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刘德华遭围攻,背后是香港地产模式大转向,内地这次还跟不跟?


2018年10月21日  浏览(7306)人
0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宇庭


六十年代出生的刘德华,见证了香港的一路坎坷。 


但他从未想到,在影视圈半生戎马,竟因为一段三分钟的视频,成为了整个香港中产阶级的众矢之的。


在娱乐圈威望颇高,临近隐退,却遭到网友的“洗版式”人身攻击和侮辱。


10月2日,刘德华作为旁白出现在一段宣传短片《让下一代看见》中,倡议在香港东大峪填海造地,解决下一代的住房问题。



“我们见过充满朝气的香港,我们也见过停滞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见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


(短片《让下一代看见》)


火药桶就此点燃。


议员、环保人士、普通民众,反对声扑面而来,直指填海工程破坏生态、亏空香港的积蓄。


更有人将言语利箭射向刘德华:


有人大呼“滚回内地吧!”

有人认为“太长时间没在香港,不如直接全家人到内地发展好了,别出来胡言乱语”

有人可惜他“自毁‘民间特首’(香港市民给他的称呼)的良好形象”

还有人批评他“跪低”“投gong”

甚至有人怀疑他在为政府的填海计划“催票”

……


一夜之间,“民间特首”仿佛变为了“卖港罪人”。


在香港老中青三代的眼里,刘德华在娱乐圈的地位非凡。但戏里戏外,虚幻与现实之间,当然没有什么比先保住自己的利益更要紧。


香港的填海造岛和郊野公园的开发,一向遭到环保人士和部分议员的反对。有人因为担心破坏环境,有人担心土地供应太多扰了现在楼市上涨的势头。没有人担心房子不够住。


一旦华仔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即使曾经把他奉为偶像,也要骂他个狗血淋头才解恨。


一个周后,特首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其中就提到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以应对房价居高不下、房屋供不应求的问题。


据联合早报和观察者网的报道:


这个“明日大屿”填海计划将发展1700公顷人工岛,可望容纳26万至40多万住屋单位,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可以解决香港1/8人口的居住问题。


而在建设期间,最多可以给香港提供34万个工作岗位。


与刘德华的遭遇一样,施政报告一公布,便遭到民议员和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对,刘德华和林郑月娥也被推上了舆论的刀尖上。


只是,反对声有多犀利,林郑月娥早就领教过了。


内地正在抛弃香港模式,没想到香港抛起来更快,更坚决。


一场香港政府与中产阶级的对抗,终于又一次被活生生地推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01


香港正在抛弃过去的自己,向既得利益者动刀。


一段三分钟的视频,便能让配音者,瞬间化为反对者眼中的“卖港罪人”。


为何?


这是一个被房价绑架的城市,房价背后,利益纠葛,阶层博弈的种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已被埋下。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楼市从峰值跌到谷底,六年时间房价几乎折价70%,直到2003年下半年,方才有了复苏的苗头。


香港发展局2017年公布的《土地开发规划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指出了让香港楼市走出金融危机的方法。


“随着亚洲金融风暴及其后的经济下滑,在 1990 年代后期及 2000 年代初,香港的经济及物业市场低迷,因此政府在 2003 年至 2004 年间引入一系列措施以稳定物业市场,导致土地供应及房屋发展有所缩减……”


寥寥数语间,香港楼市二十年历史,匆匆而过。


此后的十几年里,香港房价仅仅经历了两次比较小的回调,一次在2008年,一次在2015年。每一次的回调,时间不超过一年,下跌幅度不超过15%。十五年来,房价涨幅超过4.4倍。


(香港中原指数:2003年至今,香港房价扶摇直上)


摆脱低谷,走入繁华后的香港楼市,自然是对一切威胁现状的动作保持敌意。


02


香港楼市的重大转折,就从这时开始。


富人和中产阶级,成了香港楼市里最大的获益者。


从2000年开始,为了快速复苏楼市,减少土地供给,拉高房价,香港土地平整和填海的速度越来越慢,过去十年来几乎停滞不前。


1995年香港每年开发的土地面积为2.55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后,这个数据变成了0.26平方公里。整整十倍的差距!!!


(2017年1月香港发展局公布土地供应情况)


随后的香港房价,也应验了《土地开发规划报告》中,香港政府二十年前定下的目标。


相比于深圳和新加坡,香港的填海速度,实在是配不上香港庞大的住房需求。过去十年,深圳填海5200公顷,新加坡填海超过2000公顷,而香港,只有180公顷。


目前,香港仅开发了24%的土地,还有大片土地尚未开发。光是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就有大约17平方公里(1700公顷)的土地等待开发。不过按政府的规划,这些土地至少要到2030年后才能动。


而全香港七百多万人的起居生活,就集中在现在这四分之一不到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27000人,远远高于新加坡和首尔。


几乎停滞的土地开发,与全球最贵的房价,造就了当下进退两难的香港。


不管是公开发声的刘德华,还是提出“明日大屿”的特首林郑月娥,他们现在的处境,像极了二十年前的那一场对抗。


刘德华为填海造岛,为下一代的生活发声的时候,他配音的视频,正是由香港前特首董建华所建立的“团结香港基金”制作。


董建华,这个众多香港人不愿提及,又不可能忘记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董建华在1997年-2005年期间连任两届香港特首,于第二届任期期间辞职。著名的“八万五”计划,就是由董建华在1997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即每年兴建85000个公屋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以解决香港贫困居民的住房问题。


