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从放任到严管:西欧是怎么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


2018年11月04日  浏览(9309)人
0

 原创:不苦 

 来源:米宅海外

1

工厂主起死回生的故事


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只讲一个虚构的工厂主老板吕克的故事。


1
私有制经济


吕克是一名法国工厂主,他经营着家族的汽车配件厂。

 

平日里风调雨顺,吕克每年都能稳定获得海内外订单。


由于生产规模有限,吕克从没想过融资上市,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订单,守住父亲留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没有参加过融资,也就意味着股权全数握在吕克和家人手里。


虽然吕克只握有30%的股本,但多来年,公司运营状况一向良好,所以家人相当相信吕克的能力,授予了他对工厂的最高管理权。

 

2
寒流来袭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经济危机从大西洋彼岸汹涌而来,危害到了法国资本市场。


一时间消费萎缩,市场对汽车需求量急速下滑,这导致了吕克损失了大笔订单。吕克终日躲在房间里抽着闷烟,愁地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吕克想起了一位老朋友——皮特。皮特有一家家具制造厂,为宜家提供货源。 吕克认为,皮特的处境大概与自己相似,于是他前往皮特家取经。

 

吕克向皮特告知了自己的困惑。这年头经济不景气,大家手里都没钱,没有消费需求就意味着没有订单,这可愁坏了工厂主。

 

皮特也很发愁,他的家具厂摊子做得大,租值成本高,快要撑不下去了。


事实上,皮特已经决定裁员了,同时减少流水线数量和开支,以保证厂子能继续生存下去。

 

皮特的做法,启发了吕克。吕克打算效仿皮特,关闭不必要的生产线,减少员工数量,缩紧裤腰带过日子。

 

3
纠结的资本家与政府


事实上,与皮特和吕克类似的资本家不在少数,但如果他们全都采取裁员的手段自保,就会引发失业潮。相反,假设资本家们硬撑着不裁员,企业倒闭的风险将急剧上升,日后可能将造成全体员工失业。

 

世界上没有真正慷慨的资本家。因为经济学的重要前提便是:

 

在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争取最大的利益。


救世主式的工厂主,估计只有电影里能看见。

 

失业潮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财政开支将被用于救济金,而且维持社会稳定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说白了,如果皮特和吕克厂里的员工丢掉饭碗,他们将一边消耗着政府发放的失业金,一边组织抗议政府和企业的活动,这对当局没有任何好处。

 

另外,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会导致选民选票的流失,最终大家都会把错误归结在无能的政府身上。

 

4
政府的作为


介于这几方面考虑,政府约谈了皮特和吕克,希望能收购工厂的股份,或者对工厂进行直接注资。最终政府的目的是:介入管理,阻止工厂裁员,顺便挽救濒临破产的私企。

 

面对政府伸出的橄榄枝,吕克欣喜若狂。

 

吕克深知:如果硬撑下去,工厂破产,自己将什么都不剩下。如果把工厂卖给政府,不仅能及时止损,而且能获得大量的资金。

 

有了钱,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大可等到危机过去,再想方设法东山再起。再不济,也能用手上的钱,去投资其他景况尚佳的行业。

 

5
政府的难处


那么,政府哪来那么多钱?

 

印钞票嘛!

 

前文中已经论述了过了——通胀能够刺激就业。


通胀固然有诸多害处,但政府深谙“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眼前也只能通过印钞来打压失业率。

 

反正通胀的坏处,通常经过一定时间的延迟才会来到。眼前兵临城下的社会危机才是要紧的。

 

最终,由于政府的参与,私企没有大规模倒闭,也并未引发失业潮和社会危机。

 

6
柳暗花明


数年之后,国际市场回暖。那这时的政府,是否应该继续管理手中企业呢?

 

答案是: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重新私有化,或者把企业托管给吕克这样的人管理,毕竟他们才是真正富有经营经验的。


若继续将企业国有,必然会面临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后果。在这方面,苏联已经给足了我们教训。

 

吕克见形势大变,动员亲友凑足资金,从政府手中买回股份,盘回了老厂。

 

吕克的故事,现实版是通用公司的经历,08年危机,通用曾经被政府出台政策挽救,免于倒闭。


就这样,政府帮助吕克和皮特渡过难关。吕克的家传老厂,经历了“私有”到“国有”再到“私有”的循环。


2

自由放任,还是政府管控?


吕克的故事,其实就是这几十年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西方最初的经济制度并非如此。


资本主义制度,发源并完善于西欧。法国用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推出《权利法案》来限制王权,以保障财产私有和市场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英法德被称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因。

 

大家一定听说过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斯密开创了经济学“古典学派”,该学派旨在为“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所有的金钱其实都是信仰——亚当斯密。那信仰又是什么?


斯密一向认为:在经济上,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让市场调配资源使用和交易。

 

所以二十世纪之前的西方政府,好比是裁判员。其作用是防止恶性竞争、提供平等的裁决。

 

十九世纪是西方世界发展的黄金阶段,政府的权力不断被收紧,私产和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自由放任型的经济制度,使英国把国旗插满了全世界。

 

鼎盛时期的日不落帝国


但凡是制度,就会存在缺陷。

 

如前文故事中提到:从1929年开始,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动荡迫使部分国家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威胁。

 

经历了惨痛的危机和战争,一些国家的民众再也不相信市场,转而希图政府能够发挥积极的经济指导作用。

 

自然,二战后的西欧国家整体左转,一改从前的自由放任,强大的政府呼之欲出。


此时的政府,已经不再是场外的裁判员,而是一位事无巨细的家长和老师。那些资本家如同小学生,无时不刻接受着政府的管控。


3

西欧与美国的差异


战后的英法两国,把“凯恩斯经济学”当成了至宝。国有化浪潮灌满了整个资本领域。

 

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推崇政府干预的“凯恩斯经济学”与崇尚自由经济的“芝加哥学派”之间斗来斗去。


结果便是,美国资本家可以拥有更大的自由,而西欧仿佛死水一滩。

 

实际上,大规模国有化,会削弱企业间竞争、削弱经济活力。


从1945年到1979年,英国进行了深度国有化,严重危害到了社会生产效率,导致英国跌入三流发达国家行列。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私有化,英国的经济也正是腾飞于80年代,重返西欧三大国行列。


4

有意,还是无意的选择?


在必要的时候,为了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国有化是必要的。但从长期来看,代价是经济活力的流失。


不过在一个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当中,没有纯粹的“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一个经济体往往是两种思想的角斗场,在抓与放之间,至于哪个主义最后胜出,确实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选择。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36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徐小明:周一股市操作策略(1105)
下一篇:股市操盘丨周末消息面偏暖有助短线冲高,本周要注意在关键区域不能做反。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