;“金穹”系统的防御面积需要覆盖整个美国,约为2.4万套“铁穹”系统的标准,部署成本高达数万亿美元。
技术难度方面,“铁穹”系统主要负责拦截火箭弹、迫击炮弹、无人机等中小型目标;而“金穹”系统则是要拦截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巡航导弹和其他下一代武器发起的空中攻击,其技术难度可见一斑。
在加强传统军备的同时,美国也在加强对太空、极地、深海等新疆域的争夺,效仿“星球大战”计划持续推动新一轮的太空“军备竞赛”。特朗普高度重视太空作战,第一任期便成立太空军,着力加强太空军事装备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太空从“战略制高点”向“独立作战域”延伸,以巩固美国作为太空领域传统领导者的“绝对领先”地位。一方面,美国持续以所谓“中国太空威胁”为借口组建太空军事同盟,不断扩张太空军力、推进太空“战场化”,在太空部署了X-37B空天飞机、间谍卫星等武器,并将“星链”卫星群转为军用。另一方面,美国还在持续推进太空传感器、增强天基拦截器等设备的开发和部署,在太空组建“分布式作战人员太空架构”卫星星座、打造美国“天基反导预警体系”,以提升对高超声速导弹的预警和监视能力。
3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X平台发起投票,提议将“国防部”改回历史上曾使用过的“战争部”,引发全球舆论哗然。“国防”与“战争”虽然仅是一词之差,但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强调防御与和平,后者则直指冲突与杀戮。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法》将“战争部”重组为“国防部”,旨在淡化军事扩张色彩,更多强调本土防御属性。而这场从“国防部”到“战争部”的“探口风”行动,是美国五角大楼试图将“战争”二字重新贴回政府机构的又一次尝试。一方面,对内给穷兵黩武的军事扩张披上“民主外衣”。通过试探公众对军事战略公开转向的接受度,借煽动民粹“转守为攻”,为持续扩大的军事开支提供合法性叙事,消解反战舆论对军备扩张的阻力。另一方面,对外向盟友及对手国家释放强硬信号。通过话语攻击性转向传递“备战决心”,在全球塑造“对抗”思维,强化“以战止战”叙事,缓解自身在霸权衰落中维持威慑力的不安与焦虑。通过鼓吹打造最强的矛F-47六代机、最坚的盾“金穹”防御系统等装备,特朗普正在极力将全球各国绑上“军备竞赛”战车,试图通过高调叙事来掩盖美国霸权衰落背景下的战略焦虑。长期以来,特朗普政府将军事技术优势视为“新冷战时期”的核心筹码,试图通过技术恫吓、装备威慑和武力干预,来延缓美国霸权衰落和全球多极化进程。与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相似,特朗普提出从传统军备竞赛转向虚拟空间、太空等新兴领域的“非对称优势争夺”理念,主张实施“技术代差”战略,进一步突出技术奇点的军事化应用。
特朗普试图通过技术研发领域的“弯道超车”,以颠覆性技术打破现有战略平衡,抵消中国的数量型军事优势。对冲中国崛起。
去年年底,中国的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先后亮相,直接刺激了美国脆弱敏感的神经。
作为全球首款采用“三发动力+无垂尾飞翼”布局的六代机,“银杏叶”的试飞成功被外媒誉为“对美国技术霸权的直接挑战”。
突然到来的“惊喜”迫使美国将原定于2035年完成的六代机计划大幅提前。
此番特朗普大张旗鼓地宣布美国六代机“横空出世”,透露出美国面对中国技术飞速升级、空域优势濒临丧失的严重危机感。
同时,特朗普也有意向盟友传递“技术优势不可撼动”的信号,稳定“对华技术包围圈”的信心。
振兴“美国制造”。
特朗普政府将“强军”作为政治资本,一直希望通过“再工业化”重塑美国军工产业、重振美国制造业。
总体来看,F-47单机成本超3亿美元,项目总预算逾万亿美元;“金穹”系统造价不菲,费用预计也将达到万亿级别。
国防订单的成功落地投产符合特朗普“美国制造”战略,在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可以刺激美国航空材料、人工智能等高新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技术迭代,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长期面临的“产业空心化”“自身去工业化”问题窘境。
同时,特朗普借助马斯克等新兴科技资本的力量,可以进一步削弱洛克希德·马丁等传统军工集团对美国国防预算、国防工业的长期渗透掌控,巩固自身与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同盟”,实现美国军工利益链的体系重构。
总的来看,特朗普在军事上很善于制造话题玩“概念”,但到底有多少能实际落地,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