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战”难以避免,新型“中国制造”亟需实现叙事突围!


2024年08月21日  浏览(2823)人
0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图片

(上图为中国连云港等待出口的汽车)

1)当地时间2024年8月20日,欧盟公布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欧盟计划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9%到36.3%的额外关税,加上欧盟此前已经对所有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0%的关税,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电动汽车面临的实际关税将在19%到46.3%之间。其中,特斯拉最低,为19%,比亚迪为27%,吉利为29.3%,上汽集团为46.3%。

2)欧盟此次公布的税率,比2024年6月时建议的水平略低,与美国计划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相比也低一些。这显示欧盟在面对中国时的复杂心态——欧盟既想通过关税限制和削弱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保护欧盟内部相关企业和产业,与此同时,欧盟也不想与中国彻底“撕破脸”,仍希望与中国保持复杂和规模庞大双边经贸关系。接下来,欧盟成员国将对上述终裁结果进行投票,预计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举措大概率将获得通过,并在2024年10月31日式生效。这项关税政策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还可以根据情况再次延长。

3)对于欧盟的上述决定,中国商务部曾多次表示明确反对。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多次指出,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还指出,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设限将扰乱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另据报道,中方已经就欧盟有关举动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

4)欧盟单方面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开打“贸易战”,不是偶然之举,也不是孤立事件。它表明,在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在光伏产品、其他可再生能源行业和电动汽车等关键新兴领域取得明显的产业竞争优势之后,美西方将会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和削弱这些新型“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保护本土企业和行业的利益。这再次告诉我们,“中国制造”在实现转型升级之后,在全球的出口之路并非会一片坦途。

5)新型“中国制造”在走向全球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提醒我们,世界并不是“平”的。美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随时可能针对新型“中国制造”实施新的保护主义政策。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西方国家在削弱和限制新型“中国制造”竞争力之时,往往还会利用美西方掌控的全球话语霸权,打着“维护国家安全”“反对非法补贴”“反对不公平竞争”等旗号,将“脏水泼在了中国身上”。正因如此,中国除了需要通过双边磋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等方法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合法利益之外,也需要围绕新型“中国制造”,实现叙事方式方面的突围。

6)第一,中方需要说清楚,新型“中国制造”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源是什么。以电动汽车为例,这是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多年进行前瞻规划和有效引导的结果,也是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潜心研发,注重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并非来自所谓的“补贴”,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共同努力,最终通过长期的高强度研发活动和持续的创新活动,在全产业链取得核心竞争力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优势是综合性的,而非仅限于低价单一因素。中国电动汽车在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质量和创新等方面,同样取得了全方位突破。中国电动汽车取得综合性市场竞争优势,这是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明证,也是中国政府有效治理能力在汽车产业领域的明证。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因为“优秀”而受到惩罚。

7)第二,中方需要进一步说清楚,美西方保护主义的本质和危害。美西方国家通过关税削弱和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实际上就是在惩罚优秀的中国企业,就是在保护落后的本土企业。这不仅不利于美西方国家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和提升竞争力,反而会削弱他们追求进步的动力,最终美西方本土消费者将不得不在购买电动汽车时支付更高的价格,接受更低的产品性能。

8)第三,中方可以高举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说清楚美西方在电动汽车等行业对新型“中国制造”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阻碍和伤害。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依靠创新和努力工作,实现了在光伏产品、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和电动汽车等行业的突破,这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福音”。有竞争力的新型“中国制造”产品,将帮助世界各国以更低成本,实现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型。打击和限制新型“中国制造”产品,就是在延缓和阻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事实已经并且还将继续证明,这不仅在经济上不可行,在道义上也存在巨大瑕疵。

9)新型“中国制造”要实现叙事突围,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学术机构等通力合作,各尽其责。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媒体的声音很容易被美西方国家“政治化”,从而被选择性忽视,因此,中国企业和学术机构在打造有关新型“中国制造”的叙事方面有所作为,就显得尤为关键。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近年来诞生了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多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家,他们接受国际媒体采访、在国际场合理性发声,对于阐明新型“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根源非常关键。中国的学术机构、经济学家、其他研究人员等,也可以通过“学理化”的方式,讲好有关新型“中国制造”的故事,消解美西方“虚假叙事”“误导性叙事”的不利影响。中国的学术机构还可以与国际上独立的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专家和学者等合作,通过发布市场报告和研究报告等方式,向全世界阐明有关新型“中国制造”的真相。

10)新型“中国制造”实现叙事突围,是中国更广泛争取国际话语权和叙事主导权的努力之一。它不仅可以维护“中国制造”的集体品牌形象和国际声誉,也可以维护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特别是有利于展现中国在治理能力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部分消解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攻击。这同样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已有2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瞧瞧中国芯片这成绩,美国还不气死!
下一篇:接下来盯紧这个!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