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凌晨,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电脑,观看巴黎会开幕式。本来是一场盛宴,也确实有些部分挺精彩的,但架不住另一些场景,实在是辣眼睛,尤其是那个LGBTQ版的《最后的晚餐》,让基督教世界舆论都炸了。在全世界的舆论压力下,巴黎奥组委不得不道歉。私下怎么个取向法大家懒得管,但在奥运开幕式上这样整,就非常过分了。愤怒归愤怒,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这一切是怎么来的。LGBT问题的政治化,必须追溯到一个美国历史上名气不大、却影响巨大的政治人物:威利·布朗。1934年,威利·布朗出生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名叫米尼奥拉的小镇。那个年代,种族隔离是美国的常态,而得州作为正星条旗的存在,种族隔离自然比其他州更严格,米尼奥拉镇的白人经常搞事。黑人无法参加政治活动,比如去投票。黑人去到投票站,通常会被打出来。威利·布朗也不例外,他年纪很小就出来工作,在一家理发店当学徒,那家理发店本来只招白人,是威利·布朗好求歹求,人家才答应招他。这段经历很不愉快,无论是店主还是白人顾客,给他脸色乃至拳打脚踢都是家常便饭。到17岁时,布朗觉得自己在得州混不下去,在母亲的帮助下,跑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和南方其他州相比,加州的经济更发达,需要的劳动力更多。雇主们并不在乎你是……
赞
赞
已有12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