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月初发生了一件事,某金融大企员工被传因为降薪问题跳楼自杀,事件随之引起了热议。官方辟谣很快来了,该员工并非跳楼,自杀也是因为个人原因,而不是网传的「降薪优化」。事件真相以官方公布为准。不过有个事实是,近两年多以来,中产们的日子确实过得不怎么好。综合各方面数据,金融业、房地产和IT行业,在这个时期迎来了大幅降薪潮。拿金融行业来说,2023年,主要的二十几家券商里,超过一半下调了员工薪酬标准,从高管到文员都无法幸免,最高的降了7、8成,人均降薪幅度接近40%。之所以降薪,是因为金融行业不景气。资深韭菜要么深深套牢,要么含恨割肉离场,剩下的人则在旁边观望,迟疑着不敢进场,券商们的收益自然好不了。尽管被调整过后的薪资水平,仍然是普通人羡慕的层次,但对于习惯年薪百万的中产精英们来说,日子就有点难熬了。于是向来锦衣玉食的中产家庭,正慢慢走向困顿——有的从动辄周游列国、踏遍世界名胜古迹,变成热衷于周边地区citywalk,甚至月薪两万也不舍得住快捷酒店;两三万购置回来的钢琴,纷纷挂二手交易平台,骨折式转让,砍无止境的拼多多,则成为对抗高昂日常支出的神器;有的家庭过去从不煮饭,人均100的餐厅只是低消,当看到每个月的伙食占比,竟然超过全国农村恩格尔系数后,在心里衡量了下未来的家庭收入,默默把吃灰已久的德国厨具捡起来,并研究什么时间段去买菜最划算。从这时起,中产阶级由浪漫小资,变成了焦虑不安的代名词。我国中产概念的兴起,大约在十年前开始,这是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其实对于中产的准入门槛,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世界银行的标准线最低,每天收入达到85美元以上,月收入折合人民币17000元左右,就可以被称为中产。如果是欧美门槛线,就去到月收入5000美元,另外要有房产和汽车。在我国的话……
赞
赞
已有20人赞