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美国阶层固化比中国严重得多,而且普遍不相信读书会改变人生。
圈子的分野是显性的。在一个圈子里面,大家会相互介绍机会,生态位也都能传承下去。因此相比于逼孩子用功读书,大家更在意圈子的维护。
读书好更适合当打工仔、专家和公务员,这是西方精英阶级的共识。
领导者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因为领导者需要广泛的视野和敏锐的创新能力。
社会需要专家,但如果只依赖专家型领导人,将导致决策的僵化和创新的缺乏。因此精英阶层更在意子女品格的历练和阅历的积累。
美国名校有两类人,一种是读书成绩好、天资极聪明的学生,比如说当年的克林顿;另一种是靠家里给学校捐钱的学生,比如小布什。
捐钱上名校的也分炫富的新贵和低调的老钱。新贵干啥都贪图虚荣,甚至显得粗俗;而老钱则看起来很平和,喜欢参与慈善,但家族传统这种东西水更深,而且圈层意识更强。
美国有本吐槽精英教育的书,是耶鲁教授写的,英文翻译过来叫《杰出的绵羊》,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之前说名校学生的“精致利己主义”,戳穿光环下的各种不堪。
《杰出的绵羊》
被名校录取的学生普遍练就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超手段,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
而层层过关的选拔制度让学生们都是习惯性成功者,而一旦失败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由于名校学费越来越贵,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根本没时间管生活以外的事情,做事情只想拿经验值,根本不打算对任何事物做特别深入的了解。
其实说到底,名校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而且他们本身就是私立大学,根本没义务讲“公平”,也有动力维持阶层固化。
办学固然有理念,但凡是组织要运行下去都需要有模式。对名校来说,运营模式最大的动力是校友捐款和科研经费,这两个可都是更高的阶层才能带来的。
至于站在外围的我们,看清那个光环,承认那个光环,也要反思那个光环。
名校会给你一套教科书,社会也会给你一套教科书。而成熟的人,会自己找或自己书写教科书,然后勇敢的走出自己的路。
先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