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剑门关的故事从来都不在关而在人!


2025年03月27日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图片摄于剑门关北面)


1. 李白的那一首《蜀道难》,不仅让千百年来的中国人都知道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让我们知道了蜀道之上有一座险关,名叫剑门关——“剑阁巍峨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 不过,李白在写下《蜀道难》的时候,他可能并不行走在蜀道之上,也不在剑门关。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一直梦想在长安城谋得官职、大展身手的他,承蒙唐玄宗李隆基召见,做了一个陪李隆基写诗解闷的翰林待诏。一开始新鲜后来却越来越失望的李白,回忆起少年时代在蜀地游历时经过的蜀道之难,写下了《蜀道难》。此时的李白,在诗中除了展现他一贯有的瑰丽的想象力之外,也许也在暗示,他的人生之路同样艰难。


3. 从地理上来说,蜀道之难就难在,从四川盆地北上到大唐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长安,要翻过连绵数百公里的大巴山,然后在汉中盆地稍作停留,继续往北再翻过更加险峻的秦岭,才能见到梦想中的长安。过去1000多年以来,蜀道就像是一个隐喻,与无数中国人的人生境遇产生了联系和情感上的共鸣。


4. 公元756年,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承平日久的大唐王朝上下,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动乱会给大唐带来那么深远的影响。李隆基只想着催促大将高仙芝、封常清等早日与叛军决战,平定叛乱,而没有想过一旦唐军失败可能造成的恶果。


5. 这一年的年初,他听信宦官谗言,加上他自己也平叛心切,认定高仙芝、封常清作战不利,临阵将这两位大唐璀璨的将星斩杀。这是一场莫大的悲剧。高仙芝、封常清常年在大唐帝国的边疆征战,守卫着帝国的安宁。他们没有死在边疆外敌的手下,也没有死在安史叛军的阵前,最后却死在了自己忠诚了一辈子的皇帝手下。高仙芝、封常清死后,李隆基命令已经病重的哥舒翰带病出征。作为大唐的另一颗璀璨的将星,哥舒翰的战略与高仙芝、封常清并无二致,他决定死守潼关,以逸待劳,待到劳师远征的安史叛军疲惫之际,再与其决战。但是,李隆基根本等不了了。在他反复催促之下,哥舒翰含泪上马,率军出征。结果不出意外,唐军大败,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叛军的俘虏,最后死在了叛军的手下。


6. 潼关失守,长安危在旦夕。这一回,该轮到李隆基自己走蜀道了。皇帝走得匆忙,长安城很快陷入一片混乱。在马嵬坡,将士愤怒不已,他们杀掉了杨国忠,又逼死了杨贵妃。此前一心只想早点平叛的李隆基,也许终于意识到了,此时的他不仅可能家破人亡,甚至有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7. 公元756年农历七月的一天,李隆基和随从数千人来到了剑门关下。作为一个颇有才情的皇帝,他也为剑门关的险要而感叹。只是此时他的身边已经没有那个他深爱的女人。太子李亨也在进入蜀道之前,北上灵武,然后在随从的劝说下登基称帝,并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立在剑门关下的李隆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更失去了皇帝的宝座。也许此时的他会想起中国古人说的一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在整个天宝年间,李隆基长期任用奸相李林甫,贪图安逸,一味追求享乐,无心国事。他原本以为盛世可以永远地维持下去,至少也会在他活着的时候一直维持下去,但是,历史却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在经历了前半生的英明神武之后,却在后半生迎来了一败涂地,他也因此成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人生境遇最复杂的一个皇帝。


8. 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躲避战乱,也踏上了漫长的蜀道。他经过剑门关时,同样为此地的险要而感叹,他在《剑门》一诗中开篇即写道,“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他也发出了跟李白一样的感慨,“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此时的杜甫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和家破人亡的惨剧,他不知道这场浩劫何时才能结束。过了剑门关之后,杜甫进入到了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他一度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草堂,但是,贫穷和疾病从来没有跟他远离,他在蜀地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一生贫病交加,他是不幸的,他甚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饿死。但是,因为有了杜甫,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却是幸运的。杜甫用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现实主义的诗篇,它们至今仍是我们回想那个时代最好、最生动的素材。


9. 数百年后,另一位诗人同样经过了剑门关,他就是陆游。1172年的那个冬天,陆游被从抗金的前线南郑(汉中)调往成都担任闲职。他不得不告别自己梦想中的铁马冰河,也将无奈地放下收复故国失地的心愿。壮志未酬的他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问自己,“难道我这一生只能当一个诗人吗?”没有人能在那个时候给他答案,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给自己做了一个答案,他是一个诗人,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壮志未酬的诗人,但是,正是他的遗憾,反衬出了南宋当权者的苟且和懦弱。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即将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程,最让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故国何时得统一?他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很可能是陆游这一辈子最后的一首诗,这一年,他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更遗憾的是,陆游的后人也无法向他传递“王师北定中原”这样的好消息。反倒是数十年后,蒙古铁骑南下,南宋君臣连偏安一隅的梦想也化为了灰烬。


10. 很多人说,剑门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在冷兵器时代,甚至没有人一次从正面攻破过剑门关。但是,真正能够守护一个时代和平与安宁的从来不是一座雄关,而是人心。从李隆基到南宋的君臣,他们不明白的是,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当他们贪图安逸或偏安一隅的时候,无论有多少座剑门关,也依然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危。


今天,当我们从关中平原南下穿越秦岭时,已经感受不到蜀道之难了。乘坐高铁,最快三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从西安到成都。走高速公路,在大半天之内也同样可以完成这段旅程。蜀道不再难,要感谢新中国的那些建设者,他们逢山修建漫长的隧道,逢水加起高高的桥梁,让我们作为后来者,再次踏上蜀道之时不再为难。


当今天我们来到剑门关前之时,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看过更险峻的山,也看过更险要的关。剑门关的故事,从来不在于大小剑门山的险峻,也不在于那久经岁月考验的关楼,而在人。在这里,有李白的无奈。在这里,有杜甫的忧虑。在这里,有李隆基的无奈。在这里,还有陆游壮志未酬的遗憾。正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和他们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故事和情感,让剑门关穿越历史,来到了我们面前。


剑门关的故事,从来都不在关,而在人。


天下任何一座雄关,又何尝不是同样如此?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一个航母战斗群没打过胡塞,美国派出了第二个!
下一篇:闭关锁国——帝国衰落的重要标志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