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1992年,钱学森给中央写信,建议咱们的汽车工业应该跳过燃油车,跳过西方专利壁垒重重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直接搞新能源电车,因为我们在电池电机领域落后得并不多,有弯道超车甚至是重开赛道的机会。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立刻回信,赞成钱老意见,认为发展新能源是非常重要的意见,非常有远见,国家计划委员会直接就安排了攻关组,组织了大量的优秀科研和工人人才投入其中。
1993年,钱学森又再次提出,“民用汽车一定要电气化,用蓄电池。而在‘863’中我们已突破氢化物,镍电极电池,已在开发中。那为什么不立即下决心搞电动汽车,跳过汽油车这一阶段?”
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安排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的攻关项目,着力研究包括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各种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技术攻关中,早在1993年,有两个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一个叫做廉玉波,他作为中汽研的骨干,直接参与了总体组的攻关任务;另一个,叫做王传福,刚去有色金属研究院,负责电池项目的攻关任务……
命运的车轮开始滚动,通往伟大的大门正在打开。
1993年,当时有色金属研究院决定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公司地址选择在深圳,任命当时只有27岁的王传福为公司总经理。
1995年王传福创立了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电池,并逐渐成为世界第二的电池供应商,2002年,王传福不顾大量的反对声音,以2亿的价格收购西安北方秦川机械公司,开启造车之路。
廉玉波于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并被分配到江苏仪征汽车制造厂工作,后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曾任上汽集团仪征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2000年加入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
2003年年底,王传福找廉玉波谈了一个通宵,激情四溢地讲着他的造车原因、思路。
提到日本人中国人造车都需要用人工造模具,两者的成本差距高达400%的时候,王传福显得更加兴奋: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30%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汽车有400%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国外企业。”
“我相信未来10年比亚迪一定会成为中国一流的汽车企业。关于什么是一流我暂时卖个关子,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的目标很大。我们在电池领域已经击败了好几个世界一流的知名品牌,明天也将超过三洋成为业界的霸主。汽车也是制造业,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做强。”
“作为电池业的顶尖企业,我们不承担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廉玉波被他的激情和理想打动和折服了。
2004年2月,廉玉波接受王传福邀请,加入比亚迪,历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汽车产业群总工程师……
如今,廉玉波是比亚迪首席科学家,而比亚迪是中国第一、全球前八的车企,也是世界新能源第一车企。
2008年12月,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比亚迪F3DM在西安量产下线。该车型搭载的DM(Dual Mode)双模技术,开创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路线,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行驶模式,不仅打破了对专业充电站的限制,还带来了超越传统燃油车的驾驶体验和动力性能。
比亚迪插混各有各的绝活,秦dmi续航长,超级省油;宋dmi空间大、省油、且动力不俗;唐dm零百加速四秒多、上山涉水如履平地;方程豹dmo系统将近700匹马力,动力惊人,力大砖飞,发电功率极强,甚至能够原地发电……说实话,比亚迪的插混,和全世界所有的混动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技术上领先起码三年以上。这套系统甚至可以载入人类汽车发展史。
今年,全世界最强大的插混技术DM5.0发布,做到了——“全球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全球最低的亏电油耗,全球最长的续航里程……”秦L发布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就连美国媒体都在报道这个神奇的技术和产品。
2024年八月,比亚迪汽车销量373083辆,比亚迪在全世界的销量,也来到了世界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比亚迪员工超过70万人,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次,其中硕士和博士整体占比达61.3%,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8%……比亚迪是全产业链企业,几乎所有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在电池、电控、电机、以及混动领域,可以说是真正领先世界。
今年一月份,廉玉波获得国务院“国家卓越科学家”称号!
六月底,廉玉波带队获得三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如今这局面,20年前想都不敢想。
20年前,汽车被叫做“工业的王冠”,汽车发动机被叫做“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公知、美分、精日们最喜欢嘲讽的就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常听的一句话叫做:“能造火箭、飞船,却造不了汽车,可见所有的成就都是假的”。
那时候,咱们还真的没办法反驳,因为导弹、火箭、飞船都不是普通人用的,军工再强大,科技再先进,也无法让民众直观感受到,而日常所用的电脑、汽车、手机、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民用芯片,才是大家最能感受到的“科技进步”。
在那个年代,一辆破桑塔纳、捷达都能收割国人的智商税,两田一众国内国外配置不同,欺辱中国消费者,丰田甚至搞出了辱华营销......但没有办法,在那个时代,大众是“高级车”,而两田则是“一车传三代,人死车还在”,营销洗脑搞得深入骨髓,思想钢印打到了灵魂深处.....那个时候,造国产汽车、买国产汽车,是要被嘲讽的。
但一代一代的中国工业人,迎着冷眼和嘲笑,一步一步实现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2001年,国家将电动汽车纳入国家高新技术培养计划“863计划”,“863计划”因成立于1986年3月。国家将选定战略技术,集中支援相关企业、研究所或大学等。比亚迪也在2012年被选定为支援对象。不仅仅是电动汽车。中国的航空航天、高铁、5G通信、超级计算机乘着“863平台”跃升至世界级水平。
“863计划”中,就包括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布局。这个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布局分为“三纵三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
后来,国家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2015年,中国又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列为国家计划。
既然打破不了“三大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垄断,那么我们就换个赛道。
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反而是有技术优势的,因为我们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还是近20年来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来源国,贡献了全球84%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约5.1万项。目前,中国锂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仅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中国企业的电池产量,就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产量的一半以上。
事实证明,我们走对了。
中国的汽车工业,和芯片一样,是在西方技术严密封锁下,在“百年工艺”的严格限制下,迎着谩骂和嘲讽,自己趟着血路走出来的,这其中,死了不知道多少车企、品牌和产品,靠着量变引发质变,才能活到今天,活出点样子。工业化,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个非常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人血与汗的付出,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总产值是美日德之和,掌握了全产业链......今天的景象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所以,天底下所有了不起的事业都不是偶然,戏剧小说里说的“风云际会”也是真实存在的,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都是惺惺相惜,为了共同的事业全力以赴的。
在2024年比亚迪DM5.0技术的西安发布会上,他们放出了当年钱老写给邹家华副总理的信。
钱老的信是这么写的:“我国汽车工业应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现在欧、美、日都在组织力量研究高效蓄电池,计划开发出电动汽车,我们决不应再等待,要立即制订蓄电池新能源的汽车计划.迎头赶上,力争后来居上!”
今天,我相信这两位是可以站在钱老的那封信面前,说自己“幸不辱命”的。
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从面壁人手里接过了剑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才是中国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