从有历史数据记录的1980年开始,到1997年为止,香港楼市经历了由跌到升两个周期,并在1997年达到历史高位。1997年前的那波大牛市,给了香港房价13年的上涨空间,累计涨幅约为8.5倍。


楼价的长牛市,让香港人明白,房子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它还是投资品。


在1997年的高峰期,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楼。首付5%,便可买楼。


当年的“八万五”公屋计划,正是为了打压在楼市中疯狂的香港。


也许这就是董建华和香港,注定要经历的一场劫难。


第一批公屋刚刚开始建造,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股市汇市楼市出现恐慌性抛售,楼价迅速下跌。


两股势力的共同冲击下,1998年香港房地产下跌28.2%,随后一路下跌直至2003年,一共跌去七成。一时间,曾经高价买楼的居民中,出现了大量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甚至有32位居民,为此自杀。


据香港金管局的资料显示,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为2003年6月,当时共有约105,697宗负资产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当时,也是香港楼市跌入谷底的时候。


银行突增巨额坏账,炒楼者资金链断裂,加杠杆上车的中产阶级遭遇断供,处在楼市链条上的所有人,都被房价裹挟着,坠入谷底。


满眼绝望。


一时间,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成了众矢之的。有时事评论员甚至嘲讽“马克思发明了无产阶级,董建华则制造了负资产阶级。”


现在的刘德华和林郑月娥,像极了当年的董建华。虽是不一样的方式,却让同一批人感到恐慌:大家不敢再经历一次1998年。


因为这一次,他们比二十年前,爬得更高。摔下来,就是粉身碎骨。


03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活下来。哪怕如困兽一般。


歇斯底里地喊着让刘德华“滚出香港”的人群,一定体会不到香港的下一代,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场舆论风波里,没有人注意到,那些从未发出声音的一群人。


比如今年爆红网络的香港“最美搬运工”。她说,“我不可以倒下,以为我倒下没人可以撑着我!”。



比如,二十多万人居住在逼仄的劏房中。


所谓的“劏房”,一般是把原本属于一个居住单位的房子,分割成两个或以上的独立房间。每个小房间的面积从三四平米到一二十平米不等,每个月租金却高达三千到四千港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4sPevt4wQ )


视频下面,有人这样留言:


“我站在房间內,往前是我的床,往右是餐桌,左边就看得到马桶,一步之内塞满我的生活需求,我想去住公屋,只是这条从炼狱劏房前往的路径,或许只有上帝才知道,还需要多久时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4sPevt4wQ )


然而,从这条炼狱劏房通往公屋的道路,至少还需要五年。据香港房屋委员为今年6月份的统计,目前公屋申请者平均等候时间为5.3年。


很多出生在劏房中的孩子,整个童年,都将居住在这小小的四平米的“笼子”里。


买不起私人住宅,住不了公屋,住在这炼狱般的劏房中,政府的公屋制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这份希望,却来得太慢,太难。


但过去十几年的楼市繁华,早已成了香港的支柱,舍不得放下,也不敢放下。金融服务业,成为仅次于贸易的支柱产业。香港的四大主要行业,全都依附于外部环境。曾经热钱争相涌入的香港,如今却略有退缩的趋势。


此时,谁还敢动楼市这根救命稻草?


(来源:HKTDC)

(来源:HKTDC)


这,还是那个充满朝气的香港吗?


04


刘德华和特首林郑月娥都说过同样的话,即使填海造地会遭到大批的反对,但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它应该坚持下去。


二十年一轮回,也许,这是香港新一轮的自我救赎。


香港正努力抛弃过去的住房政策,而这个制度内地曾学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从压缩住宅用地面积、土地财政、预售制,到炒楼花、以建筑面积计价……


直到如今高房价下,掏光六个钱包的年轻人,和那些不得不离开北上广深的热血青年……


中金公司的一位经济学家梁红教授,曾经在长安论坛上提及中国内地的房地产。两组数据中,内地楼市与香港模式的相似之处,一眼可见。


中国的土地供应控制非常严格,为了国民的生计,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必须要牢牢守住的。因此其他类型的用地会牢牢把控。


但过去十几年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压缩了住宅用地的面积。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相比,中国内地的城镇住宅用地供给明显不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长安论坛上的演讲)


住宅供地的不足,也就造成了住宅用地价格偏高。


陷入困境的土地供给制度,也是中国高房价的原因之一。2015年,中国内地商品房销售额为8.7万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占37%,其他税收占25%,加起来一共是62%。房价里最贵的成本,就是地价和税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长安论坛上的演讲)


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香港,一个被房价绑架的影子。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转型的动作,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也在抬头看天。租售同权、增加公租房供应、商讨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整治地产乱象、大力减税……


如果我们把刘德华旁白中的“香港”换成“中国”,同样适用。


“香港曾经走的很快,但近年外面世界也都越走越快,当全世界都向前走的时候,我们香港又在做什么?”


“你觉得香港还有没有希望?

有的人说,没有。

但我觉得,有。”

——刘德华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91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靠一次减话就解决问题的可能较小,本周操作注意一个要点!
下一篇:美国的难民危机!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